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可达11万亿以上
新基建未来五年投资规模可达11万亿以上新基建战略要求下,传统基建行业兴起波澜。“作为占GDP体量非常大的行业,我们整个传统(基建)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实现率非常低,仅
新基建战略要求下,传统基建行业兴起波澜。
“作为占GDP体量非常大的行业,我们整个传统(基建)行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实现率非常低,仅高于农业一点点,相比于制造业是非常大的差距。”工程软件巨头欧特克大中华区总经理李邵建近日在接受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但大的差距其实就意味着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在欧特克近日举办的“2020数字建造助推新基建”行业会议上,多位来自基建工程行业的企业家就数字建造在新基建下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讨论交流。
欧特克在工程行业颇有话语权,是BIM、衍生式设计等概念的主要推动者,长期在行业会议和年度大会上展示其计划和远景。所谓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由欧特克首先提出,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可视化和量化分析,被认为是工程管理、工作流程的重要进步。
“我们一如既往地在推动着创新、数字化技术在我们工程建设行业的应用和发展。”欧特克公司大中华区大客户业务总经理肖胜凯在论坛上称。据肖胜凯透露,在过去几年当中,欧特克主动将BIM和云以及移动互联技术深度结合,推动基建行业进入互联BIM时代。
“新基建明显更具有数字经济的特征。”李邵建表示,通过颠覆性的作用对传统基础设施进行赋能增效、改造升级。比如,跟城市和工地建设相结合,就形成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城市、智慧工地等新型应用形式。
当下,被广泛接受的新基建七大领域中,5G基站的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四大领域,可归属于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演化而生成数据基础设施化范畴。此外的特高压建设、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则是基于深度应用数字信息技术赋能的传统基础设施升级。
在新基建助力下,行业面临挑战和机遇。“建筑业存在利润逐年下降。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也逐年严峻,数据流损耗严重,现场粗放作业,建筑品质不理想等问题,让这个行业有了利用技术来追求提效降本的迫切需求。”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孟浩告诉界面新闻。
孟浩进一步分析,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特点在于支持科技创新、智能建造的相关基础设施,以及针对”旧基建“进行的补短板工作。
在实际应用上,大界机器人从非标建筑构件的自动识别与柔性生产这个角度切入,推出了模块化的建筑机器人算法平台。该平台可对接BIM,一键生成工业机器人运动仿真,满足建筑行业大规模定制与柔性生产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新基建能不能真正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我们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催生出新的行业的业态,关键在于我们的业务场景的应用是不是可以落地。”肖胜凯认为。
无论现有基建投资规模还是未来新基建项目带动的投资,都可谓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等多省市相继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额已接近40万亿元人民币。
而招商证券测算显示,新口径下新基建未来五年的投资规模最高可达11万亿以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来五年时间内,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化升级所带来的直接的投资将会达到17.5万亿,由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规模增加大概是28.8万亿。
肖胜凯提醒,经过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经非常高,而在以数据的基础设施化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基建方面,行业还刚刚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陕西华筑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牛键则认为, 当前智慧工地应用整体和价值落地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像我们这样的软件公司本身软件做得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必经的发展阶段,就是现在东西很多、很杂,不成体系。“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BIM、AI、IoT等等,是和我们施工业务的浅结合。后续发展过程中,AI、IoT、BIM等会从目前浅结合逐步做到深应用。”
新基建战略下,数据的重要性被多位参会人士提及,中设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孙屹表示,要有工程级的数据输入,整个城市的数字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数字城市和数字经济才能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建造和应用。
北京东晨工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友松看来,数据的应用将对整个工程的探知的能力大幅度增强,这是整个行业的需求,“很多系统当中,我们越来越把人的因素要排除掉,就是现在你看到我们最近参与的大型工程当中,在建设期它的整个传感器数量有22.5万个,后续还需要再补充几十万个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