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垃圾分类倡导“两桶一袋”
北京推进垃圾分类倡导“两桶一袋”5月6日,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396户家风模范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这些志愿者进社区、串楼道,不定时现场检查、督导垃圾分类情况,引导村(居)民参与垃圾分
5月6日,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396户家风模范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这些志愿者进社区、串楼道,不定时现场检查、督导垃圾分类情况,引导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
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在北京垃圾分类由倡导转化为法定义务。“垃圾分类的LOGO,由绿色、蓝色、红色、灰色四个色块组成,突出绿色主体,寓意垃圾分类、绿色循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岩表示。
今年以来,北京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垃圾分类,全力做好实施准备,先后制定了《北京市餐饮服务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餐具目录》《北京市宾馆不得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目录》等配套政策。
5月3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成立,将当前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重点定为:一是党政机关率先垂范,社会单位全面实施,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二是示范片区引领,逐步实现居住小区全覆盖。年底前,北京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要达到90%以上。三是农村地区以环境整治为主,推进垃圾分类。涉农区做到村庄干净整洁,确保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清理,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北京市民如何参与垃圾分类?张岩回应称,建议居民可在家中设置“两桶一袋”,分类收集垃圾。“两桶”是指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厨余垃圾在投放前要沥干水分,避免遗撒。对那些辨识不清、让人纠结的垃圾,可以投到其他垃圾桶。“一袋”即指可回收物收集袋,纸盒、快递纸箱等体积较大的可回收物体,可装满后预约上门回收,或投放到小区的对应垃圾桶。有害垃圾由于一般量较少,不必单独设置垃圾桶或垃圾袋,可以在下楼时投放到指定垃圾桶中。
目前,北京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44座。其中,焚烧设施11座,处理能力达到16650吨/日,实际处理1.43万吨/日;生化设施23座,处理能力达到8130吨/日,实际处理2400吨/日。全市焚烧设施处理能力处于紧平衡,目前在建的3个焚烧设施将于2022年建成,可增加处理能力7600吨/日。张岩表示,实施垃圾分类后,用来焚烧的其他垃圾将会减少,焚烧处理能力紧平衡有望得到缓解。垃圾分类最大挑战是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目前本市的处理能力可以满足垃圾分类需求。
5月4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开展第一次现场督导检查,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有的小区桶站设置不够规范,标准不高,垃圾桶较脏、有破损,基本无桶盖;一些社区、物业动员力度不足,楼门长、志愿者还未参与进来等。对这些问题,由各区、各部门督促相关责任人逐一落实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责任这个‘牛鼻子’,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张岩强调,要加强精细管理,规范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要求。同时,细化减量措施,争取将年度垃圾增速控制在4%以内。
上一篇:中国储能产业前途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