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漂浮光伏趟出采煤沉陷区可持续综治利用新路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9-12-11 14:10:25
热度:

漂浮光伏趟出采煤沉陷区可持续综治利用新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当笔者第一次在安徽淮南潘阳水上漂浮光伏电站项目现场见到当地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当笔者第一次在安徽淮南潘阳水上漂浮光伏电站项目现场见到当地村民魏国庆和崔文化大哥的时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唐代诗人王维的这几句诗。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刘龙村水面漂浮光伏电站,是国家电投吉电股份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大型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当地人称之为“水上漂”。

  尽管采访的当天,天气阴冷,刮着大风,天空中还飘着雪花,“水上漂”项目现场温度极低,但是两位村民大哥依然有说有笑地划着船,从密集的光伏板中间穿行而过,朝着笔者站立的码头驶来。

  上了岸,进了屋,两位大哥向笔者介绍了“水上漂”项目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我就是咱们刘龙村的村民。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个厂房旁边的那块地,就是我家的。以前我家种水稻,后看这里是采煤区,再后来这里就沉陷了,庄稼种不了啦,不得不进行搬迁,另谋生路。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我,后来就依靠捕鱼为生。有时候收获还行,一天可以赚个百十来块钱;有时候一无所获,那就没有收入。好的时候一个月收入接近两千,不太好的时候一个月也就一千来块钱,收入不稳定。再后来,这里建起了‘水上漂’项目,我和家里人一边继续捕鱼,一边在光伏电站做运维工作,比如给光伏板搞维护、做清洁什么的,每个月可以收入四五千块钱。我很满意。”年长一些的魏国庆大哥说到这里,格外兴奋。

  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的崔文化接着说,“是啊,以前很多人来我们这里淘‘黑金’,说实话,煤炭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地块沉陷严重,我家的地和房子都被水淹了,村民们都没有地可种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村里的干部也是愁坏了。现在好了,自从有了‘水上漂’,我们都跟着电厂里的师傅们在水面上‘种太阳’。现在,我们淘的可是光能,是‘白金’;这里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你看,这里景色多美,山清水秀的。这里不仅有壮观的‘水上漂’,我们村还发展了生态养殖,水里养鱼、近岸种莲藕,岸边还喂了大白鹅、麻鸭、水鸭……欢迎城里人来我们这里做客,旅游、吃河鲜!”年轻的脸上,笑意盈盈,眼里闪着幸福的光。

  昔日采煤沉陷区,今天水上发电站:综治利用,变废为宝

  安徽淮南,先有煤矿、再有城市,可以说是“倚煤而生”的一座城市。淮南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据《淮南文史资料选辑》记载,1960年,淮南煤炭最高年产量达到1614万吨,名列全国“五大煤都”之一。

  淮南,这座总面积5500余平方公里的“能源之都”, 长期为国家提供能源。但是,随着煤炭大量开采,地下出现了大面积的采空区。淮南最早的采煤塌陷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此后一直蔓延。《淮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09—2020年)》显示,2008年淮南市因采煤塌陷的面积为139.82平方千米,根据近几年的塌陷速度估算,到2020年,塌陷面积将达到369.08平方千米,是2008年的2.6倍。这份规划称,“至18个矿开采结束,全市塌陷区面积将达到700.78平方千米,全市将有27%以上的土地成为塌陷区。”预计目前所有矿区开采结束,淮南市将有27%以上的土地成为塌陷区。

  “淮南的特点是多煤层开采,一层一层,转着圈采。采完一层,地面就下陷一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下称“淮南沉治办”)搬迁安置科的负责人说,加上当地的地下水水位高,“只要下沉0.8—1米左右,水就上来了;再下沉一米,就都是水了。”

  除了为国家提供能源,煤炭也是淮南重要的支柱产业,几十年来一直如此。煤炭对淮南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煤矿垮了,淮南的GDP也就掉下来了。

  如何对当地闲置、废弃的采煤沉陷区进行综治利用,如何在GDP下滑的情况下,尽快实现淮南的经济复苏,都是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地方政府为采煤沉陷区可持续综治利用、为当地村民的安置、民生、就业等问题挠破头皮的时候,国家电投吉电股份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淮南引入了漂浮式水面光伏发电站。项目的进驻,既不占用土地资源,又科学利用闲置水面,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为采煤沉陷区的可持续综治利用、为淮南经济的再度起飞,探索出一条新路。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多方共赢,福泽绵长

  淮南漂浮式光伏电站,位于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资料显示,泥河镇是淮南市北部一个典型的地矿结合的农业大镇,所属15个村中有9个涉及采煤沉陷区,3.7万亩耕地中沉陷区占1.2万亩。项目建成前,该区域水面处于闲置状态。

  国家电投安徽吉电在6000亩的水面上,铺设总占地约1393亩72光伏板矩阵,装机容量40兆瓦。

  安徽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浩介绍说,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不受水位与地质变化的影响,上层水面用于光伏发电,下层水体用于水产养殖,即“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不仅极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沉陷区的水体也得到了净化和治理。除了不占用土地资源、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之外,水体对光伏组件及电缆的冷却,也可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淮南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共获得《连接浮块、装有连接浮块的附体组件与水上漂浮光伏电站》《一种水面漂浮电站》《水上漂浮式逆变升压装置及水上光伏电站》等十余项国家专利。这样的电站,可谓“一举多得、多方共赢”,在有效利用资源枯竭地区土地空间的同时,为采煤沉陷区的综治利用这一世界级难题,贡献了央企方案。

  项目于2016年9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下旬完成并网发电。据测算,项目在25年运营期内,可为淮南提供103224万千瓦时绿色能源,年均可研收益率13.68%,也就是说,1.68万块光伏板,每年提供的电量能满足1.72万户家庭全年的用电需求,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与燃煤电厂对比,节省标煤40289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97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391吨,减少碳粉尘排放15894吨。

  王浩介绍说,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显著。2018年6月,项目开始正式盈利。除了经济效益,该项目释放的多重效益,也不可小觑。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头是采煤沉陷区的土地空间得到了有效活化,村民的生计有了着落;一头则是有效改善了淮南的能源结构,提升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可谓受益匪浅。令人头疼的采煤沉陷区,经过改造,变成了一座可以淘“白金”的“金矿”。而且,在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光伏发电基地,不仅带来经济效益、绿色效益,还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项目在治理沉陷区水域的同时,能有效利用该区域土地空间。与传统光伏电站相比,漂浮式光伏电站将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在水面漂浮体上,不占用土地资源、减少水量蒸发、有效抑制藻类生长,预防因水草泛滥造成的湖水缺氧、影响鱼类生长的现象,不仅生态效益明显,还可以帮助当地村民获得更丰富的捕鱼,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电站的建设和运维,一方面为涉及农户按每亩4000-5000元支付征地款,升级新装备、添置新家当,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增加了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电厂在雇用兼职工作人员的时候,会优先录用周围的村民、渔民,尽自己所能发挥央企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地方扶贫减贫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项目采取渔光互补,在发展生态养殖的同时,还为当地增加一个旅游景点,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淮南漂浮式光伏电站,是国家电投集团目前为止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项目。王浩介绍说,目前公司正在规划对该项目进一步扩容;与此同时,一个设计100兆瓦的水上光伏项目,也已经在安徽桐城开工建设,将国家电投推行的清洁能源战略部署,进一步落到实处,为国家电投在两淮地区、乃至全国,推广沉陷区治理和水面漂浮式电站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宝贵的实战案例和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

  当笔者即将离开“水上漂”的时候,纷纷扬扬的雪已经停了,阴沉的天空变得清清朗朗;正值黄昏,天边霞光万道,一块块蓝色、长方形的光伏板,成行成线,整齐地排列在水面,仿佛一个气势恢宏的军阵……蔚为壮观。

  水波潋滟,浮光跃金,夕阳西下,渔舟唱晚。面对着此情此景,笔者禁不住想到了八个字:“水面风来,幸福花开”。希望国家电投淮南项目经验可以得到成功复制和稳步推广,可以成为其他采煤沉陷区未来综治利用后的美好图景,出现在更多世人面前,为地方经济添动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