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机构正在介入,低碳经济徐徐展开
资管机构正在介入,低碳经济徐徐展开前言: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30·60目
前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30·60目标”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发生深刻转变。
作者 | 方文
图片来源 | 网 络
净零碳排放是硬性指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前触顶。之后11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重申“我们将说到做到(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习近平主席随后于12月在气候雄心峰会上详述净零碳排放路径,包括:到2030年:
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进一步下降65%以上;
③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超过1200GW。
碳中和对银行的绿色金融市场机遇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绿色发展领域成为信贷支持新重点。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绿色金融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碳中和给银行机构带来了很多新机遇,银行机构的低碳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目前,银行机构对绿色金融发展越来越重视,有些银行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逐渐加大对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
据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由此正式开放,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启动。
对碳排放权进行产权界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交易和定价,可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让相关市场主体通过价格机制获取利益,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
碳中和未来将产生超过百万亿人民币的低碳投资需求。
基准情境下,碳排放不断上升;净零排放情境下,碳排放则快速下降。
为实现排放快速降低达成净零,需要大量投资,尤其是绿色技术、低碳技术、零碳技术大规模新增投资。具体涉及到电力、交通运输电气化、绿色建筑等领域。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已正式投入运行
根据《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0》的统计,全球已有61项碳定价机制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中,其中有31项关于碳排放交易体系。
目前,欧盟碳排放市场运行以及碳定价机制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而中国与欧盟就碳排放交易之间的合作也值得关注。
中国试点碳市场已成长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截至2020年8月末,7个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为4.06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92.8亿元。
而这也意味着,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已正式投入运行。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推出有助于加速碳达峰的实现和碳中和的转型。2021年首先启动了全国电力行业碳市场交易。
需重视转型风险带来的金融问题
承诺碳中和后,未来最大的风险就是转型风险。
我国的转型承诺要求用30多年的时间,将几乎所有行业的碳排放降至零左右,这一过程会给高碳产业和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因为未来这些产业将面临收入下降、成本上升、盈利下降,可能产生不良资产、搁浅资产。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转型风险模型,在考虑未来十年的五大转型因素后对煤电企业贷款的转型风险进行了测算。
我国对煤电需求下降,煤电公司销售额下降;
新能源成本下降。未来十年内,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发电成本或将降至煤电成本的50%以下,煤电价格将被迫下降;
碳价格上升。世界银行做过一个比较极端的预测,即按照《巴黎协定》要求,碳价格应当上升10倍,不努力减排的火电企业将用更高价格购买配额,提高成本。
碳金融发展缺乏长期资金支持
从国内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制度位阶低,监管规则、统计制度、披露要求等细则尚不明确。
此外,碳排放权资产的法律属性不明确、价值评估体系薄弱,阻碍了碳金融产品工具的推广与创新。
从国际看,碳定价权被发达国家掌握,我国在碳定价和交易中处从属地位。欧元是现阶段碳交易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我国碳市场仍处于产业链末端,话语权较小。
目前,我国碳市场金融化程度总体偏低。碳金融仍处于零星试点状态,区域发展不均衡,缺乏系统完善的碳金融市场。
碳中和投资已成为热潮
无论多么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仍要落实到企业微观主体层面,企业才是可持续发展量化并落地的关键。
新冠疫情冲击下,ESG投资热度不降反升。从国内来看,资管机构纷纷入局,ESG主题基金取得了蓬勃发展。
据社投盟统计,截至2020年11月30日,国内可持续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172.36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58.40%。
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对ESG的重视和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政策层面,ESG信息披露仍然难以在中国企业中推广开来。
数据显示,2009年-2020年6月,全A股的ESG报告从371份增长到1021份,增长了175%。
但截至2020年6月15日,发布ESG报告的上市公司也仅约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27%。
展望2021年,虽面临巨大挑战,但绿色经济加速、ESG投资广受关注、影响力投资规模增长等趋势,反映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兴未艾。
结尾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既体现了我国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开启了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是我国能否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关键。
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统筹发展、协调发力,不仅需要通过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供应侧方面的碳排放,而且需要用能企业的加入,并积极发展多种固碳技术,只有三管齐下,碳中和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
水泥减产或将给力节能减排推进2024-08-16
-
北京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实施方案获批2024-08-16
-
我国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2024-08-16
-
南非铸造产业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2024-08-16
-
高压变频器将成为市场节能减排主力浅析2024-08-16
-
国家审计署:44个节能减排项目未达标2024-08-16
-
节能减排急需调整贸易结构2024-08-16
-
山东《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全文)2024-08-16
-
湖北省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2024-08-16
-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频出台 各省目标不同2024-08-16
-
六大重点工程助力安徽合肥节能减排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