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难“救”青海火电
热电联产难“救”青海火电 火电厂虽有供暖业务,但为此进行的管网投资却迟迟难以收回,反而加重了企业负担。 夏天青海火电要为可再生能源让路,强制停机,无法保证工业供汽。 青海火电
火电厂虽有供暖业务,但为此进行的管网投资却迟迟难以收回,反而加重了企业负担。
夏天青海火电要为可再生能源让路,强制停机,无法保证工业供汽。
青海火电企业规模小、产权分散、发电量低,加之煤耗较高,购煤成本上升,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有的资金链甚至已经断裂,但需要继续经营以保障冬天民生供暖,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8月12日,本报刊发调查报道《10台机组9停运,青海火电怎么了》,引发了行业对青海火电企业生存困境以及如何“求生”的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青海供热市场较大,一年中有近6个月供暖季。那么,热电联产能否成为青海火电的新出路呢?
民用供暖投资难收回
“我们承担西宁市海湖新区大约1516万平方米的供热项目,全部是居民采暖。采暖价格为每月4.6元/m2,高层有0.2元/m2的加压费,每年的供暖季6个月。”西宁市某热电企业负责人杨某坦言,虽然有供暖业务,但电厂为此进行的管网投资却迟迟难以收回,反而加重了企业负担。
杨某告诉记者,西宁市政府在引入项目时提出,电厂到居民小区的管网建设和供暖改造费用由电厂、开发商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担,电厂先行垫资建设。“目前,主管网已基本建成,供热改造和基建管网总投资额约10亿元。现在,开发商和政府给了差不多2亿元。”
“开发商的投资已经基本到位,但由于最初规划的采暖面积是1500多万平方米,现在实际上只落实了1000多万平方米,剩余500万平方米的管网投资开发商就不支付了。”而对于政府承诺的部分投资,杨某表示,“政府陆陆续续在给,已经付了6000多万元,还欠8000多万。”
此外,杨某还透露,推动民用采暖改造也并非易事。“其实,海湖新区还有约300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采用天然气自供暖。我们也多次和政府沟通,希望把这部分也收归统一供暖,但很多开发商就是不放手。”
杨某表示:“由于青海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偏高,很多自供暖小区实际上并非24小时供暖,白天温度高时供暖就停了,其实每天只供早晚和半夜,这样开发商是有利可图的,所以他们也不想放弃这块收入。”
工业蒸汽难以稳定供应
除了民用供暖,也有企业想在工业供热上寻找出路。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发电分公司安全副总监石鸿铭介绍,周边工业企业为保障生产,多数自备小锅炉产汽。“我们电厂附近有两个化工园区,里面很多工业企业想用电厂的蒸汽。小锅炉一方面增加了工业企业的投资和人力成本,一方面也存在安全和环保问题。如果我们可以稳定保供,这些企业大多愿意关停自己的小锅炉。”
“本来挺好的项目,但是夏天青海的火电要为可再生能源让路,强制停机,根本保证不了供汽。”石鸿铭表示,其所在的电厂共有2台66万千瓦机组,为了进行热电联产,电厂共投资2.6亿元进行改造。“这么大的投资,却发挥不出经济效益。”
“我们也想在园区内联合一些省内有影响力的用汽企业。”石鸿铭说他也在想办法寻找新的客户,“这样如果夏季要求电厂停机,这些用汽企业可以和我们一起去相关部门呼吁,至少可以保一台机运行,哪怕电负荷只维持一般也可以。”
电厂希望通过用汽企业的需求来保障机组运行,不过用汽企业却想先看到电厂持续、稳定的保供能力。“马上快谈成了,对方一看电厂又停半年,又黄了。” 石鸿铭无奈地说。
市场需求是关键
青海的燃煤电厂到底能否通过供热抽汽改造而创造收益、扭转困局呢?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热电联产实际是发电和集中供热或供汽的组合,在生产相同数量和质量电、热的前提下,热电联产比单纯发电或单纯供热能耗要小,还能增加额外热商品收益,经济性较为显著。
但并非所有的热电联产机组都能增收。“目前,青海的火电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企业规模小、产权分散、发电量低,加之煤耗较高,购煤成本上升,企业融资较为困难,有的资金链甚至已经断裂,但要保障冬天民生供暖,就只能继续经营,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同时,在目前煤电供应偏松的背景下,部分火电机组无电可发,热力商品也无法产生收益,投资很有可能打水漂。” 该专家表示。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闫晓卿表示,理论上看,燃煤电厂进行热电联产改造,集中供暖或提供工业蒸汽,利用余热供暖,这是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其他电源形式不具备的功能,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还需要对城市规划和集中供热区做统筹安排,在热负荷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综合效益。是否盈利还要根据当地热力市场情况而定,关键要有真实的市场需求。”(本报记者 姚金楠 实习记者 赵紫原)
上一篇:动力电池回收热兴起
-
“数享生态,智创未来” 第二届燃气行业产业联盟·818峰会圆满成功!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