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解读:固废处理前途何在?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解读:固废处理前途何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固废减量及资源化利用提升到国家建设战略层面。现阶段,我国固废产生量巨大,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不够充分,据生态环境部2017年12月公布的《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年,21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8850.5万吨,处置量为18684.4万吨,处置率达99.1%。从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情况来看,产生量最大的是上海市,产生量为879.9万吨,其次是北京、重庆、广州和深圳,产生量分别为872.6万吨、692.9万吨、688.4万吨和572.3万吨。前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垃圾生活总量为5621.2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量的30%。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规划固废管理,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坚决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引领我国固废无害化处理市场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方案》指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当前,我国固废垃圾处理市场规范程度不够成熟,全国范围的垃圾处理集中在填埋、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堆肥等三大处置方式,但随着我国固废产生量持续增长,固废污染防治日渐严峻,正规的固废处理方式无法满足正常的处置需求,再加上,目前正规固废处置费用相对比较高,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例,现阶段垃圾焚烧处置的价格为上海8500—10000元/吨,江苏5000—7000元/吨,广东3500—4500元/吨,浙江3000—4500元/吨,广西4000—4400元/吨,河北5000元/吨左右。处理不够及时、处置费用过高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大量固废异地排污、特大跨省转移工业污染等问题频频曝光(详情请看笔者之前写的《清废行动2018:固废事件频曝光 环保整治风暴带旺了谁?》)。今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开展“清废行动2018”对相关的78个地级市开展全面排查,共摸排2796个固体废物堆存点,其中清单内点位1410个,主动查找的点位1248个,“12369”举报点位138个。经过现场核实,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308个,固废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此次《方案》是基于我国固废处理市场的需求,《方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展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建设“无废社会”奠定基础。试点城市负责编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目标,确定任务清单和分工,做好年度任务分解,明确每项任务的目标成果、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试点城市政府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责任主体,要围绕试点内容,有力有序开展试点,确保实施方案规定任务落地见效。2021年3月底前,试点城市政府对本地区试点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进行评估总结,形成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评估。
《方案》还明确要求六大重点任务:
(1)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建立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率为核心指标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衔接融合。明确各类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环节的部门职责边界,提升监管能力,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制定“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城市建设与管理有机融合,明确改革试点的任务措施,增强相关领域改革系统性、协同性和配套性。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推动构建产业园区企业内、企业间和区域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运行机制。明确规划期内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需求,将生活垃圾、城镇污水污泥、建筑垃圾、废旧轮胎、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报废汽车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
(2)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到2020年,试点城市的大中型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和标准,其中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物实现全部利用。大力推行绿色设计,提高产品可拆解性、可回收性,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料使用,以铅酸蓄电池、动力电池、电器电子产品、汽车为重点,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到2020年,基本建成废弃产品逆向回收体系。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高值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摸底调查和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逐步减少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
1 2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上一篇:太阳能电池 未来战场的主要能源
-
国家电网加快城市配电网建设积极推动低碳城市发展2024-08-16
-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频出台 各省目标不同2024-08-16
-
绿色建筑方案助力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2024-08-16
-
中国发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 海口连续8个月夺魁2024-08-16
-
宣城市第二批LNG天燃气新能源公交车全部到位2024-08-16
-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五大亮点2024-08-16
-
六大重点工程助力安徽合肥节能减排2024-08-16
-
"中欧低碳生态城"试点城市公布 青岛威海上榜2024-08-16
-
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环保部:2014年仅16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2024-08-16
-
这四座城市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