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核工院:引领核电技术发展 奉献安全清洁能源
上海核工院:引领核电技术发展 奉献安全清洁能源始建于1970年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隶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l
始建于1970年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隶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以核电设计、研发、服务为主营业务, 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最早具有核电厂核岛整体设计能力、首个实现核电设计技术出口的核电总体设计企业。
中国核电的三个“第一”
1941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开始建设世界第一个核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下午2时20分,这座核反应堆建成并持续运行20分钟。1957年,世界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美国希平港(Shippingport)核电站并网发电,人类进入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时代。30多年以后,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在浙江海盐破土动工,在次年建成,并于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它的设计单位便是上海核工院。
上海核工院创造了中国核电的三个“第一”:自主研发设计了中国大陆第一座商用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研发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 该电站坐落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柴尔沙漠的西北部,印度河东岸,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280 km,它的建成被誉为“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重水反应堆核电厂(秦山三期)的技术支持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也使中国成为继美、英、法等国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在秦山核电站被誉为“国之光荣”的同时,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同时,上海核工院在多年 深 耕 世 界 核 能 领 域 的 基础上,全面对接、落地国家电投战略,以使命(Ta r g e t)、技术(Te c h n o l o g y)、品牌(Trademark)和人才(Talents) 为一体的“4T”模式,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借助国际平台积极发声,增强中国核电、核能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话语权。企业积极争取在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世界核协会(WNA)、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等重要国际组织内任职,建立高水平、高层次、多边的沟通机制,融入国际舞台,并持续、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工作,实现我国核能领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和IEC)标准制定上的历史性突破,提升和推动我国核电标准自主化水平,破除技术壁垒,把握中国核电的自主权。
牢固筑就安全之堤
近年来,上海核工院立足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平台,在国内实现4 个“率先”:率先完整掌握AP1000 第三代非能动核电设计技术,并立足依托项目经验反馈,形成国产化CAP1000技术;率先成功研发中国第三代非能动自主化核电型号“国和一号”(CAP1400),并以此为基础, 打造“大小并举、海陆并进、三四融合、持续发展”的系列化型号;率先启动建设核电数字化设计研发体系,打造不同堆型、不同对象快速提供设计方案的数字化设计母机,以设计4. 0 驱动核电工业4. 0 整体升级;率先搭建完善以300 MW非能动技术系列为核心,可面向国内全部核电机组的完整、全堆型、全寿期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从而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上海核工院的核电技术服务业务现已达11个电厂、28台机组,涉及国内3/4运行核电机组,为高质量推动绿色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印证了其技术实力。“国和一号”(CA P1400)是在引进、消化和吸收AP1000 三代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功率达到1 500 MW,成功超越了AP1000技术引进合同设置的1 350 MW 的技术门槛。它基于非能动安全理念,采用最新国际标准, 满足最严排放要求、全面贯彻纵深防御理念、实现非能动安全,事故后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国和一号”还能有效应对地震、海啸、大飞机撞击等极端事件,满足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要求,是当今世界上最安全、最先进的三代核电型号。2016年4月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通用安全审评,获得了国际认可。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设计是核电产业链的龙头,设计质量是核电安全的基石。上海核工院恪守“本质安全、至高无上”的核安全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的指导方针,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框架,构建了完整的战略管理体系,对接国家电投战略,制定并实施长、中、短期发展规划。经过多年的开发完善,深度融合研发设计管控流程和信息技术,创建了可视化、数字化的质量管控工具,实现了量化透明的精益管理, 着力培育“人人都是一道防线”的核安全文化。
打造智慧核能创新体系
上海核工院以“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管控能力、提高数据资产利用效率”为目标,进行728 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数据中心已具备500TB数据存储能力和26TB的内存数据运算能力;完成了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前沿技术的储备;通过对主营业务计划、项目、科研、职能管控等方面数据进行实时批量采集和统一存储, 并建立“血缘关系”,进行经营、项目、人员和财务等主题数据分析应用。
上海核工院利用云平台的信息、软硬件和网络资源,为核电产业链上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方等提供专业软件、数据与服务等资源,可在全球任何时间与地点,开展核电研发、设计、运行和服务等工作,保障业务支持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云平台集中计算和设计资源、统一存储和高性能冗余网络,实现办公、设计、高性能计算统一的工作模式,屏蔽区域和终端影响,严格管控数据访问和流出,并进行强审计,保证数据安全性和可控性,用户只需专注于设计、计算和试验等专业问题处理,无需考虑信息、软硬件资源等问题,且所有的设计、计算和检验数据等均存储在院内数据中心。
公司以国家“先进压水堆” 重大专项为依托,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建立贯穿核电全产业链的八大体系,包括核电协同创新体系、先进核电自主设计体系(设计母机体系,系列化开发非能动核电站)、先进核电软件体系(覆盖热工、燃料、物理、安全分析、水化学等专业)、先进核电标准体系(234份标准大纲、563份标准草案、1份国际标准)、先进核电实验验证体系(新建/改造22个试验设施)、先进核电安全评审体系(超过260 名专家参与,长达18个月内针对5 000 多个问题进行多次对话)、先进核电供应链体系(关键设备基本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面向全球、中外共享)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品牌(国和一号),全面提升了核电研发、设计、制造、安全审评、试验、标准、人才等国家能力,推动了装备制造业从二代跨越到了三代,促进了中国核电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2010年以来,根据主营业务发展需求,上海核工院着力推进“两横两纵”建设,构建了基本覆盖主要业务工作的信息系统。为推进“123”战略, 建成国际一流核电研究设计院,上海核工院抓住云技术、大数据的发展契机,以互联网的开放共享架构为核心理念,积极打造大平台、微应用、组件化的大信息化平台体系,驱动管控现代化、支撑设计数字化,最终实现业务上的“降本增效、随需应变”和技术上的“安全可控、柔性高效”。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综合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虚拟现实(VR)、仿真平台、专家诊断系统等各种数字化工具,融入质量管理体系各方面要求,深度优化设计流程和方法,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以数据中心为基础,通过数字化研发、设计的牵引,推动提高核电制造、建造、验证和运行维护各阶段的数字化程度,带动整个核电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增强我国核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中国正成为离岸风力发电“领头羊”
-
华夏出行携手国网电动汽车公司 打造“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