首页 > 行业资讯

碳达峰、碳中和可能催生中国大牛股吗?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1-05-18 10:07:35
热度:

碳达峰、碳中和可能催生中国大牛股吗?文 | 郑作时由中央政府代表中国向世界做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几乎是必然地加速国内多个行业向绿色环保方面的进化,同时也会引发这些行业总体上相当

文 | 郑作时

由中央政府代表中国向世界做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几乎是必然地加速国内多个行业向绿色环保方面的进化,同时也会引发这些行业总体上相当大的变化。

正是因此,碳达峰和碳中和一度成为国内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概念。此前,A股市场游资已经猛炒过碳中和概念股顺控发展,这家本来在顺德经营水务和垃圾焚烧的公用事业公司,股价被连续推升六七倍,现在仍保持着每股50元的高价。

游资的这种炒作,并不代表碳中和方向上市场未来真实的走向。不过,作为概念,碳中和同样也应该是严肃的价值投资者必须关注的重要方向。大多数投资者都知道,由中央政府代表中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几乎从来没有落空过。因此政府的承诺一旦形成,必然会在国内各行各业有一系列的动作去落实。

因此,财经无忌非常关注的是,碳中和这一概念会以怎样的形式在国内得到落实,它又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政府的碳中和承诺

2020年9月22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讲话,几乎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众所周知,由温室气体增加而产生的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成为近年来威胁全球未来的最重要因素,引发几乎所有人的关注。但由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直接对经济发展路径发生影响,各国政府在减排方面常常意见不一,反复争论。

在这个关口上,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的中国做出如此承诺,自然会引发诸多效应。

作为国内经济和投资的观察者,财经无忌自然也不会对这一动向缺少关注。不过我们更为关心的,当然是这一承诺在国内落实过程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它对A股上市公司将会产生什么作用。

财经无忌认为,就背景而言,中国政府做出这一承诺并不容易,决策层是下了相当决心的。因为从改革开放的历史来看,低成本发展是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环保领域,低成本发展意味着使用更便宜的能源、原材料,用更低的产品价格去占领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看,政府的碳中和承诺,其实是经济发展质量转变战略的一部分。在设立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之后,政府必将以有力的外部政策,促使企业发展沿绿色环保方向迈进,从而达成国内经济在这个方面的高水平路径。

仅举一例,就可看出政府在这一决策上的决心。

中国是个“富煤缺油”的国家,这一现状决定了现阶段国内制造业企业不少是以煤为主要能源。而政府设立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际上是在2035年实现碳排放不再增加,同时经济稳定发展;而碳中和目标更是要在2060年前完成不向大气排放本国消纳不了的二氧化碳目标,这就迫使未来国内经济发展的能源使用,要进行改变。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更为形象一点说,政府的这一承诺,就是要让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国,短期内从传统习惯使用的化石能源,也就是煤和石油中转变出来,转向以使用清洁能源为主体,进而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另外通过大幅度的植树造林,增强消纳二氧化碳能力,进而实现对世界的承诺。

这有可能做到吗?

减排的中国优势和新能源的投资机会

虽然目标看起来极具挑战性,不过在以往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当中,既有的产业部门在以往发展过程中,已经给国内的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一条依稀可见的路径。

众所周知,使用能源是工业革命以来社会进步的一大跃进。在工业革命之后的一百多年来,人类大致形成了两条能源使用路径,其一是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的路径,主要是通过发动机和锅炉,将煤和石油的能量通过燃烧释放,转化为动力;其二是采用二次能源的电力,在生产端发电,在使用端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把电能转化为动力。

通常,人们视电力为二次能源。因为传统上,发电主要还是用煤和石油燃烧的能量,只不过在电厂得到了集中释放。但同时,电力的使用会带来输送过程的损耗,能源使用效率并不高,所以电价通常高于直接用煤和石油的价格。

由于经济上处于后发位置,中国在以往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大量污染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几十年不断的基础建设,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电网基础,而且由于大多为新建电网,所以在装备上比较先进;其次是,近年来,政府不断给予新能源行业以巨额补贴,使国内的新能源行业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进入了加速发展期。

这两重因素,意外地使中国在碳中和方向上,有一个不错的起点。因为电网高度普及,使企业和居民大量使用电力为能源。而同时,由于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使电网的生产端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虽然煤和石油的化石能源仍然是国内电厂的主要形式,但光伏风能、核电、水电等新的发电形式,已经出现了大幅提升。

与传统的煤和石油不同的是,这些新型能源的取得,并不依靠燃烧,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如果它们在国内能源使用中的占比提升到一定程度,将会显著降低排放力度。

在这其中,利用太阳能为能源来源的光伏发电,尤其令人关注。

新世纪以来,由于国内企业持续扩大产能,显著降低度电成本,已经使光伏发电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就是现有国内光伏产品的度电发电理论成本,已经接近或者低于燃煤发电。

无需赘述国内一大批光伏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变革和规模扩张。观察者们可以发现的是,由于光伏发电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有心人可以越来越多地从身边的日常场景中看到在路灯杆上、屋顶、厂房楼顶的光伏发电产品。更不用说大片集中的光伏发电场了;除了各种规模的光伏电站之外,有心人也会在自己身边的山上、海边、厂房和开发区空地上,发现越来越多摇头晃脑的风力发电机

这就是财经无忌所看到的中国在碳中和方向的“不错的起点”因为作为基础设施的电网普及,以及在新能源领域的规模化,所以国内能源市场存在一种可能,通过大幅提升电力生产端的新能源占比,同时进一步提升用电侧的电力使用占比,中国可能直接从用煤大国,一跃而进入新能源大国。

很显然,这是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底气。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总体格局之后,很自然就可以判断出一个未来的走向在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之后,包括光伏、风能、核电和水电在内的众多行业,都将迎来巨大的产业机会。

非常清晰的是,在未来数十年内,政府将致力于持续提升新能源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以预见,未来政府还将进一步投入光伏发电场、海上和陆上风电场、水电站等新能源基础设施,而这将为与新能源相关的企业带来巨额的市场增量,形成所谓的市场“风口”。

当然,在种类众多的新能源中,财经无忌格外关注的是可以同时被政府和市场接受的光伏产业,由于其度电成本已经低于煤电,所以除了政府集中投资之外,很多企业和居民都开始投资光伏发电,形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很显然的是,这一市场的潜力要远远大过主要靠政府投入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市场。

除了被称为新能源的能源取得端,在减排所造成的变化当中,电网优化和改造所呈现出来的机会,也同样不容忽视。近年来,中国政府在高压和特高压输变电领域同样也投入巨大,优化了整个国家的电网基础。但这张网络在未来,显然需要面对新能源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

也许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化石能源时代,电网的生产者是高度集中的。电厂就是电厂、用电户就是用电户,两者不仅泾渭分明,在距离上也是相隔甚远。而在新能源时代,由于光伏和风能都存在分布式发电的可能,因此传统上的电厂和用户将会参差交错,混在一起。如果这种情况普遍发生,那么电网在局部上的优化,将会是迫切的需求。

而在这其中,显然也是存在相当大的市场机会的。比如说最近上市的南网能源(003035.sz)虽然是个国企,但背靠南方电网,面对珠三角众多大中型企业做能源优化方案提供商,就受到了追捧。如果撇除炒作的成份,应该有投资者是看到了这家公司在未来电网局部优化方面面临的市场机会。

减排带来的制造业变量

作为经济观察者,财经无忌认为,其实新能源领域虽然面临市场巨额增量,不过A股对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完成了一轮提升。像隆基、通威等新能源领导企业,其估值都完成了翻倍过程,虽然未来可以看好,如果要进行投资,读者仍然需要高度慎重。

而本文另外想与读者交流的是,除了新能源方向之外,政府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的承诺,对大规模传统能源的使用者行业,同样会形成一个相当大的变量。而这个变量,其实还在酝酿之中。

一个典型的案例当然是汽车业,尤其是乘用车行业。

国内乘用车行业的新能源改造已经持续了相当长时间,可以预期的是,在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府承诺之后,各级政府将会在燃油车使用方面持续出台更加多样化的限制,着力推进绿色的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进而支持减排。

与光伏发电一样,新能源车也是受市场和政府同时支持的产品。在这方面反应最为灵敏的,当然是受益菲薄的网约车司机。他们中有人给财经无忌算过账,一台网约车每天有效载客里程上限在三百至五百公里,如果是在家充电,纯电新能车每公里充电成本是六分钱,而油车的相同成本为五毛。这其中的差价,每月已经达到六七千,足够挣出一个人的工资了。

除此之外,财经无忌还关心的是,传统像钢铁、水泥这样国内制造业的用煤大户,它们未来的减排之路,将会怎么走?对产业将会造成什么影响?

在国内钢铁行业处于领导地位的宝钢管理团队最近与外界做了一次沟通,透露出这个方向上的一些动向。以目前的情况看,类似于钢铁水泥行业的减排,政府已经有了大致方案。未来,国内这些行业大致会逐一核查,确定现有碳排放量,并由中央政府会同行业管理部门确定减排目标,根据企业的产能、在行业中的地位,落实每家企业的碳排指标。

根据宝钢管理团队此前透露的减排方案来看,政府在这些行业确定的碳排指标,应该是一个“跳起来才能够到”的挑战性目标。以宝钢的设备先进水平,想要达到这一指标,也并不容易。为此,宝钢管理团队也在做相应的准备。

同样,在水泥行业处于领导地位的海螺水泥,动作也是显著的。此前,海螺一直致力于一项“二氧化碳捕捉”的科研项目,核心方向是通过在工厂尾气中捕捉二氧化碳,降低排碳量,并形成干冰产品向外出售。显然,这也是应对减排总目标的一个方案。

除了这些领导企业在前沿科技方向探索之外,“碳交易”可能是这些未来高碳排行业企业经常要面对的一个新词。很显然,政府一旦落实每个企业的碳排指标,未达到这一指标的企业就必须通过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购买超额完成指标企业的空余指标。未来,政府很可能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在减排方面的奖优罚劣。

不想当厨子的士兵,不是好演员。这其实并不仅是文艺界的戏谑,也是投资方面的脑筋急转弯。举例而言,如果未来政府真以上文所述方式来逐步实现产业减排目标,请问受益最大的是哪类上市公司?

首先当然是有可能成立碳排交易所的企业和部门。政府下的决心越大,未来产业界需要碳排交易的数量和频次就越高,所以交易所的社会地位就越重要,当然,这类交易所很可能被定义为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

但如果读者是一个有心人,你会发现其中的机会如果政府真要严格执行企业碳排的核查,就必然要形成一个遍及制造业的大型核查体系。以环保治污的经验看,远程在线的控制系统,将会构成这一核查体系的主要技术手段。

显然,能精确测量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并使之转化为电信号的气体传感器,将会大受其益。

最后,让我们以一个市场观察的方式来结束这篇文章如果减排被严格执行,将会对钢铁水泥这样的传统能源使用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减排会构成这些行业的又一个进入门槛,在这些行业的新型投资冲动,将会被大大减弱。这将是经济学家们喜欢的一个动向,因为产能扩张带来的复杂计算,将会逐步消失。而投资者也会喜欢这一动向,因为现有企业的收益会逐步稳定。

其次的一个结果是,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现阶段,国内的制造业领域,都在呈现集中度提升的现象,领导企业因为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发投入又高,所以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集中了人才优势,所以我们可以预期这些领导企业在减排上也会迅速形成方案,无需增加成本。

比如钢铁行业,国外的最新动向是使用氢能替代煤,作为高炉的能源。而宝钢的管理团队透露,他们已经在跟踪这个方向的技术动态,但出于成本考虑,暂时还没有采用这一方案的准备。

但对于国内大量存在的小钢厂、小水泥厂而言,这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很可能无力够上减排门槛,从而被迫支付购买减排指标的成本。相当一批原来在成本线上挣扎的企业,有可能因此而退出市场。

这种产能调整,无疑会将对未来国内包括钢铁水泥在内的制造业各行各业,带来微妙的调整。

所以财经无忌请各位,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从业者,在即将到来的碳达峰时代,系好安全带,提前做好准备。另外也想提问读者,你从上述论断中,看出可能蕴藏的牛股了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