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特色经济支撑四梁八柱
河北衡水:特色经济支撑四梁八柱壮大民营经济河北衡水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开始,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发展特色产业的门道。着眼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衡水坚定不移地走创新
壮大民营经济
河北衡水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开始,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发展特色产业的门道。着眼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衡水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10月中旬,已举办18届的国际丝网博览会在河北安平县举办。这个全球唯一特色产品展会推动安平丝网实现总产值约600亿元。
安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丝网业高速发展,是河北衡水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衡水已形成以十大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十大民营产业集群,涉及工业企业6500家,从业人员达55万人。
特色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衡水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开始,逐步有了村办企业、乡办企业,在实践中逐渐找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门道。
安平县的丝网产业、桃城区的橡胶产业、冀州采暖铸造产业、枣强县玻璃钢产业、景县橡塑制品产业、武强县西洋乐器产业、以老白干酒和六个核桃为代表的食品饮品产业……衡水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着眼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衡水市进一步确立了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功能材料、纺织家居为骨架,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为重点的“4+4”产业体系,力争用3年至5年形成产权结构清晰、组织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资源配置高效的主导产业发展新局面。
围绕提档、升级、增品、延链,衡水对传统特色产业“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时间表、路线图,每个产业选择5个至10个骨干优势企业,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扶持目录,一企一策,运用科技、土地、财税、金融政策,精准实施帮扶解困。
为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衡水市着力打造北、中、东三大区块。北部,在饶阳、安平、深州、武强等毗邻雄安新区区域,打造承接与京津和雄安新区相配套的高端装备等产业;中部,依托高新区和桃城区、武邑县、枣强县,重点推进信息产业、生物健康、功能材料等产业。依托滨湖新区和冀州区等靠近衡水湖区域,集中打造高端商务区、休闲健康等高端产业区;东部,以景县、故城、阜城为基础,重点聚集铁塔钢构、现代农业等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该市不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强化软硬件设施,提升园区承载力和对产业的推动力。“没有园区建设,就没有枣强玻璃钢产业的今天。”作为最早进入枣强玻璃钢工业园区的企业,恒润集团董事长宋建国感触颇深,“园区不仅制定规则,规范企业发展,还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使原来一盘散沙凝聚成有力的拳头,枣强玻璃钢逐步发展成国内三大玻璃钢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全市共有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均实现了“九通一平”。其中,衡水高新区被列入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向千亿元目标园区进军,并形成了31个产品特色明显、布局相对集中、分工趋于合理的产业集群,包括6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引领
今年6月份,衡水市举办了一场“民营企业传承与发展培训暨知名民企进衡水”对接交流会,旨在推动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衡水市委书记王景武说:“以民营企业为载体的特色经济是支撑衡水发展的四梁八柱,对衡水的振兴崛起功不可没。在当前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传统特色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之路。”
“这是我们投资6000万元建立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这个中心建起了14条先进的智能加工生产线。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全球汽车供应商体系。”在衡水深州市,记者来到今年初刚在港交所上市的瑞丰动力集团采访时,董事长孟连周带领记者参观数字智能化缸体缸盖生产车间,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信心满满。
衡水市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依托国内顶级科研院所,重点打造了科技创新“一谷一港一中心”三大平台载体,即位于高新区的科技谷、位于枣强县的创新港、位于桃城区的科创中心。初步形成了“4个+”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科院+”,与中科院12个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研发基地。“院士+”,建成了17家院士工作站,与28位院士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目前,通过院士促成和引进项目21项,在新产品研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解决难题百余项。“千人计划+”,成立了衡水千人发展研究院。5个“千人计划”专家项目落户衡水,20位“千人计划”专家被聘请为衡水科技顾问。“硅谷+”,与美国硅谷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机制。
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衡水市要求每个县市区都建设一个服务特色产业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每家规模以上企业都设立研发机构、都要有技改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高端、绿色转型升级。其中,高新区由中科院牵头组成专家组,实施区内38家化工企业绿色化、高值化、安全化改造,将陆续应用16项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上一篇:新一轮冷空气“挥师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