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动力十足”的背后,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
可再生能源“动力十足”的背后,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一份《2019年世界能源蓝皮书》报告,其中
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一份《2019年世界能源蓝皮书》报告,其中,除了指出我国天然气供应趋于平稳以及“煤改气”政策成效显著之外,还特别指出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伴随着储电技术及储电能力的不断完善,太阳能(3.340, 0.01, 0.30%)和风力发电技术的稳步提高,构建绿色、低碳、清洁的新型能源体系及‘再电气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潮流。”
而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财政部还下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在此次发放的补贴中,涉及包括内蒙古、吉林、浙江等11个省在内的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以及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总额共计81亿元。其中,风电、光伏项目补贴约为42亿元以及30.8亿元,生物质发电约1亿元、公共独立系统约7亿元。
显而易见,可再生能源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频频利好之下,预计将在这个新时代变的动力十足,而投资也呈逆势回暖趋势。
回暖的“逻辑”是什么?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能源。就目前而言,以太阳能、风能以及水能这三大形式为主。
而实际上,查阅这份蓝皮书获悉,当前可再生能源这个行业正在以四个角度飞速发展,具体如下。
第一,可再生能源消费稳定增长,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蓝皮书指出,2017年,世界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为48680万吨油当量,较2016年同比增长16.6%。从全球各区域可再生能源消费情况看,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区,2017年消费总量17510吨油当量,同比增长24.3%。
第二,世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据蓝皮书披露,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含水电)达到2195GW,较2016年同比增长8.8%;除水电装机外,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81GW,较2016年同比增长17.3%,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70%,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大涨幅。
第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的提升,可再生能源日益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能源。IRENA数据显示,2017年水电项目平均发电成本约为0.05美元/千瓦时,而陆上风力发电的成本为0.06美元/千瓦时,生物质能和地热能项目发电成本为0.07美元/千瓦时。
第四,可再生能源投资日渐回暖。IRENA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投资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15.8%,达到2798亿美元(不含大型水电投资),其中,全球太阳能投资实现大幅上涨,共吸引1610亿美元投资,同比增长18%。
而对于以上四个方面,蓝皮书总结道,未来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仍会进一步加快。伴随着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进程加快,能源消费模式也不断改变,在大大削弱全球对一次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未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变的“动力十足”。
而在这股回暖逻辑的作用之下,可再生能源整个市场也呈现出一种“大势所趋”的状态。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迅速,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具体而言,截至2018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29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52亿千瓦,风电装机1.8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7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781万千瓦。而在18670.34亿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水电发电量12329.2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17.6%,风电发电量3659.6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5.2%,光伏发电量1775.4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5%。
相关受益标的有哪些?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当下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迅速,但实际上仍存有一些难以根治都“顽症”,而多年来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来解决“消纳”的问题。
具体而言,由于受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可再生能源还一直存在比较突出的限电、弃电问题,从而也导致新能源利用率偏低。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弃风、弃光电量分别达到419、73亿千瓦时,弃风率12%、弃光率6%。而鉴于此,同年的11月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但并不代表这个行业如今没有投资的机会,根据相关券商给出的研报,以下涉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标的或可以给以关注:
隆基股份(23.490, 0.35, 1.51%):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2012年,该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目前总市值为85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受国内需求的下滑导致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该公司的2018年净利润有所下降。据财报显示,去年隆基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19.88亿元,同比增加34.3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5.58亿元,同比下降28.24%;基本每股收益0.93元。
龙源电力:成立于1993年,最早隶属于国家能源部,是国内最早开发风电的专业化公司,主要从事风电场的设计、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2009年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还被誉为“中国新能源(5.570, -0.02, -0.36%)第一股”,目前总市值为407亿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财报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据财报显示,2018年,龙源电力实现收入263.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41.66亿元,同比增加8.3%,但低于市场预期的47.77亿。此外,2019年一季度实现收入人民币70.9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母净利润18.76亿元,同比降低1.11%,略低于预期。其中,风电收入同比降低1.1%。
金风科技(12.220, 0.35, 2.95%):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包括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这三大主要业务。是中国搞风电机组研发和制造的鼻祖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风电机组制造商。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深港两地上市,是A+H上市企业,目前港股市值为365亿港元。
据其财报显示,2018年,该公司实现收入287.31亿元,同比增长14.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7亿元,同比增长5.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盈利同比增长0.03%。整体上呈现业绩小幅增长,盈利能力相对承压的发展状态。
众所周知,在去年光伏政策的调整后,整个光伏行业一度陷入低迷态势。就拿光伏企业来说,在“531新政”发布以后,大部分企业2018年营收都不怎么“理想”,呈增长幅度较小,盈利相对承压的状态。
不过,就目前而言,随着未来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市场整体呈现出一种“大有可为”的趋势,而在这个背景下,那些作为行业的龙头,包括文中列举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