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发全球城市报告 中国将为全球发展贡献新动能
中规院发全球城市报告 中国将为全球发展贡献新动能11月10日,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ld
11月10日,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 报告筛选出48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出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及“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为我国开展国际城市研究的方向,并为国际间跨区域城市合作提供了指南。
《报告》基于当前全球化的发展困境与演进趋势,提出在包容发展全球化时代,全球城市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学者和机构提出的“控制中心”和单一“网络关联”视角,难以解释当前全球化面临的困局。在“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化背景下,《报告》提出全球创新网络、全球生产与服务网路、全球联通设施网络——三大“网络协同”的发展视角,利用多维数据,构建评价体系,客观评估全球城市价值活力。同时,基于“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视角,评估全球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潜力。
会议由中规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欧洲城市联盟首席代表致辞。来自于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社科院、中规院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对话现场
环印度洋地区或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自2014年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部署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 开展了《“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研究》课题。
2018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部署《“一带一路”工程标准(城乡规划领域)应用情况调研》课题。中规院联合全国各省市共20余家规划设计机构组成课题组,对“一带一路”沿线的70多个国家的城乡规划领域建设工程标准展开调研。《调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沿线国家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乡规划执业机构资质认证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对我国城乡规划领域标准走出去与国际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体系适应、技术标准对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2017年,中规院基于上述研究,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研究》。从“一带一路”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对全球485个城市进行持续跟踪与辨析。
基于以上的调查,中规院撰写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报告从资本驱动的控制视角走向“一带一路”包容共享的发展视角,基于城市的“活力”与“潜力”,揭示了当前全球城市演进中的变化和未来趋势。
《报告》通过对全球485个城市的评估发现,北美、西欧城市整体能级保持较高水平,东亚地区能级上升,东京、北京、新加坡进入全球前五位,同时亚欧非大陆连接地带的俄蒙、中亚、南亚、西亚城市呈现散点崛起,将成为未来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全球城市呈现出多极化、扁平化、网络化的新格局。全球顶级城市格局正在从以西方城市为主导走向东方城市崛起,“亚洲世纪”有望开启。世界大变局下,中国将有机会成为全球供应链“双循环”体系的新枢纽,为全球发展贡献新动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回顾了世界贸易区域的演变历史:“15世纪以来,以地理大发现作为标志,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殖民地贸易的拓展,世界贸易的中心向环大西洋(2.990, 0.00, 0.00%)地区的海上欧洲国家转移。随后的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强盛之路,环太平洋(3.170, 0.00, 0.00%)时代主要指的是二战以来到2000年,环太平洋地区按照燕形发展的模式,依次崛起了美国的西海岸、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随后的中国。在这个时期,世界贸易的重心开始转向环太平洋地区。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以中国、东盟、印度为主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始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迈向。”
杨保军
从相关数据表明,以中国、印度、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地区,它的城镇人口在世界占比上升很明显,而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比是逐渐下降的。而进出口贸易方面,欧美日的主导地位也逐渐减弱,以中国、东盟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同时,在2010年以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地区。种种数据和分析表明,环印度洋地区有可能成为全球增长潜力空间最大的一个地区。
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在欧洲、中亚、西亚推广困难
课题组对沿线国家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大体上是分成六类,一类是蒙古等国家单独设立主管城乡规划的部门,第二类是以色列等国家的城乡规划事务属于内政部来主管,第三类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是由经济部门来主管城乡规划事务,第四类是立陶宛等国家它的城乡规划是跟环境事务属于同一个部门来主管。第五是印度等国家,它的城乡规划是和住房事务属于同一个部门主管,第六类是阿联酋等国家,它的城乡规划是和基础设施事务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
在城乡规划职业机构资质认证方面,以东盟、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东欧的保加利亚为代表的国家,他们已经设立了完善的认证制度。而中东欧的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主要通过国际标准化的组织ISO来进行认证。在职业人员资质认证方面,希腊、新加坡、立陶宛等国家已经设立了完善的认证制度。
“目前来看,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受到了地理、人文、社会环境、发展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在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应用推广仍比较困难,而在独联体国家、东盟国家、南亚国家等地区的应用推广比较顺利。总而言之,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的国际影响力还不足,经济发达,标准成熟的国家对中国标准的认可度不高。而标准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国家,又没有办法达到中国城乡规划的标准要求。与国际标准衔接不足,难以有效应用。标准的类型、语言、文字、度量单位、应用软件等差异,导致标准的沟通不畅,标准的推广应用受到东道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比较突出。标准应用的主动性和话语权不足,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杨保军说。
最后,课题提出了中国城乡规划标准国际化的几点政策建议。一是加强与国际先进标准的对接,二是提升标准国际影响力和适应性,三是充分研究东道国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制,加强标准的针对性。最后,指导中国城乡规划标准能够健康的积极的“走出去”,同时也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城乡规划标准。
三张网、八个维度评估全球价值城市
谁是全球化的赢家呢?我们可以看到是发达国家的富裕阶层和像中国、印度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中产阶层,输家恰恰是发达国家的中层和贫穷国家。“现在英国脱欧也好,或者法国的黄马甲也好,还有华尔街行动,实际上都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而国内的阶层对抗日益加剧。这样一个情况推进,我们看到全球化带来的是一个贫富分化,阶层对抗,甚至国家的绅士化的发展,造成需求不足和分化问题遍布到整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全球化的方式,来推进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种困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说。
方煜
方煜介绍了全球价值城市的评选机制:“我们通过三张网,一个是全球创新网络,一个是全球生产服务网络,还有全球连通设施网络,通过八个维度,包括创新的主体、创新知识的网络、创新服务的网络,全球生产服务的网络,还有航空海运,特别是我们拿到了ICT全球的电缆和无线宽带接入的情况,来衡量这个城市的连通性。”
“我们一直试图分析一带一路对全球城市带来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根据我们五通的发展,提出来我们现在一个指标的选取。通过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五个维度相通,我们选取了大量的指标。比如我们特别关注亚欧铁路,中欧班列对整个经济格局带来的影响。还有比如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各种港口和体系,包括贸易相通、资金融通,涉及到亚投行的参与,以前我们更加关注参与世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些机构,最重要的包括民心相通,包括友好城市,签证便利性等等这些。”方煜说。
中规院基于研究数据给出了几个判断:我们认为全球的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随着环印度洋时代的到来,东亚地区的能级在不断上升,特别是以东京、北京、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城市为主,对全球的城市格局改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次,“一带一路”这些潜力城市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投资热点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最后,中国集聚了全球供应链最大的一个组织中心的作用。
在活动中,与会专家就《报告》内容展开探讨,并就“当前全球城市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对话,并提出建议。
欧洲城市联盟首席代表尼古拉斯·康蒂纳基斯分享了欧盟在城市合作以及与其他国际城市交流合作方面的情况。他认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需要持开放的态度开展协同合作。欧盟过去也一直通过与政府、企业、机构、民间团体、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切实帮助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加强彼此理解。
联合国人居署办公室主任张振山就“城市人居环境”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市的人居环境是体现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方面。联合国人居署一直致力于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的相关议题,开展了国际导则的研究,并与中规院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基础。在未来,希望能够继续开展合作、推动全球人居环境的改善。
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倪鹏飞就“‘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全球城市格局”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全球城市格局经历了从西向东逐渐演化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和技术是引导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2050年,世界城市化率将增长到70%,随着亚洲可持续竞争力不断提升,环印度洋时代将会到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迅速崛起,中国城市也将持续崛起。
德国工程院院士伯恩哈德·穆勒认为,城市的发展要从更宏观的区域网络视角去分析。城市并非独立存在,不能只关注大城市的发展,还要关注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城市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单一解决重点问题而忽视其他问题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失败。
德国工程院院士奥塞恩·赫尔佐格就“人工智能对实现工业4.0的影响”发表了看法。他认为, 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根本变化:比如公交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会有效降低私家车数量并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物流和生产的智能化、集成化将极大提高城市的效率并降低生产对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城市的空间安排。
以色列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艾德娜·帕舍尔对于以色列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与中国城市展开合作等方面发表了看法。她表示,以色列作为首批十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国家,拥有庞大数量的初创企业,并正在建设“数字社区”平台,都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而中国在技术应用方面非常领先。
上一篇:中原天然气:奋力“争气”促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