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按下快进键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9-08-28 11:05:11
热度:

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按下快进键  核心阅读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占据七席。除海外

  核心阅读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占据七席。除海外建厂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加入到全球电池供应链中,并纷纷布局国际储能领域。在“走出去”的基础上如何“走上去”,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面临的新考验。

  近日,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陆续发布2019年半年报,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半年报显示,国际业务为企业发展开拓出新的增长空间,成为营收的重要来源。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已按下快进键。

  加入全球电池供应链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无论原材料供应、技术水平还是市场规模,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因此,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有实力、有信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10名的企业中,中国占据七席。

  继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之后,日前,蜂巢能源正式宣布,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设24GWh大型动力电池工厂,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

  近年来,欧美车企在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领域不断加码,动力电池的需求一路看涨。但欧美本土基本上没有规模较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因此,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首先瞄准这一市场,为海外布局占领先机。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除了海外建厂,越来越多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加入到全球电池供应链中。

  5月,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与Tata AutoComp签订合资协议,双方拟在印度共同设立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设计、开发、验证和制造,以及电池管理系统,适用于各类乘用车和商用车。4月,欣旺达收到雷诺日产发出的供应商定点通知书,相关车型未来七年(2020-2026)的需求预计达115.7万台。2月,宁德时代宣布与本田合作共同开发面向纯电动汽车等的锂离子电池,并将以截至2027年的长期合约向本田供应56GWh的电池。2018年底,孚能科技与戴姆勒签订供货协议,供货期限为2021-2027年,供货规模7年合计140GWh。几乎在同一时期,亿纬锂能也取得了戴姆勒的长期供货合同……

  “在生产规模、技术能力、性价比方面,我国企业都有一定的优势,欧美车企选择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合作是必然的。”张雨说。

  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主流车企的订单庞大,动力电池需求量往往以10GWh为起点,如果能被他们选中,那么企业的发展会非常迅速。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进入戴姆勒供应商名单后,亿纬锂能加速动力电池布局,2019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25.29亿,扣非净利4.9亿,同比增长231%,动力电池成为公司增量最大的业务。

  布局海外储能市场

  不仅动力电池市场,在国际储能领域,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也是频频亮相。

  “截至目前,比亚迪在全球储能项目装机量超过700MWh,涉及23个国家和100多个城市。”比亚迪储能领域销售总监邹德天介绍说。

  近日,科陆电子与SAET S.p.A. 、RemoteGroup合作建设的卢旺达首个光储柴离网系统完成验收调试工作,基于科陆储能优异的集成设计能力,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电池温差小于3摄氏度,为电池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中天科技相关负责人称,2017年底,中天科技获得了由世界知名认证机构南德TUV颁发的国内首张兆瓦级电力储能系统安全认证证书,产品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

  能列举出来的还有很多:近日,宁德时代与日本光伏企业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达成协议,将在蓄电池开发和销售领域开展合作,宁德时代正式进入日本户用储能市场;南都电源与德国Upside公司共同建设调频服务储能系统项目,目前已建成投运30MW,运行情况良好,后续项目正在建设中;上海德朗能和澳大利亚锂矿公司Lithium Australia成立合资公司,将为澳大利亚的住宅和工业储能系统市场提供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产品和三元电池等其它产品;由瑞浦能源承担30MW/30MWh储能蓄电池调频电站的总包项目,将满足印尼纬达贝工业园区自建火电厂的调频需求,计划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

  “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同时,日、韩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对国际市场虎视眈眈。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韩国LG化学就宣布了在波兰的建厂计划,2018年,为提升产能,LG追加投资5亿欧元,将该工厂电池的年产量提高到70GWh,每年可以为3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零部件;三星SDI匈牙利工厂于2018年正式投产,可为5万辆电动汽车配套;SK innovation的欧洲工厂同样位于匈牙利,该工厂将于2020年实现量产,产能为7GWh;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日本GS汤浅将开始批量生产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该电池最早可在2020年投入使用,可使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提升两倍。

  “日、韩企业虽有先发优势,但通过近几年的快速追赶,我国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日、韩企业,并且在某些领域已实现超越。”张雨表示,在后续的竞争中,提高安全性、控制成本仍将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储能方面亦是如此。业内人士表示,欧美作为全球重要的储能市场,对逆变器、电池等产品质量要求极高,整个储能系统的门槛也更加严苛。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要想进入并占据这些市场,需要熟稔各国环境,提供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完善的储能解决方案。

  “相信随着海外市场布局力度的加大、合作的加深,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将会找到更多、更好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只要全行业携手合作,不断创新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做好提质降本工作,在‘走出去’的同时‘走上去’,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将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未来。”张雨说。(本报记者 樊桐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