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风变绿电 让风场更智慧
让海风变绿电 让风场更智慧
江苏盐城,东临黄海,这里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和海洋资源,被称为“风力资源的富矿”。依托这一优势,大唐集团将黄海作为首个自主开发建设
江苏盐城,东临黄海,这里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和海洋资源,被称为“风力资源的富矿”。依托这一优势,大唐集团将黄海作为首个自主开发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所在地。
据了解,滨海风电场是大唐集团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设计安装96台风力发电机组。所有风力发电机组与海上升压站由海底电缆连接,然后将电能输送至陆上集控中心并网。记者近日跟随大唐集团滨海风电项目的建设者们东进黄海,实地探访这座矗立在黄海之上的“绿色风电场”。
担当未来的绿色能源主力军
占地表总面积近2/3的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发海洋的新时代悄然降临。与此同时,风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0月25日一早,记者从大唐陆上集控中心出发,乘坐拖轮前往海上施工作业面。当天风力达6级,拖轮在风浪中飘摇前行,海浪拍打船舷,似乎在展现着独属于海洋的无穷能量。
在距离海岸线约21公里黄海之上,海上风机成排矗立,在有限的空间内,赋予黄海这片海域新的意义和无限的可能性。
大唐滨海风电项目位于盐城市滨海县废黄河口至扁担港口之间的海域,这一海域俗称“黄河尖”。据项目部工程管理部主任范玉鹏介绍,“黄河尖”的海域环境不可控,海流复杂,因此海上施工难度较大。这也是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建设的不同之处。范玉鹏进一步表示,“但也正因如此,海上风电才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海风的持续性好,风力密度远高于陆地,且海上风电不占用陆地资源。”
同时,海上风电工程能产生巨大的环保效益。据大唐集团海洋能源产业有限公司黄海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理介绍,大唐集团滨海风电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设计年发电量超过8亿千瓦时。相比传统火力发电,滨海风电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003吨。
智慧风场技术让运维更高效
由于黄河海面极端的气候条件,风机设备常年受到海风侵蚀,风机叶片在使用两年后就需要检修更换,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更多的监控和维护。
范玉鹏向记者介绍,海上环境复杂多变,为解决人员、设备和船只在海上作业危险性高的问题,滨海风电项目应用VR技术,构建风电场三维虚拟立体模型,将实际工作环境和设备结构进行虚拟重现,同时运用望远镜、无人机和攀爬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实现全新交互功能,可有效应对海上风电场的天气环境恶劣、设备运行可靠性要求高及紧急事件发生等问题。
与此同时,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施工海域经常有渔船来往,提升了海缆被扯断的风险,滨海风电项目采用了新型电子围栏替代传统实体航标灯,在电子海图上即可对指定类型或指定船舶的碰撞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通过后台系统对船舶航行进行预警,可有效避免因能见度差无法发现过往船舶的被动局面,减少监控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方便后期维护和调整,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
人才和补贴关乎行业发展
站在船舷眺望远方的风机时,大唐项目经理张新宇面色有些许凝重,“能从事海上风电的人才目前在国内还是太少了。”
的确,人才紧缺也是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历经多年发展,拥有陆上风电装机建设经验的人才越来越多,但由于海上风电在国内刚刚起步,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格外短缺,外加海面复杂的海况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导致海上风电人才供不应求。
对此,范玉鹏表示,“中国海上风电起步晚,设计经验、施工管理经验不足,产业于去年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后,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只有重视人才、人尽其才,才能更好的为海上风电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海上风电行业已开始实施电价补贴退坡机制,面对这一政策变化,范玉鹏认为,按照当前海上风电设备制造、施工环节成本,其造价确实有下降空间,但海上风电受原材料刚性成本波动、从业人员短缺、机组运行环境恶劣、可达性差、运维难度高等因素影响,导致建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海上风仍处于发展初期,远未进入成熟期,电价补贴过早退坡不利于海上风电持续高质量发展。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海上风电若要真正摆脱电价补贴的依赖,还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期间,设计优化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管理人才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运维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都将促进海上风电建设及运营成本的降低。”范玉鹏进一步补充说。(■本报实习记者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