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新旧动能这一年 | 电网:数字化涅槃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9-12-12 14:10:25
热度:

新旧动能这一年 | 电网:数字化涅槃  即将过去的2019年,电网企业在一系列转型动作中历经了多个高光时刻。其中的主线,是电网在技术工具、商业模式等多维度的“互联网化&

  即将过去的2019年,电网企业在一系列转型动作中历经了多个高光时刻。其中的主线,是电网在技术工具、商业模式等多维度的“互联网化”。

  这是场“无前人经验可循”的探索,电网在一年之内经历了从起步阶段的思路宣贯、概念明晰,到“自上而下”全力推进,以及阶段性总结并发现问题的过程。

  尽管电网中层管理者对于互联网模式的理解在加深,平台化、生态圈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高频词,但伴随其中的,仍旧少不了新旧思维切换、跨越部门惯性方法的碰撞与角力。当然,还有来自外界和基层的困惑与质疑。

  看起来,困难与问题重重,或许外界需要更多耐心。更重要的是,电网或许需要意识到,面对这场进行时的科技革命,无论是商业模式的探寻,还是技术工具的更迭,甚至是政策短板的逐渐补齐,都可能使得投入回报充满不确定。

  除了商业上互联网思维的养成,以及技术架构的“互联网化”不错失新赛道外,电网能否像头部互联网公司一样,秉持长期主义并建立适当的容错机制?这可能是来年亟待解答的问题。

  起步之年:定调战略、明晰概念

  国家层面“互联网+”战略是2015年提出的。宏观战略牵引下,电网企业信息通信部门在过去几年制定了相关规划,并铺垫了数据治理前期工作。但从单一信息部门牵头,进阶到公司整体业务战略,电网企业真正全面发力“互联网化”的起点是在2019年。

  1月13日,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1号文件发布(简称“1号文”)。这份定义为“改革‘再出发’”的文件,向外界释放了电网明确的战略转型信号,其中关键词之一正是“互联网”。

  “坚持互联网思维”,不仅列入“1号文”四大基本原则;而且第一项重点工作便是,“推动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能源互联网。”与此同时,“创新能源互联网业态”“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也写入工作重点,并在而后的一年里作为重点思路高频出现。

  “1号文”对于“能源互联网”有初步论述,即承载电力流的“坚强智能电网”与承载数据流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共同构成了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贯穿整个2019年度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首次出现在电网企业的纲领性文件中。

  “这三年(2019-2021年)可能是国家电网历史上最最重要的三年,是实现公司二次飞跃的三年。”在1月中旬的国家电网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寇伟提到。而2019年,正是“三年”当中的开篇之年。

  显然,顶层设计最为迫切,也是影响接下来价值发挥的基础。3月7日,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审议通过。

  《大纲》分析了电网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从对内业务、对外业务和基础支撑三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电网新的建设目标和内容。一并在《大纲》中发布的有57项任务,2019年度会开展其中的27项。4月中旬,有媒体统计,国家电网27个省级分公司分别制定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计划。

  在同期的国家电网公司两会工作报告中,正式宣布了“三型两网”战略。其中,“三型”指的是将国家电网打造为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两网”则指的是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由此将共同构成能源互联网。两会期间,“泛在电力物联网”一度成为业内讨论热词。

  同样在1月,南方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在南方电网2019年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把数字化转型升级到公司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将数字化作为支撑南网向“三商”——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系统服务商——转型的战略路径之一。

  四个月之后,承担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落地任务的《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出炉(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上半年,国家电网成立了国网互联网部和国网大数据中心,分别统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顶层规划和数据治理及资产管理工作。南方电网则成立了数字化部,作为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牵头部门。而后南方电网又在7月,重组成立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一支自有数字化研发团队。

  在全新的企业定位与发展策略上,电网企业的共识是:告别过去依赖重资产、高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向更为“举重若轻”,注重数字技术引入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发展模式。

  不只是电网拥抱“互联网化”,电网大船转向所释放的信号,也令传统互联网巨头、AI独角兽、数据服务新势力纷纷在2019年尝试大举切入电网业务。在这一阶段的起步年,外界充分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大量相关主题的会议、论坛。与此同时,电网也在不断梳理、总结并反思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推进拥抱“互联网化”的进程。

  技术架构VS.组织架构:谁是0谁是1?

  技术架构的“互联网化”,可能是电网本轮转型起步期带给外界最为直观的印象之一。

  电网在这场转型当中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形成与能源流、业务流相应的数据流。而数据流的形成,需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以及价值创造等过程。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结构,分别对应了数据流从底层采集到价值实现的四个步骤。平台层之中,具体又包含全业务数据中心、物联管理中心以及一体化“国网云”平台。南方电网也不例外。在《行动方案》发布的“4321”工程建设中,除了四大业务应用平台,还包括建设南网云、数字电网、物联网三大数字化基础平台,以及统一的数据中心。

  这是与典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极为相似的架构。因而从技术角度看,电网的这场变革也被视作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进行对接。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电网企业的技术架构,就是一个新型互联网的架构体系。”一位互联网企业管理层告诉eo。

  无论是数字原生企业,还是政府以及传统企业,都在使用“互联网”企业的架构范式。以云平台为基础,搭建AI平台、大数据等平台,将各类功能组件部署在平台之上,以微服务化的形式呈现功能和应用,从而达到IT资源共享、敏捷开发的效果。这正在成为许多主体适应云时代发展需求的标配。

  “中台战略”是2019年同时席卷互联网和寻求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的热词。腾讯2018年推进“930”组织架构大调整时,就引入了数据中台。同样的,电网企业均将打造数据中台纳入计划当中。这对电网尝试适应互联网节奏,统筹不同平台流量入口的需求将起到作用。

  例如,电网正在推广的“网上电网”App计划,在与来自微信、支付宝电费入口或其他前端应用共存时,就需要有数据中台作为支撑,以更好对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流量进行统筹管理、分析,反过来再为前端市场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各类数字技术手段的轮番上演,也引起外界的疑惑和担忧,电网在起步阶段是否过于强调技术架构的搭建,以及各类数字技术手段的使用。相比之下,更为内核的组织结构调整步伐是否相对缓慢?

  另一种声音是,纵使组织架构是更为核心的因素,在传统企业与数字技术、互联网思维融合“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调整容易遇到阻力,且试错成本是难以承受之重。在新技术、新模式投资回报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只能从局部试点开始,待技术改造成效经过验证后才有推广的可能性,届时组织结构调整遇到的阻力也将更为顺畅。

  1和0的关系是,有了1,跟在1后面的0才有意义。在朝着有利于稳步推动这场变革的进程中,技术工具融合与组织结构调整的角色,谁是1?谁是0?

  商业模式“互联网化”:风险承担难题

  过去三年里,阿里、腾讯、百度、华为、小米等巨头纷纷调整各自组织架构,布局产业互联网,以适应ABC(A-人工智能,B-大数据,C-云计算)时代B端、G端业务的爆发式需求。但仅就2019年而言,同样意识到数字经济趋势以及产业互联时代到来的电网,对于组织架构的调整步伐相对较为谨慎。

  电网主营业务为管制型业务,总体变动较小。但从承载新兴业务的多个二级子公司在2019年的布局节奏来看,动作不断。组织架构的调整和商业模式上灵活的新尝试,也更多体现在这些发展竞争性业务的二级及以下子公司身上。

  例如,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与恒大集团、广汇集团分别组建了合资公司,借力产业链伙伴的优势互补实现线下的快速扩张。国网电商公司曾在内部尝试过“赛马制”,又先后成立了国网区块链公司、国网征信公司,发起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强势布局。此外,国网信通产业集团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的上市计划均在酝酿当中。

  流量、资本是传统互联网巨头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常用打法。在以传统企业为主角的产业互联网阶段,传统企业对于前述打法也有所借鉴。平台经济的流量战略,开始体现在电网多个省级综合能源公司的商业模式当中。面对C/B端业务,南方电网成立了南网互联网有限公司,作为统筹互联网业务的对外主体。

  对此,外界的担心是,在吸引流量的方式方法上,能否建立起以服务内容为导向的机制,而非延续过去计划式的方法来建立短期的“流量”。后者的方法显然不可持续,平台也不具备长久竞争力。

  在追求商业模式创新之外,科技领域的创新尤为关键。

  5月28日,国家电网发布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八大举措,包括“四个开放、四个合作”。具体来说,“四个开放”包括开放共享实验研究资源、开放合作科技项目研究、开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开放应用全社会新技术。“四个合作”则包括合作共建能源电力创新共同体、合作共建国家双创基地、合作共享科技服务平台、合作共营科技创新企业。

  其中,对外合作科技项目在公司年度项目中占比不低于60%;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形成“公司积极投入、社会资本竞相融入”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这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变化的举措,释放出开放的合作信号。同时也是不少互联网企业以联合实验室的方式孵化创新技术的方法。即通过开放、共享资源进行联合研发,在集思广益、调动社会创新研发力量的基础上,多方对研发成果进行共享、互惠互利。

  如何“举重若轻”施展资本纽带的作用,电网企业也在2019年提上议程。

  南网产业投资集团、国网英大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从资本的角度来跟进市场上最新的技术创企或商业新模式。不过,不同于互联网领域“风险投资”的做法,电网正在做的是能够带来产业链协同,以及投资回报风险相对较小的“产业投资”。

  在外界看来,对于项目的严苛把控,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另一面,对于低风险的侧重,则可能会导致错失潜在增长型商业项目的机会,甚至可能是在细分领域带来颠覆性效果的项目。

  构想落地:待破解的几大难题

  从第四季度开始,电网明显感到来自时间的压力。

  10月12日,寇伟在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公司上下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决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全年建设目标。”

  在外界看来,上述会议释放出的“紧迫感”信号以及对进度条的鞭策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电网的目标和时间表是,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例如,内部业务方面,要实现业务线上率100%;对外业务,涉电业务线上率70%;并初步建成统一标准、统一模型的数据中台。再通过三年的提质期,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

  然而,纵使顶层设计对数字革命、能源革命的形势与机遇紧握节奏,美好愿景与落地基层的执行操作仍有距离。这正是电网转型遇到的第一个鸿沟——在“自上而下”的战略纵向传导过程中,存在时滞和理解偏差。

  短短一年时间,就实际推进情况来看,问题不少。有电网相关人士告诉eo,不少操作层对于数字化转型理解不准确,还是延续了传统信息化时期建系统的思路。对此,寇伟在上述推进会中已指出,“坚决破除传统观念桎梏,决不能简单照搬电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套路。”

  电网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选择“百花齐放”还是“有的放矢”?

  从现阶段外部约束来看,电网一方面面临“降电价”政策的收入缩紧压力;另一方面需要考量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极为“不确定性”的投资回报,这与以往电网建设这类基础设施投资拥有稳定回报率的情况截然不同。尽管选择“百花齐放”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短期内却会为成本投入带来压力。

  对于这一问题,寇伟同样有所“敲打”,“不搞推倒重来、大拆大建,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以能够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为目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新增系统和业态创新类项目做好投入产出分析。”

  不同专业、部门间建设步伐的不一致,可能是电网遇到的第三个亟待破解的问题。此外,在网络层组网方案的选择上,国家电网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经历了一段犹豫徘徊期。

  据eo了解,对于覆盖广泛配网侧的通信网络,到底是选择230MHz无线专网还是5G公网的问题,国家电网存在一定的纠结。一边是,5G的商业落地尚待时日,且对于电网业务的可靠性需求仍需验证;另一边,230MHz相关技术尽管已研究多年,但存在标准不兼容的客观情况,而且频谱离散,总体发展缓慢。

  尽快敲定通信网络解决方案,是电网物联网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之一。深思熟虑、充分调研后确定方案,能避免未来更大程度的浪费。但在客观上,在短期内拖慢了网络层的建设节奏。

  从电网角度来看,布局新兴业务迎接外部挑战者是一方面,让内部传统业务接受新一套技术工具,同样存在一个过程。这场关于生产力的变革,以及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内外界都需要更多耐心。(eo记者 周慧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