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地热行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我国地热行业发展的思考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近年来我国地热能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持续创新,地热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地热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报告指出,我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地热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近年来我国地热能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持续创新,地热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地热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报告指出,我国地热能资源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但地热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急需地热能行业相关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近日召开的四季春·2018第十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会上,众多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我国地热能行业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规范地热行业标准
提起地热行业的开发利用,有的人还停留在“一口井、一个泵,一条管”的认识层面上。这也说明我国地热项目存在质量评估低、运营不规范,可开采量和产能评价体系不科学,不能提供项目可靠的地热资源量、开采量,还做不到科学开发地热资源等问题。此外,钻井设计、地面工程设计不规范,工程质量上也存在一些隐患等。
对此,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首席专家赵丰年建议:一是建立技术联盟解决关键技术并形成行业标准,规范和引领行业发展,实现地热项目的科学化评价、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二是开展标准化示范项目评选,结合示范项目评选开展地热回灌认证工作试点。三是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提升标准化工作效率,提高标准共享程度。四是建立地热能行业专家工作组,开展标准制定、宣传贯彻、实施和培训工作。
完善政府管理体制
地热是一种能源矿产,已在《可再生能源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予以明确。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不同的是,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中,水是重要载体,因此还需遵守《水法》。此外,地热管理还涉及自然资源、水利、能源等部委,国家层面管理分工还尚不明确、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具体到地方,管理主体不明也常常造成有关规定“一地一策”、政出多门,各地地热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现象,真是所谓的“九龙治水”。
国家地热能中心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建议,借助国家机构改革的机遇,彻底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抓紧出台《中国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管理办法》。此外,还应该加大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完善价格机制,发展绿色金融。
对此,赵丰年也表示,地热行业应该由行业协会牵头,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出一些促进产业发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解决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问题。此外,他还表示,要解决多头管理的矛盾焦点,重点在于解决地热行业推行回灌标准的实施和认证问题。回灌标准实施了,回灌问题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虽然我国地热技术总体成熟,但砂岩经济回灌、干热岩商业化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中低温高效发电、热泵核心部件、高效换热、防腐防垢等技术装备也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一定程度限制了产业有序发展。
此外,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多数项目失败主因是不重视地质勘查工作。这种不重视不仅是政府对于地热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不足,而且还与地热发展初级的项目质量差、高风险高投入有很大关系。对此,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李宁波表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做好基础勘查评价工作,为释放市场需求提供支持,在现有地热规划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精度和广度,开展系统的区域调查评价工作,进一步查明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尤其在资源潜力区和空白区,制订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方案。但地热行业在项目审批前,也必须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研究多种投资建设模式,降低成本及风险。
鼓励创新投资模式
初期投资高、勘查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致使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差。因此,地热行业还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对于投资资金的问题,李宁波还表示,国家可以适当地加大地热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力度,强化基金及资金监管力度;逐步推进并完善能源、资源税收体系,在实施初期对地热用户补贴,培育市场,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由向市场“输血”转为市场自身“造血”。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创新投资建设模式。
此外,赵丰年还建议,与新能源投资基金建立更加密切的交流对话机制,加强与资本的合作,保持资金的持续投入;提高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质量,选择优质资产,争取政策加快上市,保证投资回报和收益,进一步吸引投资。
打造一流产业
事物的发展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盲目发展,有计划、有规划,新事物一定会朝着好的发展方向。地热作为一种新能源,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论坛会上,曹耀峰表示,我们应从源头上谋篇布局,做好地热产业的规划,走科学化、高端化、智能化的路子,把我国的地热产业打造成一流产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美好生活多做贡献。
他建议——
一是规划布局。从时间布局上说,2035年以前,以供暖为主、发电为辅,把握“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和“雄安新区”等重要发展契机,以地热供暖为突破口,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助力雾霾治理,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地热产业的认知度。此外,还应该抓紧攻关干热岩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为今后地热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可在个别地区率先试点突破,形成示范工程,待条件成熟后再大范围推广。2035年以后,随着干热岩开发技术的突破,地热供暖与地热发电齐头并进。从空间布局上说,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地热供暖,助力推进清洁取暖;西部地区,重点推进地热发电,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清洁能源;夏热冬冷地区,整体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热开发利用合作。从产业布局上说,示范工程带动区域发展。比如,雄安新区地热开发利用驱动京津冀,辐射华北地区地热产业整体发展;产业链多向延伸,比如,纵向延伸地热产业链,实现地热资源集约化利用,横向延伸地热产业链,倡导“地热+”。
二是战略举措。把握发展机遇,全面开拓市场;加大勘查评价力度,构筑产业发展资源基础;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速人才培养,助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战略目标。基于我国地热资源禀赋,梳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对地热产业市场空间的促进作用,参考新能源产业全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我国地热发电、干热岩发电的近期、中期以及长期发展目标。
四是预期实施效果。我国地热产业资源基础雄厚,如果好好规划布局合理,可以有效促进产业规模发展,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总之,发展地热产业不仅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国家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以及对增加就业均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日本可燃冰商业开发前景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