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关于加强自行车出行体系建设,促进交通碳减排的建议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1-03-22 09:04:57
热度:

关于加强自行车出行体系建设,促进交通碳减排的建议2021年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议摘登关于加强自行车出行体系建设,促进交通碳减排的建议一、自行车出行体系建设有助交通碳减排,建设韧性城

2021年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议摘登

关于加强自行车出行体系建设,促进交通碳减排的建议

一、自行车出行体系建设有助交通碳减排,建设韧性城市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使得“韧性城市”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设来构建能够化解、抵御外界冲击和影响的系统,并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行。结合城市交通,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绿色健康。“韧性”的本质是绿色和健康。绿色代表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健康则是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人不健康容易得病,城市不健康则有安全隐患。“绿色健康城市”是“韧性城市”更好的表达方式,可被更多人直观理解。自行车和步行是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平时可以起到替代小汽车出行,减少雾霾的作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可担当防疫重任,方便城市居民出行的同时减少病毒的传播。二是多样性。有韧性的城市一定是多样化的。各系统之间互为备份,任何部分的失效都能够及时替换,提高整体稳定性。单纯依靠小汽车交通的城市是缺乏韧性的。增强城市交通韧性,就需要多样化,以及发挥各自优势。当前要做好绿色出行和公共交通的衔接。绿色出行的共享单车也可以成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三是平衡性。韧性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能保证城市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保持原状态不变。城市过渡依靠外部的能源等供给会有极大的隐患。例如,开小汽车的燃油来自城市以外,耗能高,既不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也会破坏城市的平衡性。减少城市能源净输入是提高韧性的关键,绿色出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自行车出行目前面临许多制约性因素

1、自行车道。我国城市具备良好的步行和骑行条件,有数亿绿色出行人群,拥有发展绿色交通的巨大优势。自行车道是位于汽车道路两侧的,供骑行的基础设施;而自行车路指独立于汽车道路以外的绿色出行设施。我国局限在以规划自行车道为主,忽略了建设自行车路的重要性。2、自行车路权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小汽车占用自行车道的现象严重,造成自行车道实际可通行宽度减少,骑行安全感很差,极大影响了广大市民的绿色出行意愿。3、自行车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衔接差。我国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部分城市禁止携带自行车乘坐地铁、城际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车站附近自行车停放设施规划不足。共享单车的停放数量不能满足大部分乘客的需求。

三、国外城市自行车出行体系已经成为交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和小汽车拥堵做斗争的国际名城,譬如巴黎、伦敦、纽约等都在加强绿色出行,增强城市交通韧性。巴黎2015年提出了打造“世界自行车之城”的计划,建设“自行车快线网络”。计划预计到2020年,巴黎的自行车道长度实现翻倍。该项目在五年内把巴黎原有的700公里安全自行车道扩展至1400公里。巴黎市政厅希望,新增的自行车道将使巴黎市民的自行车出行率由5%增至15%。新的自行车“快线网络”将在巴黎城区各主要干道开辟出与道路交通隔离开的安全自行车道,塞纳河沿岸也包括在内。伦敦发布了总长220公里的10条自行车道线路规划,伦敦还在2018年发布了“步行行动计划”,通过下列三种途径应对伦敦的交通挑战:为步行和自行车骑行提供具有可达性和经过良好设计的空间,为骑行和步行提供安全的环境;加强货运管理,减少小汽车出行,从而降低街道的交通等级,让街道被更为有效地利用;提升空气质量和环境品质,让伦敦交通系统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更具韧性。欧洲各国也推出了贯通欧洲的自行车路网建设计划。东起俄罗斯莫斯科,西至西班牙里斯本,最北边可至位于北极圈之内的挪威北开普省,最南可游览塞浦路斯,EuroVelo是计划连接和团结整个欧洲大陆的17条长途自行车路线的网络。这些路线横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42个国家,可供单车游客以及每天需要骑行的当地人使用。EuroVelo目前包含17条路线,总行程超过90,000千米。各骑行线的开发和运营由国家,地区和地方政府,商业服务提供商和非政府组织进行。其计划目标是:

保在欧洲所有国家/地区实施高质量的欧洲级自行车道,并在跨界传递欧洲最佳实践并统一标准;

与决策者和潜在用户沟通这些路线的存在,促进其使用并进行市场推广,为人们提供有关欧洲自行车信息的重要途径;

鼓励大量的欧洲公民尝试骑自行车,从而促进向健康,可持续的旅行的转变,包括日常旅行和骑自行车旅游。

四、政策建议

1、利用各种绿色廊道,打造“城市风轮”,拓展绿色交通新基建。“城市风轮”利用滨河空间、铁路沿线空间条件、环湖空间、带道绿色空间等连通既有便道,完善路面铺装,安装附属交通设施,实现步行和骑行连续。打破干路、铁路等形成的交通阻隔,为居民提供既满足日常通勤,又能休憩娱乐的通道。“城市风轮”于2019年11月的北京市绿色出行议政会提出,并在北京市政府推动下开始实施,取得良好效果。我国城市多有环路,也不乏河流,城市风轮为代表的自行车路绿色新基建能有效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2、增加自行车停车设施配套。大力推进建设自行车换乘公交(B+R)系统。针对现有地铁站、公交场站、交通枢纽、大型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自行车停车设施缺失或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充分论证实际客流水平,根据需要设置足量自行车停车设施,并考虑停车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设计清晰指示标志,提高可辨识度,解决因设施缺失或不足造成的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在公交场站、交通枢纽等公共交通集散地,从规划和用地上保障自行车+公共交通的B+R系统建设,建立非机动车与各类公共交通的多元化接驳体系。

3、设施加管理的手段,保障自行车路权。在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机非隔离带,对其进行适当绿化。隔离小汽车和自行车不仅可防止小汽车侵占自行车道,也可以阻止自行车进入小汽车道,一举两得。研究制订自行车设施标准,优化城市道路断面。加强执法,切实保障自行车通行权。通过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明确小汽车禁止停车路段,对小汽车违规停车行为严格依法处理。在有需要的路段可采用“二次过街”、电动车限速坡等软硬件手段,多措并举保障出行者安全。自行车路权管理要以设施为基础,离开设施的管理很难长久有效。

4、强化督察考核,建立绿色交通监督与评价机制。建议组织成立绿色交通工作推进机构,授权城市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设置明确的监督考核标准。以街道或区域为单位,对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与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及时向各部门反馈考核结果,对于未达标指标,应限期完善整改。考评指标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重点参考当地居民意见,使绿色交通真正实现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需。

5、倡导绿色出行文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或倡导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出行,晚上出行穿戴反光背心或其他装备,强制要求自行车配置车灯。

6、修建标志性城际自行车道暨母亲河文化廊道。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选择一批城际母亲河,打造母亲河自行车道文化长廊。中国有相当多的滨河而建的城市,应从中选择一批城际河流段落,建设自行车道暨母亲河文化公园。如补建桑干河-永定河流域的滨水自行车路,打造桑干河-永定河国家文化公园。该公园起自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经过朔州、大同、张家口至北京,总长500多公里,串联桑干河湿地公园-永定河滨河公园等河畔公园,协同好生态修复和沿线历史文化设施,宣传母亲河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休闲、旅游、出行等多种需求。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也完全有条件修建沿河自行车道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母亲河文化走廊既满足绿色城市健康出行的需求,也可推动城市文化及精神文明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