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基准线——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展纪实
画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基准线——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展纪实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422处。2019年以来,全国又有91处煤矿申报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煤矿安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422处。2019年以来,全国又有91处煤矿申报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何时开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煤矿企业有哪些经验做法?未来的着力点在哪儿?带着问题,《中国煤炭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勾勒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展脉络。
画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基准线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展纪实
编者按: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基准线,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一直以来,我国煤矿企业坚持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422处。2019年以来,全国又有91处煤矿申报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何时开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煤矿企业有哪些经验做法?未来的着力点在哪儿?带着问题,《中国煤炭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勾勒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展脉络。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走过3个发展阶段
对于工贸、电力、交通运输、危化品、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强调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还是现代安全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由来已久。
从探索起步到现在,我国煤矿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大体上经历了质量标准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1998年)、安全质量标准化(1999年至2016年)和“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2017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
早在1964年,原煤炭部部长张霖之就提出了“煤矿质量标准化”概念,并指导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处标准化样板矿井,掀起了严把质量“毫米”关、劣质工程推倒重来的质量标准化建设热潮。
通过在全国煤矿开展“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召开全国煤矿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制定《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文件,煤矿质量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经过5年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顶板、机电、运输、水灾等方面的伤亡事故均降低了25%左右。
1999年,国家煤矿安监局组建,并于2003年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提出了新形势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内容和要求。随后,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不断修订,“安全”要素融入到质量标准化中,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逐渐成为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内涵不断丰富。
2017年至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融入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发布,并形成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实现了对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量化考核,控风险、防隐患,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包括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部分。其中,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分别对应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2个专业;安全质量达标为传统质量标准化内容,如井工煤矿就包括通风、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采煤、掘进、机电、运输、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调度和地面设施9个专业。
为进一步调动企业创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的积极性,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了9项激励措施。
如今,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加大了安全投入,不断改善井下作业条件。据统计,全国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390亿元。从经费用途看,约85.3亿元用于改造巷道(合计约40万米)、改造运输线路(合计约35万米),约152.4亿元用于更新设备设施(合计18.3万台),24.7亿元用于人员素质提升,102亿元用于重大灾害治理。
2018年,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了11个检查组、120余人,对申报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考核。在全国689处申报煤矿中,有229处未通过,淘汰率33%。各地严格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考核定级,加强现场检查考核,改变了过去重资料审查、轻下井检查的做法。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各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主管部门应结合属地监管原则,每年按一定比例对达标煤矿进行抽查,对工作中发现已不具备原有标准化等级水平的煤矿应降低或撤消其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对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煤矿应撤消其取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
这意味着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是动态的。2018年,在全国达标煤矿中,因存在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发生事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滑坡等问题,127处煤矿被降级,152处煤矿被撤消原等级。
2018年7月,国家煤矿安监局在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提出了基础建设“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了更具体的指向目标。
落地各有特色,激励同步跟进
记者了解到,各产煤省份落实国家政策,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激励措施。河南省明确,每吨煤提取5元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资金,达标煤矿奖励1元/吨,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核结果作为集团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依据。山东省在强制实施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中规定:一级、二级、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保险费率在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分别降低15%、10%、5%。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煤矿企业形成了认真推进“双控”机制落地、狠抓岗位达标、强化安全投入、严格考核、强力激励等做法,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记者从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上了解到,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自主研发了“双控”体系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具备风险辨识评估结果智能生成、大数据分析预警以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闭合管理等功能。中煤集团总部每周跟踪调度各矿重大风险管控情况,建立煤矿重大安全风险业务会商机制,发现重大风险管控不到位的煤矿企业,由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进行约谈。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姚桥煤矿实行班组管理量化考核,将班组长当班绩效工资与查隐患、反“三违”挂钩考核,开展无“三违”区队、无隐患班组建设等活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城郊煤矿完善岗位安全生产操作标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事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达标标准。
来到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古城煤矿和王楼煤矿,记者感受到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的风貌。除了完成临矿集团提出的“大学习大对标大整改”规定动作以外,这2处煤矿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各有特色。
2018年5月通过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验收的古城煤矿是冲击地压矿井。据古城煤矿副矿长、安全总监李允生和该矿安监处主管工程师范长征介绍,他们把安全员、班组长、区队长等重点人员管理作为重点,通过评选金牌安全员和明星安监班组、搭建安全生产共享平台、开展“每日一题”学习活动、输送专业培训力量到区队、疏导安全生产观念薄弱人员、紧抓现场工程质量等方法,从细节上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董洪中是古城煤矿明星安监小组的成员之一。记者采访时,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薄弱人员闭合管控卡。记者看到管控卡上记录着夜班时出现的某位薄弱人员,并提出了相应管控措施。
有一次掘进迎头悬矸危岩没有找干净,区队人员要去迎头施工,被董洪中发现后及时制止了,避免了可能受到的伤害。董洪中介绍,平时在监察中,主要通过学习相关规定措施,现场与班组长交流,总结安全注意事项等方式来增强安全意识。
同为2018年5月通过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验收的王楼煤矿,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并配置专业人员,对国家和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标准进行研究、细化,编制相关学习资料,仅幻灯片资料就能播放2个小时。
“‘国标’和‘省标’相对来说比较笼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矿区实际,把标准具体化,再简单化,结合标准中新添加内容,搭起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框架,整理成小册子,人手一本。大家把标准带在身上,如果在井下干活时想不起来了,翻翻小册子,方便得很。”王楼煤矿安监处工程师岳磊说。
王楼煤矿安全副总工程师何玉收介绍,每周一、周三,该矿各专业和工区管理人员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集中讨论。他们还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建成了安全视觉识别系统,制定了安全工作具体标准,并经常到其他单位对标学习。今年,王楼煤矿已经开展了3次对标学习活动。9月到10月,他们将159名班组长、队长等相关管理人员送到相关单位井下,寻找差距,对标整改。
“一开始要求大家每周一、周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时候,很多人比较反感,本来下班就可以回家了。坚持一段时间,大家就形成习惯了,到那天,虽然还有点儿活没干完,就已经想着讨论了。可以说,职工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转变。”岳磊说。
对于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一矿来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更注重细节。从今年起,阳煤一矿致力打造2个示范队组,即矿降尘达标示范队组和集团公司特级标准化工作面示范队组。阳煤一矿综采五队作为试点,围绕降尘目标,改进工作方法,发现并整改问题。
阳煤一矿综采五队在工作面进风设立13道喷雾,回风设立11道喷雾,支架安装喷雾。喷雾可通过系统自动识别人体、皮带等信号,并根据信号自动开启或停止,在尽量减少用水的同时,取得最佳降尘效果。另外,阳煤一矿综采五队在喷雾内加入粉尘捕捉剂,使粉尘浓度降低率达到74.06%。
打造PDCA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新标准’实质上是要抓住关键人,明确工作责任。现阶段工作重点应该是督促煤矿决策层尽快树立安全风险意识,而不是‘一竿子捅到底’,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职工都参与风险辨识、管控。”一位业内专家指出。
煤矿企业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引向深入则是工作重点。相关专家表示,要持续推动动态达标、过程达标、软件达标,做到静态与动态、结果与过程、硬件与软件达标三统一;提高安全风险管控、辨识能力,加大培养力度,落实好风险管控措施;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水平,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总结隐患成因,研究制定措施,改进使用不方便、容易诱发人员违章的设备设施等。
未来,我国将借鉴国际通用认证体系建设方法,将煤矿安全生产理念和目标、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安全承诺、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全部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形成一套要素完备、自主运行、持续改进、动态达标的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量化考核。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大事记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1998年,质量标准化阶段。
1964年,“煤矿质量标准化”概念提出,新中国第一处标准化样板矿井,即当时的河南平顶山矿务局四矿建成。
1986年,第一次全国煤矿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在山东省肥城矿务局召开。
1994年,《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安全创水平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重新制定印发。
第二阶段:1999年至2016年,安全质量标准化阶段。
2003年,《关于在全国煤矿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出台。
2004年,国家煤矿安监局全面修订了质量标准化达标标准,将“安全”融入到质量标准化当中。
2013,国家煤矿安监局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了再次修订,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比重。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阶段。
2017年,《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发布,形成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
2018年7月,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提出基础建设“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