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不出、买不到 全球供应链承压疫情二次冲击
卖不出、买不到 全球供应链承压疫情二次冲击 一个月前,围绕COVID-19的种种分析预测还是以17年前的SARS为参照物的,如今竟到了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的地步。 从202
一个月前,围绕COVID-19的种种分析预测还是以17年前的SARS为参照物的,如今竟到了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较的地步。
从2020年3月中下旬开始,国内社交媒体上就流传着许多涉及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刚刚艰难复产后又停工的通知。
比如,3月19日,浙江省温州市太阳神鞋业有限公司发出紧急通知,由于美国疫情爆发,客户订单继续取消,经公司研究决定,停止一切招聘活动,从4月1日开始全体放假至5月30日,后续视订单情况决定6月份是否开始上班,并鼓励员工自谋出路。
3月21日,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最重要客户“Fossil”属于美国品牌,现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要求取消或暂停原生产订单,导致工厂无法正常开工,公司经营出现重大危机,面临随时关停风险,接受全员(不分职级、岗位)辞职。
据eo了解,像这样发出“遣散”通知的外贸企业还有很多,其中也不乏失去了欧美增量市场的能源企业。更重要的是,除了失去订单以外,刚刚复工复产的生产型企业又不同程度地遭遇核心零部件的断供。就能源领域看,光伏、风电等都危机重重。
全球疫情的爆发对国内涉及外贸的中小型企业个体来说,是继国内疫情影响后的又一重击。这一次,不仅将再次激起产业链上的“巨浪”,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全球化合作业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开工即丢订单
相关媒体报道,截至3月22日,广东今年全省全社会累计用电量967.1亿千瓦时。复工第六周(3月16-22日),全省累计用电量100.0亿千瓦时,环比上周增长5.3%。
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战疫、复产之后,目前广东全网负荷、电量基本恢复至春节前水平,释放出经济回暖信号。其中,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环比增长较快,成为拉动省内用电增长的主导力量。
但暖意背后,疫情席卷欧美各国,又给外贸企业的复工复产之路蒙上了一丝阴影。
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广交会素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3月23日下午,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马桦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考虑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较高,第127届春季广交会目前已经确定不会在4月15日如期举办。
仅仅一个月前,2月21日,商务部的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网上政策吹风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还曾表示,第127届广交会各项筹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此前的1月中旬,外贸中心还刚刚举办完港澳招商活动。
在境外输入型病例的压力下,广交会延期的消息让广州市民普感欣慰,但高兴的市民中恐怕不包含参展的外贸厂家。
回看广交会历史,自1957年4月15日首届举办以来,无论改革开放前后,即便是在2003年SARS期间,也未曾延迟或暂停。不过历史数据显示,2003年春交会正值SARS高峰期,许多外国客商不敢前来,最终合同额仅44亿美元,对比前一年的170亿美元缩水严重。
而这次新冠则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以外贸为生的制造业企业或将受到更加严重的打击。据eo了解,一些低附加值、薄利多销的贴牌出口制造商的订单来源是香港品牌商,香港方面将产品转口到日本、北美和澳洲等市场,也有些直接销往海外市场,而现在香港取消了部分订单,海外市场的开拓也已“宕机”。
在3月26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第48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近日出台的《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将为中小企业减税降费超过1400亿元。其他一些贸易业务发达的省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然而,这也只能帮企业“节流”却无法“开源”。
eo记者从代理用户参与电力市场的多家售电公司处了解到,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爆发,涉及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代理的用户订单大都遭到取消,目前的用电量和历史电量对比,下挫90%。”一家售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另一家公司代理用户的情况则相对比较乐观:“4月份市场用户预期电量同期减少不到40%,同比下降约15%。”
有业内人士预计,失去海外订单将导致众多中小制造企业暂时关停生产线,还有些企业会因国内外疫情的两次冲击而导致现金流拮据,不得不彻底关停。4月的用电量数据虽总体不会如2月般“跳水”,因为大型企业已基本实现复工复产,保证了“基本盘”,但回升幅度也不会十分乐观。
电力成本不降反升
实际上,刚刚过去的2月电量“大跳水”已经给电力行业带来一些波澜,特别是在市场化环境下,负荷侧的剧烈变化使得发电、电网等产业链上游主体也不能独善其身。
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20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8%。
据悉,在数据公布当天,广东省能源局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2020年2月份电力市场偏差分摊过大、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会议透露,受国内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广东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2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67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3.2%。
为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和企业用热需求,电网实际调用气电发电相对较多,煤电较少,而气电高于煤电成本,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调用气电较多造成2月份电厂侧偏差2分摊电费较高,各市场机组分摊均价高达4.4分/千瓦时,发电成本大幅上升,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会议决定,根据《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基本规则(试行)》第110条有关规定,建议使用电力市场考核结算费用3亿元用于降低2020年2月份电厂侧偏差2分摊电费,解决发电企业燃眉之急;其余偏差2分摊电费由市场机组按规则承担。
有业内人士感叹,累积许久的偏差资金池,一下子就掏空了。
会议特别提出,要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应急机制,研究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电力市场应急预案,以至于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有效及时应对。
一边是收入锐减,紧急腾挪,构建“蓄水池”,另一边是不可停下的投资。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利润创6年新低。但3月22日,国家电网新闻发言人王廷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却表示,2020年将安排电网工程投资450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达到9000亿元,总规模超过1.3万亿元,相较之前的投资计划,增加了420亿元。
在面临较大降价压力的同时增加投资,无疑将增加电力产业链内部成本。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华近日在一场直播讲座中指出,疫情影响下,国企功能定位会更加突出,更需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拉动经济,促进结构调整。
光伏海外增量市场恐不再
电力的发、输、配、售各环节都要和用户一起熬过苦日子,而国内的光伏、风电等能源生产制造商则正在遭遇全球疫情“正面战”。
eo曾报道过,受“531”新政重击的光伏行业,2019年在海外市场上找到了一丝安慰(详见:“531”新政后,光伏“出海”能否涅槃重生?)。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光伏(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为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出口额。
但疫情之下,给光伏产业带来希望的海外市场遇到了变故。先是1-2月国内工厂停工使得出口量下降,后是国外需求停滞导致国内生产增长乏力。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连续两月出现下跌,1月份出口量较同期减少了1.59吉瓦, 同比下跌26%;2月减少了0.83吉瓦,同比下跌22.6%。2月份出口量仅为2.83吉瓦左右,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57.2%。
同时,2月份中国光伏组件6.845亿美元的出口额也创下近三年同期新低,2018-2019年同期组件出口金额分别为8.48亿美元,12.23亿美元。从单价来看,2月组件平均单价为0.24美元/瓦,同样也创下近三年同期平均最低价格,2018-2019年同期组件平均单价为0.36美元/瓦,0.28美元/瓦。
从出口市场地区看,欧洲是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的最大市场。2019年,欧洲对光伏组件的整体需求量上涨,中国出口至欧洲的光伏组件数量达到22.8吉瓦,占中国组件总出口的34%。欧洲国家中,中国对荷兰、西班牙、德国等国家的组件出口量均大幅增长,其中荷兰成为最大出口市场,2019年出口量达8.5吉瓦,占总出口量比例的13%,同比增长超过480%。作为西欧重要的中转站,对荷兰出口量的大幅增长也反映了欧洲地区旺盛的需求态势。(详见:eo读数 | 光伏出口订单锐减,欧洲增量恐不再)
具体到本次疫情的“震中”南欧,西班牙需求增长尤为迅速。2019年,中国对西班牙的光伏组件出口占总出口比例的5.4%,一跃超过了传统光伏大国德国,成为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二大市场。同时,意大利的光伏发电渗透率达到8%,西班牙也有4.5%,这意味着该地区对光伏发电的接受度更高,市场潜力很大。
中利集团的核心子公司腾晖光伏总裁盛昊近日对媒体表示,2020年欧洲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南欧地区的不确定性最高。2018年,以腾晖光伏为主力的电池及组件销售额就达到了41亿元,占中利集团总营收比例超过24%。现阶段欧洲疫情的变化将会影响到腾晖光伏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南欧地区的订单,进而影响中利集团2020年的总收入。
据悉,在海外市场,腾晖光伏有两个主要的业务增长点,第一是光伏组件的出口,第二是国外电站项目的投资,以开发电站项目及EPC管理服务为主。据统计,中利集团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均各投资了10个以上的光伏电站。而这两个主要业务,都会受到欧洲疫情的蔓延而出现变数。
风电零部件断供压力剧增
除了部分行业失去市场需求外,国内部分能源设备的生产依赖欧美核心零部件,如今也遇到瓶颈。
一位资深风电从业者告诉eo,风机轴承依赖进口,比如瑞典的SKF、德国的FAG等制造商,国内厂家生产的设备水平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
瑞典的SKF是一家成立于1907年专注轴承领域的老牌制造公司,孕育了全球闻名的汽车品牌沃尔沃。据悉,SKF在欧洲有三家工厂,其中两家位于意大利和西班牙,还有一家位于同样受到疫情侵扰的法国。央视援引瑞典《晚报》消息称,SKF暂时关闭了这三家工厂,并进行裁员。
德国FAG集团于1883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家轴承制造商。自2001年起,FAG成为德国舍弗勒集团的一部分,与INA产品相结合,FAG在滚动轴承行业拥有同行业最齐全的产品大纲。
2019年下半年,东方电气10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下线,叶轮直径达185米的这台机器被誉为风机当中的“巨无霸”。当时有媒体报道,为其配套生产发电机轴承的就是德国汽车轴承企业舍弗勒,变桨轴承和偏航轴承则由法国德枫丹(青岛)机械有限公司制造。
2020年3月25日,中新网援引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威勒(Lothar Wieler)警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才刚刚开始。3月23日,德国各州开始实施更严格的防疫措施,首都柏林实施了被视作等同于禁足令的严厉措施,包括无必要理由不得外出、禁止两人以上聚集、关闭所有餐馆等。
“欧洲诸多产品都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成本更低,且高端零部件的生产大多都在原产国而非国内工厂。”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据eo了解,2019年国内风电正好进入“抢装潮”,生产订单充裕,全球轴承供应趋紧,国内许多厂家就已经开始“囤货”。一位熟悉整机制造的业内人士说:“我们工业园满地都堆着物料,连车都没地方停。”
但是,据他介绍,轴承属于长周期物料,如果生产停滞一两个月,影响会在今年5、6月份体现。换句话说,国内风机生产即便启用库存,如果欧洲疫情蔓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供应商停摆时间越长,断供风险就越大,而临时寻找替代品的难度非常大。
“断供不仅会影响主机厂,齿轮箱厂、发电机厂等都陆续会因此出现停工潮。”上述业内人士预测。
仅在一个月前,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曾发表声明指出,与2019年第四季度展望的风电装机数量目标(28GW)相比,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数量将减少10%-50%。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则评估认为,大多数海上风力涡轮机和大型部件制造设施都在海岸和港口附近,物流瓶颈并不那么严重;另一方面,如果国家能源局同意延长陆上风力发电的FiT期限,这些延误将是可控的。
如今,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供应链生产短时间内陷入停滞,“输入性”影响之下,前途再陷渺茫。
2020年3月20日,《外交政策》围绕“后新冠时代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发布系列文章。20位受访专家的观点并未达成一致:部分人认为,疫情前所未有地证明了全球化的意义所在,基于控制效果,未来将从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转向“以中国为中心”;也有人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相信全球化的利益分配、风险共担,会把供应链尽可能建设在“离家”更近的地方。(eo记者 姜黎 eo特约记者 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