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煤取暖到底行不行?
清洁煤取暖到底行不行? “过去烧的块煤便宜、火大,现在清洁煤的确变干净了、渣子少了,但是不好点、不耐烧,感觉不怎么实用。” “今年一律不许烧
“过去烧的块煤便宜、火大,现在清洁煤的确变干净了、渣子少了,但是不好点、不耐烧,感觉不怎么实用。”
“今年一律不许烧散煤,由村里统一购买清洁煤。第一年不知到底好不好烧,我们想先少买一点试试看。”
“每吨700多元买的烟煤,大队按照200-400元不等的价格回收。质量好一些的清洁煤,除去补贴每吨还得掏950元,价格有点高。”
近日,记者走访河北保定、定州、廊坊的部分农村时,谈及清洁煤的使用感受,其中,赞成者有之,质疑、观望者也不在少数。而在这些地区,由于暂不具备通气、通电等条件,“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尚未实现覆盖,清洁煤又是目前替代散煤的主要选择。根据《河北省采暖季洁净煤保供方案(2018-2020年度)》,包括洁净型煤、无烟煤、兰炭在内的保供量,今年总计将达1280万吨,涉及居民用户640万户。
清洁煤取暖到底行不行?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不是河北一地面对的问题。为保障群众温暖、干净过冬,在山西、山东、陕西等多地农村,清洁煤均扮演着“兜底”角色。但与之处境不相符的是,其推广不同程度陷入窘境。
排放少了
但村民普遍反映不实用、价格高
“张立业,家庭成员4人,购买数量2吨;邢中立,家庭成员3人,购买数量1吨……”在保定曲阳北台乡某村,村干部孙某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洁净煤推广配送居民登记表”,上面详细记录着购买情况。
据孙某介绍,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山区,天然气管道尚未铺设,电代煤的费用较高,“清洁煤+环保炉具”成为当地首选。“今年是第一年推广,煤和炉具都有补贴。市场价每吨1200多元的清洁煤,村民以700元/吨的价格就能买到。按照户口本登记人数,每户、每人有1吨的补贴额度,超出部分恢复原价。清洁炉具还可享受90%的补贴,每台补贴金额不超过1000元,村民最低只要掏90元就能买到新炉具。”
虽有补贴,清洁煤起初并不受欢迎。孙某坦言,不少人抱着“试试看”,甚至怀疑心态,定购量远小于实际需求,连每人1吨的补贴额度都用不完。“第一批登记时,只有20多人购买。直到10月底,全村400多户才发下去200多吨煤。烧惯了烟煤,普遍担心清洁煤不好用,以后没了补贴,价格又高,如何是好,对此我们只能慢慢做工作。”
村民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在定州砖路镇某村,经营着一家诊所的吴某从去年开始用清洁煤。相比烟煤,他觉得后者不够实用,“以前一天加2次煤,火旺得很,屋里起码在20摄氏度以上。清洁煤不容易点火,一天至少添3次不说,稍微添晚一点火还会灭,屋里能有15度就不错了。”
吴某表示,村里统一发放两种备选产品,在补贴的基础上,实际售价为750元/吨、950元/吨。因没有统一更换炉具,也无相应补贴,自己仍在使用旧煤炉。为节省用量,尽量白天烧、晚上关。“干净是干净了,但不好烧、价格高,晚上没有病人,能少用就少用一点。”
难点燃、难封火,不耐烧、价格高——在采访中,用户集中反映类似担忧,看来清洁煤的认可度有待提升。
政策下得晚、变得快
基层推广频遇难题
除了用户,基层政府、生产企业等推广方也有“烦恼”。
记者走访发现,尽管推广任务明确,但究竟为何这样推,选用哪些品种的煤、哪些品牌的炉具更合适,补贴如何分配、持续多久,以及今后炉子坏了怎么办、谁来修等现实问题,不少基层人员实际并不清楚。
“清洁煤推广是硬任务,省、县、市里开会,隔三差五考核、通报。甚至有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乡发现2个村、10户人家冒烟,乡长、书记就别干了。上面任务压着,不干不行。但我们又兼着扶贫、维稳等其他工作,专门来干也不现实。”曲阳一位基层干部直言有压力。
河北省清洁能源供暖行业协会会长田跃文告诉记者,“压力”还源自推广时间的紧迫。“到了九十月份下文件,各村才具体知道推多少、怎么推。11月中旬就进入供暖季,留给基层单位、生产企业推广的时间十分有限。”
河北并非个例。一位熟悉情况的专家透露,山西目前也在制定清洁煤试点政策,计划在11个地市推广。“信号是明确的,今年一定要推,但具体范围、数量等尚未公布。从五六月份就开始研究,正式文件到了11月还没下发。就像炉具,不是今天要,明天就能买到,政策下得越晚、推行压力越大。”
除了政策“下得晚”,部分地方政策还“变得快”。以定州庞村镇某村为例,去年刚完成的清洁煤推广任务,今年已被“推翻”,统一实施气代煤。“上个采暖季好不容易把工作做通,现在又改了。且不说浪费补贴,村民毕竟要自己掏一部分钱购买炉具,用一年就搁置难免有怨言。”一名基层干部无奈表示。受此影响,周边部分村民也心存担忧:“一台炉子原本用三五年不成问题,明年会不会变?”“与其浪费钱,还不如不买……”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主任郝芳洲也称,政策朝令夕改现象不是个例。“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有地区明明已完成招标,炉具也开始下发,突然不明原因叫停。基层政府、生产企业无所适从,炉子退给企业还是怎么办?”
虽有官方认可的“兜底”身份
但缺乏实践支撑
使用、推广双双遇到难题,各方疑虑重重——清洁煤取暖到底行不行?
在多位专家看来,基于散煤治理的要求,技术过不过关、环保达不达标是首要标准。“站在这个角度,我认为清洁煤完全没有问题。”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表示,同样“烧煤”,使用兰炭、洁净型煤等配合专用炉具的方式,与散煤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煤炭在供暖领域已有飞跃性进步,排放比原先降低80%以上,且技术仍在继续提升。”
而据官方声音,清洁煤也有自己的“身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未落实气源电源、不具备供气条件下,或未经过一个采暖季检验的新改造用户,原有取暖设施不得拆除,并预备洁净煤兜底保障‘双保险’。”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也称,“对于偏远山区等暂不能通过清洁供暖替代散烧煤供暖的,重点利用‘洁净煤+节能环保炉具’等方式替代散烧煤”。此外,山东、河北等地方政策均明确清洁煤的“兜底”“过渡”等作用,并下达相关任务。
那么,推广为何依然不畅?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民用清洁炉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任彦波认为,“身份”背后,清洁煤依然缺乏细化、有力的实践支撑。“比如,有地区把清洁煤算在清洁取暖改造范围内,有些地区又不算。上面没有统一说法,地方政府不敢自行决定。再如,暂无条件的地区用于过渡,过渡时间三年还是五年?兜底期究竟持续多久?诸如此类问题说法不明。”
多位业内人士还证实,目前倡导的“宜煤则煤”原则,更多是指燃煤集中供暖,与清洁煤并非一码事。针对后者,既无专门的解读文件,也无统一定义以及规范标准。
对此,任彦波表示,政策的明确性、稳定性与连续性,对于清洁煤的推广尤为关键。“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明确的标准规范、细化措施,煤有煤的生产、检测标准,炉具有炉具的管控机制。”
另有多位专家提出,在使用过程中,监管是重要的保障环节,也是突出的难题所在。出于农村点多面广、用量分散等特点,加之老百姓对取暖成本的关注,如何确保清洁煤真正被“用起来”?“村民往往什么便宜烧什么,因此不排除散煤复烧等情况。一旦出现排放超标,板子一定打在煤炭身上。同样是烧煤,届时很难一家一户查清谁烧的散煤、谁用的清洁煤,清洁煤极易受到牵连。希望能够从源头杜绝散煤流通,给清洁煤留出更大空间。”兖矿集团蓝天清洁能源公司相关负责人道出不少生产企业的心声。(■本报记者 朱妍 于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