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越南可再生能源,中国企业有挑战更有未来
投资越南可再生能源,中国企业有挑战更有未来据预测,2040年东南亚能源需求将增长2/3,如何推动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东南亚国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积极推动绿色投资与能源转型的
据预测,2040年东南亚能源需求将增长2/3,如何推动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东南亚国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作为积极推动绿色投资与能源转型的新兴经济体,越南可为其他东南亚国家提供一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近期,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创绿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机遇与挑战-案例国研究执行摘要(越南)》报告显示,越南通过一系列措施开放并促进电力市场私有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满足国家能源规划和NDC(国家自主减排贡献)目标。不过,尽管越南可再生能源国内外投资均在增长,电力市场也逐渐开放并自由化,但投资者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报告建议,越南应进一步完善行业政策,如细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能源规划与NDC目标充分结合起来,提高政策实施和执行力度,制定电力行业环境法律法规等。同时,报告建议,中国投资企业应积极开展调查了解东道国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寻求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开展示范项目验证投资和运营模式的可行性研究等。
机遇与挑战
一直以来,越南通过体制改革促进投资,推动国内可持续发展,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据了解,《越南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提出三项战略任务,第一项即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并根据相关目标提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2014-2020越南绿色发展国家行动方案》将国家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分为四个主要方向,第二大类即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升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2016年,越南批准了《巴黎协定》,承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基准线情景减少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与2010年相比下降20%。如得到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则在基准线情景目标基础上提高到2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30%,越南NDC目标明确了实现减排目标所计划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包括加强政府引导,改善能源利用的有效性与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总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和增强国际合作等。
不过,尽管越南可再生能源国内外投资均在增长,电力市场也逐渐开放并自由化,但投资者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如,在经济障碍方面,不考虑负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大多数可再生能源项目依然无法与传统发电项目竞争等;在技术障碍方面,缺少具备可再生能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整体产业链和技术供应链有待发展,可再生发电设备商较少等。
据悉,越南规划和批准了多项可再生能源项目,但由于资金不足,转化率非常低。大多数项目通过国际银行获得资金,当地银行仅以提供担保的方式参与项目投资。报告对截至2019年6月涉及中资机构在越以各种形式投资的太阳能和风电项目进行梳理发现,中国企业目前持有的发电项目较少,主要通过股权投资、资产并购设备出口和组装,提供EPC工程服务的方式进行投资。同时,中资金融机构参与投资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也较少。
报告显示,越南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约为59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项目投资需求为310亿美元。基于越南可再生能源行业对国外资金的大量需求,以及越南投资环境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回报率的逐步改善,中国投资者应把握实际,结合自身投资策略,完善在越可再生能投资组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助力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潜力与未来
报告认为,虽然中越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与能源电力、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合作文件,但具体合作规划和指南有待完善。中国金融机构在越开展业务和投资活动相对较少,对越南能源电力业发展现状和潜在风验、机遇了解不多且经验不足。中国金融机构尚未制定详细公开的行业投资政策,既无法符合越南对在越开展业务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未能对中国在越投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在越投资竞争中可能会失去先机。
由此,报告建议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在符合中国和东道国相关政策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公开行业投资策略;在充分了解东道国法律法体系、NDC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和气候投资政策,为项目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研发投资工具组合,为中国企业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应完善与越南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中的能源投资规划,为中资机构提供详细的国家、行业投资合作政策和指南;完善对外投资鼓励行业清单;与越南政府合作完善其能源电力规划和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开展能力建设和人才交流等活动,帮助提升越南可再生能源部门人力资源;开展交流与对话,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绿色金融和碳市场建设等经验传递给越南政府,供其参考借鉴。
基于越南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报告提出,越南应提高管理和审批程序的效率和透明度,引入招标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法律法规框架和合理的激励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制定详细且有效的实施规则并提高其透明度,为金融机构建立符合国家政策的环境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指南。同时,推动行业研究与数据信息收集、公开,改进可再生能源部门的数据和质量;增强能力建设;建立公开的数据和信息平台,供投资者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