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有望突破3000亿方
姜勇:今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有望突破3000亿方作者简介:姜勇,中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河北地质大学本科双学士、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国家社科基金
作者简介:姜勇,中石油北京油气调控中心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河北地质大学本科双学士、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能源革命与法律制度创新研究(15ZDB179)子课题“我国油气管道法律与《能源宪章条约》的兼容性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客座教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师,研究方向为油气储运工艺技术与天然气产业经济技术和能源法。
2018年2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将推动建立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强调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推动的国家能源体系主要工程之一。《指导意见》发布一年后基本达到市场化天然气产供储销平衡,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的满负荷状态,尤其是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不计代价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保供”,天然气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储气库加大采气,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成就斐然,积极筹措全球天然气资源进口,做到了“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圆满完成了2018-2019年冬季跨年天然气平稳供应的任务,为落实国家能源安全、完成能源革命、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发改委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度中国大陆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803亿立方米(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其中2018年度中国台湾地区消费进口LNG约1600万吨),同比增长18.1%(SIA能源统计:2018年供应天然气2852亿方——含转口香港和澳门天然气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天然气产量约1610.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进口量约12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
一、中国天然气市场勘探生产体系
(一)主要生产数据
中国国内天然气的勘探生产体系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四桶油”组成,其中以中国石油为第一,中石化第二,中海油第三,延长石油第四。
中石油天然气产量在千亿立方米新起点上再创新高,2018年天然气计划产量为1094亿方,同比增长6%;中海油生产天然气277.3亿立方米亿方;中国石化生产天然气约276.7亿方,同比增长7%,第一次中海油与中石化天然气产量出奇的一致;延长石油集团生产天然气约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0.98%。
(二)非常规气的生产
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第一条就是“产”——《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深水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纵观2018年全年尤以页岩气增产为亮点,中国境内页岩气的主要勘探开发者为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两家加大勘探开发的结果都表现不俗,2018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合计破100亿方大关(中石油42.7亿方、中石化60.2亿方),继续保持世界第三的位置。
(三)常规气的生产
2018年,“三桶油”加强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在提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上层层加码,短短一年之内成效立竿见影,天然气产量保持世界前六。
2018年,中石油一再加大风险勘探投资力度,风险投资规模增至50亿元,同比增长了4倍之多,表明了中国石油以风险勘探引领油气大发现的决心与信心。2019年中石油规划计划风险勘探投资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约合7.5亿美元),这是2018年5倍,可以预期新的重大油气发现。
中国石化于2018年4月19日召开了天然气保障供应工作专题会,要求抓好主力气田稳产上产,提高储量动用,确保完成全年天然气生产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落实:2019年1月中国石化公告:2018年度天然气年产量达9771.2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加7.08%。
中国第二大气田是位于四川达州由中原油田(管理机关在河南省濮阳市)代管的“普光气田”,该气田是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海相高含硫气田,年产能超过100亿方。至2018年11月,普光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约716亿立方米(2018年产量约80亿方)。普光气田天然气资源量8916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4122亿立方米。中原油田在这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年产百亿方高含硫大气田和全球第二、全亚洲第一的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
中海油第一时间成立“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专责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加紧落实国家对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发展要求。2019年2月25日中海油渤海油田(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宣布其所属的渤中19-6气田试生产获得优质高产油气流,超过一千亿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近50年来渤海地区的勘探发现储量都以原油为主,鲜有天然气发现,这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天然气发现。
“第四桶油”——陕西省延长石油集团2018年累计生产天然气34亿立方米,天然气已经成为延长石油战略规划的重点。2014年,延长石油集团天然气产量仅6亿立方米,2015年猛增至17亿立方米,2016年突破20亿立方米。延长石油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要实现天然气产量80亿方,产能100亿方的宏伟目标。
二、中国天然气市场保供体系
按照2019年2月28日《第五届思亚中国天然气论坛》上SIA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天然气市场总供给约2852亿方,中石油拥有全国性的互联互通主干线、支干线供气网络,市场占有率达63%;中海油以沿海天然气市场为主,市场份额约为19%;中石化在山东和华东地区占据一定市场,市场份额约为13%,其余5%由陕西延长石油生产和广汇、九丰、新奥三家LNG接收站进口来供给。
2018年2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2018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部署了十大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国家能源局多次召开“南气北上”基础设施建设专题协调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推进“三桶油”互联互通工程建设,“互联互通”项目遍地开花,有效的平衡了资源,抑制了LNG价格的上涨,十分平稳的供应了全国的天然气市场。
中国石油专门召开了2018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推进会,时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覃伟中(2019年3月28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任命覃伟中为广东省副省长)在会上表示:“当前互联互通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得益于国家部委及各级政府的全力支持,得益于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油管道公司的强有力组织”,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中油管道公司董事长凌霄深入分析了天然气保供形势,对加强互联互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国家管道公司的筹建
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深化六项改革、释放两大活力、提升六大能力”,具体到油气管网运销分离的改革采取“一独立、一完善、一创新”的方针。成立国家管道公司是中国油气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的必由之路。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全体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四、 中国天然气市场储气库存体系
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很需要调峰,但相对于LNG调峰、气田调峰等其他常规调峰手段,地下储气库具有储气容量大、经济、稳定、不受气候影响、安全可靠、能合理调节用气不平衡等优点。因此,2017年6月发改委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写到:“到2030年,我国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350亿立方米。2018年2月2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要建立天然气储备制度,落实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供气企业、城燃企业和不可中断大用户的储气调峰责任和义务,提升储气调峰能力。加快已建储气库扩容达容。”
截至2019年3月,中国注气运营的地下储气库共27座,其中中国石油23座(盐穴型1座,油气藏型22座),中国石化3座(盐穴型1座,油气藏型2座),港华燃气一座(盐穴型,中国第一座民营外资地下储气库),储气规模达40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达130亿立方米/年。2017年调峰量达到100亿立方米,约占当年天然气年消费量的4%,距世界平均水平11.4%还有很大差距。依据国家总体规划,我国将会形成东北储气库群、华北储气库群、长江中下游储气库群和珠江三角洲储气库群四大区域性互联互通储气基础设施。
五、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体系
中国天然气消费连年暴涨,2017年中国天然气消费2373亿方(发改委数据),增长310亿方,同比增长15.3%;2018年天然气消费2803亿方(发改委数据),增长430亿方,同比增长18.1%,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天然气销售体制不断改革、变化、完善并始终与之相互适应、协调、同步。
2015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发布公告称,中石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昆仑燃气100%股权转让给昆仑能源,转让价格为148亿元人民币。自此昆仑能源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业务唯一的投资融资平台、天然气业务发展平台、销售平台。
2016年9月,中石油第十二次深改组会议通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同年11月印发《关于天然气销售与管道业务体制调整的通知》,响应国家号召在“三桶油”中率先自行将油气管输输送业务与天然气销售业务拆分,做大做实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与中油管道各自独立核算,各自组成领导班子各组机关管理部门。
2018年10月,中石油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天然气销售管理体制的通知》:按照发展规划一体化、经营区域一体化、批零终端一体化的宏大目标,将两个正局级单位昆仑能源与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合并,建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业务立体化一体化的生产运营管理平台和投资融资平台,合并后凌霄为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党委书记兼昆仑能源董事局主席,赵永起为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兼昆仑能源总裁。
六、 中国天然气市场技术创新
天然气产业链要求生产、运输(供)、储存、销售紧密衔接,步调一致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历史上的“气慌”就是因为“供”不应求。目前,各大天然气公司的生产运行部门许多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计算来制定产供储销运行计划,但是随着气源多样化,管道互联互通复杂化,已经形成了全国一张网的类似神经脉络网络状的布局,只依靠历史经验用人工计算的方法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产、供、储、销整体大平衡的工作。
2018年,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研究团队将很多以往的项目研究中没有考虑到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字因素纳入模型,例如天然气管道管段的穿越江河湖海高山洼地的地势变化,不同天然气管道上的温度变化,对天然气管道的物理参数进行精准水利计算,将地下储气库的注采气量计算与与之相连的天然气管道网络相互结合,编制出多目标优化数字引擎,初步编出了高效和精确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运行优化求解模型。
中国天然气市场需要技术创新,尤其需要顶层设计的产、供、储、销调度控制技术智能化的创新,在调运优化的同时减少无谓的能耗、损耗、输差、放空,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对天然气的运输进行优化,从国家级油气调控中心到各省区域天然气分控中心将调度控制运行优化,将提高天然气市场的效率,为天然气产业中国“智”造、减少“气慌”、“智慧”管网、也为国家能源安全尽一份力。
七、结语
中国天然气的产供储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生产促进供应,以储存保证销售,以运输造就和谐,不止“煤改气”,整个天然气产业以供定销才是关键,辅以国家管道公司和天然气价改这两只“改革之手”,才能做到供需平衡、才不会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才能倒逼天然气需求侧改革。纵观2018年基本上做到了“紧平衡”,“三桶油”加强了勘探开发生产、增加了天然气的进口、加大了地下储气库的注入和采出,有力的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给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回顾2018年,笔者早在去年10月9日《中国石油报》中的《天然气贸易:博弈中步入转型期》一文中就准确预测“2018年中国大陆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接近2800亿立方米”——2019年2月1日发改委公布数据为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
乐观估计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达到1650亿方,天然气进口量将突破1500亿方大关,维持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世界第二大LNG进口国地位,天然气总消费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三(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突破3000亿方历史大关,2019年天然气消费供应量将创纪录的接近3150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