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预案准备充分 气荒大概率不再出现
保供预案准备充分 气荒大概率不再出现采暖季来临,天然气保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煤改气”的高速替换导致了采暖季的“气荒”,
采暖季来临,天然气保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几年“煤改气”的高速替换导致了采暖季的“气荒”,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是推行“煤改气”的主力,自然也是天然气缺口最明显的地区。
今年以来,伴随多家油企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相关设施近期纷纷投产。业内人士判断,在各方努力下,今冬天然气供应出现缺口的可能性较小。
各方出招保供应
为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供应端首先发力。国务院在9月5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
中石油、中石化也都对自己所负责的油气田做了基础设施的维护,持续提升供气能力。中石化计划今冬明春供应天然气181.7亿方,同比增长17.7%,其中计划向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等北方7省市供应同比增长29.1%。
另外,记者注意到,各地LNG接收站也纷纷上马,进口LNG成为LNG增加主力。管道天然气虽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受制于管道天然气建设及检修的问题增量有限。而进口LNG随着我国LNG接收站数量的不断增加,截至目前,目前国内投运大大小小LNG接收站共有21座,其中国有企业17座,民营企业4座,另有多家民企也在计划新建接收站。全国接收站的年接转能力达到6180万吨,比2017年增加了1000万吨。在这些接收站中中海油参与建设的占57%,中石油占22%,中石化站15%,三桶油合计占比超过90%。依托于接收站基础设施的完善,2018年1-10月份,进口天然气7206万吨,同比增长33.1%。在即将来临的这个冬季也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此外,中石油与中石化的管道互联互通完成资源串换,实现全国“一张网”的目标。今冬明春广东地区计划保供气量约18亿方,“南气北上”气量大幅提升至3000万方/日。天津LNG在南港站向中国石油供应资源500万方/日,通过其串换至榆林首站350万方/日,以弥补华北地区市场需求缺口。同时,中国石化华北管网已在榆济线榆林站、安济线安平站与中国石油陕京线实现互联互通;川气东送管道在姜家湾、南京与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实现互通,为协调天然气资源做好准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发布的情况,今年供暖季落实资源超过1200亿立方米并分解至各地。全国民生用气占比40%左右,当前资源量完全可以满足民生用气需求。
进口量持续飙升
自去年4月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走出了一个“有峰无谷”的奇特曲线。8月,原是我国天然气需求的传统低谷期,消费量却逆势飙涨,超过30%。在11月前,天然气消费量就增长了18.7%。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第四季度,消费增速更是高达18.2%,较2016年同期增加104亿立方米。
在去年末与今年初,天然气市场出现暴涨暴跌,供需基本面的变化是主要原因。国家加强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煤改气”政策强力执行,国内天然气需求量明显增加,供应缺口迅速放大。自2017年底至2018年初,国内部分LNG价格飙升至9000-10000元/吨。不过这种“畸形”的市场状态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随着供暖季结束,以及国内、国际资源供应的逐渐稳定,国内天然气市场陆续恢复平静,但2018上半年整体走势较往年同期仍比较活跃。
国际能源署之前在上海发布《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显示,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到2023年天然气进口量可能达到1710亿立方。
依据报告,在未来5年,天然气市场三方面的变化将深刻影响行业。其一是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由于经济以及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驱动,预计在2017年到2023年间,中国将贡献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37%。
但有业内专家也指出,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是否持续增长仍有不确定性。中国市场天然气消费的增长前景,也取决于气源的保障以及价格的可接受程度。一方面在气源的保障上,另一方面,受石油价格的上涨,以及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带动,天然气价格涨幅已经较大,势必也会抑制部分需求。
协同机制待完善
从2004年始,中国天然气已快速发展十余年,在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形勢倒逼下,天然气发展模式已由供应驱动演变为需求拉动。但受产供储销体系待健全、体制改革待深入等因素影响,供应侧与需求侧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多元化供应体系和市场有序协同机制亟待完善。
张星告诉记者,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促进其协调稳定发展,是中国稳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凊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路径。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必然要求。
有分析指出,构建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产供储销体系,还需加快国内勘探开发、健全海外多元供应、建立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网互联互通、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和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供应分级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天然气需求側管理和调峰机制、建立天然气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理顺天然气价格、加快体制改革步伐等。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制作用的发挥也是渐进式的,需要各地方各部门及油气企业间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