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9-02-18 14:03:23
热度:

方形单晶硅片已来到历史拐点?一如既往,我们先言简意赅的写下本文的四点核心结论,然后再逐步展开来讨论:1、伴随着硅料价格和长晶成本的不断下滑,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所带来的收益已经大于其所

  一如既往,我们先言简意赅的写下本文的四点核心结论,然后再逐步展开来讨论:

  1、伴随着硅料价格和长晶成本的不断下滑,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所带来的收益已经大于其所增加的成本。我们已经到了可以全面推广方形单晶硅片的历史性时刻。

  2、从下一代组件技术“叠瓦组件”和“双面组件”的角度看,我们也应当推广方形单晶硅片,方形单晶硅片可以降低叠瓦组件封装的复杂程度,提升叠瓦组件美观程度;而对于双面组件,方形单晶可减少正面漏光量和背面发电量。

  3、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提高了硅棒环节的成本,单位质量硅棒长晶成本更低的企业理应更积极的推广方形单晶。推广方形单晶有利于隆基等成本领先企业拉大与二线厂“拉棒环节”的绝对成本差距。

  4、为了生产方形单晶硅片需要生产更粗的单晶硅棒,进而带来产能损失,若全行业都推广方形单晶硅片,会使得行业单晶硅片产能损失8~10%,所以虽然我强烈的看好方形单晶硅片的规格尺寸,但预计2019年这一尺寸标准不会成为主流,核心原因就在于:单晶硅片产能紧缺。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主流单晶硅片大厂放心大胆的扩充产能吧,距离过剩还远着呢,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中环、隆基应当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要特别担心产能不足导致新进入者蜂拥而至进而破坏现在双寡头的良好格局。即便未来某一日单晶硅片真的产能过剩了,也可通过推广方形单晶硅片实现去产能,简而言之,方形单晶标准的推广是硅片去产能的利器。

  一、我们已经到了可以推广方形单晶硅片的历史性时刻

  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我们已经到了推广可以推广“方形单晶”的历史性时刻呢?

  很简单:生产方形单晶的收益>生产方形单晶的成本。

  此处我先来做一些科普:

  为了生产正方形的单晶硅片,我们需要把单晶硅棒的直径从210mm提升到224.5mm,这是方形单晶硅片成本更高的核心原因,若硅料和长晶成本越低,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所增加的成本也就越少。

  1、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成本:

  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成本很好计算,行业内的公司已经反复地尝试着生产方形单晶硅片,剔除适应新尺寸标准导致的产线摩擦成本外,理论测算,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消灭导角只会使得每张单晶硅片成本提高0.1元,由于我个人非常青睐158.75的方形单晶硅片这一尺寸标准,所以我们就以这一尺寸为测算依据:

  ①158.75边长、210mm直径的带导角180厚度单晶硅片成本测算,对于一般读者我们只需要记住结论就行:带导角的单晶硅片的成本是2.358元/片。

  ②158.75边mm长、224.5mm直径的方形单晶硅片成本测算:

  这里的数据也一样,我们只需要记住结论就行,生产158.75mm的正方形单晶硅片的成本是2.457元/片。所以结论就很明确了,为了生产正方形的单晶硅片,我们每片所增加的成本为:2.457-2.358≈0.1。同在158.75这个尺寸上,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成本只增加一毛钱。按照60型组件60张硅片需求量来计算,成本增加0.1×60=6元。我这里还要再啰嗦的强调一遍,在当前硅料和长晶成本下,生产方形单晶硅片每片成本增加0.1元,60型组件成本增加6元钱(强调一下:此为理论测算,未考虑新尺寸生产初期产线上的摩擦成本)。

  2、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收益

  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收益测算是本文的最重点也是难点,从龙头公司决策层的角度,成本数据十分容易得到,问一问生产部门就行了,但是这个尺寸带来的收益几何并不是很容易算得清楚。

  158.75导角片的面积是24,983平方毫米;158.75方形单晶硅片的面积是25,193平方毫米。

  ①消灭导角增加的面积是(25,193-24,983)=210平方毫米。

  ②增加面积的比例是210÷24,983=0.84%.

  ③由于158.75尺寸的60版型组件的功率会达到320瓦,增加0.84%的面积带来的功率增益是320W×0.84%=2.68瓦。

  现在就需要测算2.68瓦功率增益的价值,这2.68瓦的功率增益的价值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部分是瓦数增加直接增加的售价,公式是:增加瓦数×组件价格。就以当前Perc组件2.2元的售价,此部分的价值=2.2×2.68=5.896元。

  另一个部分是更高率组件自身的溢价,就比如当前310W功率组件售价2.2元/w,而功率275瓦的多晶组件的每瓦售价仅为1.78元/瓦。这部分溢价来自于高功率组件对(运输、安装、土地、支架等)面积相关成本更有效的摊销。310瓦vs275瓦是显著而有效的,那么2.68瓦的价值几何呢?我们就需要一个公式来测算:面积相关成本公式,下面我们就用面积相关成本公式测算“322.68瓦vs320瓦组件”的溢价。

  在面积相关成本假设为600元的情况下,2.68瓦的功率增益的价值为600÷320 - 600÷322.68 = 0.0156。这个结果的含义是:322.68瓦的组件比320组件卖贵0.0156元是合理的,换言之:若320组件每瓦售价为2.2元,则322.68瓦组件的售价为2.2156元是合理的。

  最终测算2.68瓦增益价值为:322.68×2.2156-320×2.2=10.93元。

  3、方单晶的价值体现为提高高功率档组件的分布比率:

  和朋友们讨论方型单晶硅片功率增益的价值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实际销售中是按照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的,即是说若功率增益没有跨过一个功率档是会被舍掉的,就以实际功率322.68瓦的组件为例,实际销售时是按照320瓦来计算售价的。按照这位朋友的四舍五入法,方形单晶硅片没有任何价值了。

  熟悉组件生产的朋友们会清楚,生产出的组件功率档分布呈正态分布,以158.75带倒角组件为例,实际产出的功率档分布有的会落到315档位,有的320,也有325瓦的高品质档位。若把硅片改为方形单晶硅片,会改变其正态分布,使得组件功率正态分布向右移动,提升高功率档组件的分布比例,这边是方形单晶硅片的意义所在!

  所以方形单晶硅片最终的效益会通过更高的高功率档分布来体现出来。这里我要特别鸣谢中环股份的朋友,在别人首次把322.68瓦组件四舍五入为320瓦组件并证明方单晶没有任何价值时,我竟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反驳是好,直到中环的海鹏总用正态分布的方式做出解释才使得我豁然开朗。

  4、方形单晶的率先推广者将会首先受益

  我们首先要明确,158.75方单晶vs158.75倒角硅片的价值是每片60型组件2.68瓦的功率增益,上述计算为了简便我们选用每片组件面积相关成本为600元的组件为例测算这2.68瓦功率增益的价值,但实际生活中这个模型并非这样简单,因为面积相关成本对于不同项目类型、不同项目所处区域是不同的。美国这样的高人力成本的市场面积相关市场高,而印度这样的低人力成本的市场面积相关成本地。所以功率增益对于不同市场、不同项目它所带来的价值是不尽相同的。根据我的数据,面积相关成本最高的项目类型每片标准型组件需要花费1300元,而最低的则仅需要400元就够了。

  面积相关成本越高的项目,功率差引发的价格差也就越大。而且我们还要清楚,高功率的组件肯定要率先销往最能实现其价值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高功率的Perc组件优先销往美国市场而不是印度市场背后的原因。若某家公司率先推广方单晶,初期这类型的产品定是用于高价值市场,以1200元的面积相关成本测算,放行单晶组件可以实现的价格差为1200÷320-1200÷322.68=0.032.总实现的价值为322.68×2.232-320×2.2=16.22元。

  伴随着越来越多人推广方形单晶硅片,其市占率提升,边际替代的项目面积相关成本逐步走低,方单晶所带来的价值也就逐步走低。所以,对于有能力有条件的厂家而言,推广方单晶宜早不宜迟。而那些率先推广方形单晶硅片的企业,则会在美国这样的市场中把握住充分的溢价。

  5、结论

  推广正方形单晶硅片收益显著>成本。我们已经到了推广方形单晶硅片的历史性时刻。

  二、方形单晶对叠瓦组件技术和双面组件更友好

  除了功率增益以外,方形单晶更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当我们迎来叠瓦或者双面的时代时,方形单晶的意义就更加不容忽视。先说叠瓦组件:叠瓦组件的生产原理是先将一张电池片通过激光剪裁为5条小的电池片,然后再叠加封装,图示:

  如果单晶硅片四个角是弧形的,那激光裁割出来的五条电池条并不都是长条状,而是三个长条电池,两个带弧角的电池条,这就会使得组件封装很丑陋,而如果想避免丑陋的封装,就又额外需要叠加筛选环节,把不带导角的电池条分为一组,把带导角的电池条分为另一组,但分类会增加成本。如果不分类,那么叠瓦组件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不规则的电池片会使得叠瓦组件最终封装的效果出现层次不齐的锯齿状留白)

  方形单晶对于双面组件也一样是更友好的,双面组件在倒角处的空白会使得更多的光线投射过去进而造成功率损失

  背面部分也一样,地面漫反射的光也会从这些留白处投射过去,进而造成背面功率的损失。所以从我的角度去理解,抛开具体技术问题不谈,我认为未来对于双面组件最合适的封装模式应当是“叠瓦封装”。而对于当下,叠瓦成熟之前,方形单晶硅片是解决双面组件漏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成本领先企业理应由更充足的理由推广方形单晶硅片

  即便算是解决了所有适应新标准的产线摩擦成本,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的成本都是更高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为了生产方形单晶硅片,硅棒的直径将会由现在的210mm提升到224.5mm。按照我的测算,为生产方形单晶会使得单张硅片的长晶成本提高12%左右。那么假设A、B、C三个单晶硅片企业的传统单位kg单晶方棒长晶成本为30元、40元、50元,他们分别的绝对成本差距为10元;那么如果要生产方形单晶硅棒,会使得单位kg单晶方棒的长晶成本来到33.9元、45.2元、56.5元绝对成本差拉大到了45.2-33.9=11.3元。

  所以结论很明确:越是在长晶环节有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推广方形单晶硅片越可以拉大自身与二线企业成本差距的绝对金额。

  四、因产能紧缺,方单晶硅片不会在2019年成为主流

  虽然我殷切的期待方形单晶硅片能尽快成为行业主流,但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大家由于单晶硅片产能紧缺,行业上的企业在既有的规格下都是紧缺的,哪里会有动力推广方形单晶硅片?!

  回顾2018年,硅片产业环节是价格跌幅最深、洗牌程度最惨烈、退出公司最多、产能损失最大的。面对这样的行业环节,原本存在的企业关门退出,原本有的扩产计划推迟放弃,原本扩张中的产能延后或减少。时间若回到2017年那一轮单晶硅片紧缺的时候,作为一个单晶硅片采购员还能找到20余家硅片厂商供应单晶硅片,但若时间点来到现在,单晶硅片采购员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因为他所面对的供应商将不超过5家。

  在硅片产能端扩张步伐大幅放缓,多晶硅片产能大规模退出的同时,对高效硅片的需求却因PERC电池产能的扩张而快速扩张。当前单晶硅片还处于紧平衡的状态,而这种紧平衡即将由新增PERC电池产能打破出现紧缺状态。

  这是我统计的2019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新增PERC电池片产能对单晶硅片的需求量。由于上半年的能见度已经非常高,我的数据可以基本紧缺到月度,下半年数据精确到季度。

  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通威、爱旭、润阳悦达等公司一大堆PERC电池产能在今年上半年投产,2019上半年新产能对单晶硅片的新增需求会达到3.46亿片/月。注意,这是每月的新增需求量。反观产能端,由于去年产能退出太严重,当大家意识到可能会紧缺时已经是时值冬季,无法扩产,预计上半年能有效新增的单晶硅片产能不超过2亿片。实质性缺口会达到1亿片以上甚至会达到1.5亿片。

  这样一来,由于单晶硅片实质性紧缺,主流厂商根本不会有动力去推广会进一步造成产能损失的方形单晶硅片。写这段文字我是想说明:此时单晶距离单晶硅片过剩还很远,除了正在批量投产的电池片产能外,还有方形单晶硅片的诉求。此时隆基、中环两大单晶硅片龙头厂商应当忧虑的不是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而是应当忧虑过分紧缺环境下二三线小厂难以抑制的扩产冲动进而破坏当前良好的双寡头格局。

  因方形单晶硅片会造成产能损失,所以相对过剩的产能是推广方单晶的必要宏观环境,期待着2020年方单晶能成为真正主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