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炭工业快步走向高质量发展
贵州煤炭工业快步走向高质量发展煤炭工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贵州煤炭行业一度面临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水平低等难题。针对问
煤炭工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贵州煤炭行业一度面临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水平低等难题。针对问题,贵州果断决策,加快煤炭工业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则成为贵州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一招。
自2017年起,贵州开始推行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经过3年不断探索和努力,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全省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仅为62.1%,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88%,综合机械化矿井占80%以上。
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
7月31日,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豫能)公司煤矿单月生产原煤101688吨,创造建矿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新田煤矿产超10万吨,证明了我们当初选择智能化开采的正确。”据贵州豫能党委书记张清鹏介绍,4月16日,贵州豫能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新田煤矿1901综采工作面正式投入生产,技术操作人员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按钮,强力胶带运输机就将在数百米深井下的煤炭源源不断地带出井口。
针对喀斯特地貌的复杂煤层开采难题,贵州依靠科技创新主动作为,以技术榜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为全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赋能,首批选择了123处煤矿先行先改。发耳煤矿投入资金3600万元,率先建成西南地区复杂条件下智能化机械化工作面,实现年减少人工费用820万元、日产量从1900吨提高到3200吨;青龙煤矿所有采煤工作面和辅助生产系统全面实现智能化机械化采煤,共投入4600万元改造资金,减员94人、年增收1000万元。
贵州聚焦智能化机械化改造的技术需要,梳理技术榜单面向省内外发布;提出“能源云+地面集中平台+开采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改造路径,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贵州率先建成全国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率先开展井下机器人示范,10个煤矿在全国首获煤炭工业最高奖项“太阳杯工程”奖和“优质工程”奖,智能化机械化技术领先全国。
瓦斯防治能力全面提升
安全生产是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瓦斯则是贵州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2020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煤矿瓦斯超限次数同比下降80%,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率达到50%。
贵州黔西开发有限公司青龙煤矿率先探索应用千米定向钻机治理瓦斯技术。“今年6月,我们先后完成高位定向钻孔、底板梳状定向钻孔、顺层定向钻孔累计进尺约20万米,单孔长度最长达653米,单孔抽采浓度60%-95%,具有浓度高、纯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优点。既减少了底抽巷工程量,又为采掘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贵州黔西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守义说。
作为瓦斯防治和抽采利用的新探索,2020年,贵州省将新田煤矿、文家坝煤矿和大龙凤煤矿作为首批“三区联动”抽采煤层瓦斯示范单位,力求通过煤矿规划区地面预抽、准备区联合抽采、生产区井上下抽采相结合,实现瓦斯抽采、煤炭生产有序衔接,着力解决瓦斯治理与煤炭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冲突。
“目前,省能源局正通过出台《贵州省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管理办法》、组建优强瓦斯防治专业化队伍并与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发布《贵州省煤矿瓦斯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推广目录(第一批)》这三项举措,推进煤矿瓦斯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贵州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数据与煤炭工业加快融合
为进一步促进煤炭产业升级,贵州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矿智能化机械化相融合,蹚出了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的贵州路径。
为加快贵州“能源云”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集成服务平台建设进程,贵州省能源局组织制定了《贵州省煤矿智能化数据交换技术要求(2020版)》,将煤矿智能化系统形成的生产数据、监测设备工况、安全监控数据、销售经营指标规范上传,并通过云计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形成报告和预警数据供决策使用,以达到煤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政府科学管理,精准施策的目的。
“我们有效督促各煤矿分期将智能化数据上传至贵州能源云平台,实现各大子系统的实时监测,实现省、市、县、煤矿四级统筹调度、系统安全监测和预警等,让智能化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作用最大化。”贵州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发挥煤矿智能化先进技术的应用效果,将构建全省线上线下一体化煤矿智能化系统运维服务体系,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整合运维资源,破解运维难题,保障贵州省煤矿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
华夏出行携手国网电动汽车公司 打造“车桩电生态营销模式”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