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8-09-05 10:01:26
热度:

三门峡水利枢纽: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桀骜不驯的长河哺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因善淤、善决、善徙成为华夏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第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桀骜不驯的长河哺育了华夏文明,同时也因善淤、善决、善徙成为华夏民族的心腹之患。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黄河防洪、防凌、供水、灌溉、调水调沙等社会公益性任务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9月3日,“壮美黄河行暨2018网上看河南”采访团来到“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感受它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

1960年,一座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巍然屹立于大河之上

1957年4月13日,新中国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控制性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于1958年12月成功截流,到1960年9月下闸蓄水,高质量完成了大坝的兴建。一座主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坝顶高程353米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巍然屹立于大河之上。

据了解,三门峡水利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与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黄河中游河段的下部,控制流域面积68.8万km2,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水量的89%,沙量的98%。控制了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和龙门至三门峡区间两个主要洪水来源区,对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第三个洪水来源区的洪水能起到错峰作用。

目前,经过改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共有27个泄洪排沙孔洞(管),315米水位下的泄洪流能力达9701立方米每秒。

减少自然灾害,保证下游群众安全

水文显示,1964年以来,三门峡以上地区曾6次出现流量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三门峡水利枢纽及时采取措施,削减洪峰,有效减轻了下游堤防负担和漫滩淹没损失。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以来,确保了流域大洪水期间黄河下游大堤不决口,有效避免了黄河下游沿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巨大损失。

黄河凌汛,历来是威胁黄河下游河道安全的主要灾害,解放前因凌汛决堤而泛滥成灾的事,几乎年年发生,决口之处几百余里一片汪洋,冰积如山,水势汹涌,淹没村庄,给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三门峡水利枢纽投入运用后,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下游防凌的主要措施由以前的以防、破、分为主发展到利用水库以调节河道水量为主的新阶段。水库投运后,黄河下游出现的严重凌情有6次,通过三门峡水利枢纽控制下泄流量,使下游河道水量在冰盖下运行,由“武开河”变为“文开河”,均安渡无虞。

支持抗旱供水,保证周边城市供水需要

2014年春夏,河南大旱,豫西明珠三门峡,亦遭遇1951年以来罕见旱情。提供生活用水的灵宝市卫家磨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居民用水出现了无水可供的严峻局面。为化解危机,根据黄河防总调度三门峡水库自8月3日起应急抬高水位运用,达到水厂取水口高程,支援三门峡市应急抗旱供水,保障三门峡市城乡引黄供水基本需求黄河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运用以后,每年利用凌汛和桃汛蓄水,为下游春灌保持了约10亿立方米的蓄水量,下游春旱时可使河道流量增加300立方米每秒,是下游沿黄地区可靠水源。

三门峡水库向水库以下沿河城市和胜利、中原油田等地的供水,每年可使供水地区增加2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同时,还多次为河北、天津及青岛供水,极大满足这些地区农业、工业、居民用水需求。

减少煤炭燃烧,保证河南电网稳定运行

三门峡水电站第一台发电机组于1973年12月26日并网发电,四十多年来,为河南电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自并网发电之初至2017年底,三门峡水电厂共发电502亿千瓦时。在枢纽改建过程中,为合理利用原有机坑和水资源,先后共安装发电机组7台,经过多次增容改造后,至2017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

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三门峡水电厂的清洁能源有效缓解了豫西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水电厂发挥水电机组开机程序简单增减负荷快的优势,担负着河南电网的主要调峰、调频任务为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50多年的运用,三门峡水库形成了200多平方千米水域,为维持本区域生态平衡、调节地区气候、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库区湿地滩涂及水域饵料丰富,为候鸟栖息、生存提供了极佳的环境,是候鸟迁徙停歇和越冬的天然场所,是国家珍禽白天鹅、鹤类等的栖息地。

近年来,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临这里越冬,三门峡库区也已成为了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中国大天鹅之乡。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而设立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三门峡市,一直以来,与三门峡水利枢纽相伴相生。

60年来,三门峡水利枢纽为促进三门峡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1992年起,依托黄河、依托三门峡水利枢纽,“天鹅之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黄河为媒介,开展丰富多彩的经贸、文体、旅游活动,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和经济贸易快速发展。

新时代在治黄体系发挥新的使命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三门峡水库的防洪、防凌运用方式有所调整,但仍承担重要的防洪、防凌任务。根据2014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函[2014]44号),三门峡水库是黄河干流具有防洪防凌任务的骨干水库。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河口村水库联合调度,承担黄河下游防洪任务,三门峡水库防洪运用水位335m,相应库容56亿立方米;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承担下游河段防凌任务。

陕西古贤水库建成后,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更加完善,干支流水库联合调控效能更加显著。三门峡水库作为黄河防洪减淤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的干流控制性工程之一,在黄河防洪和调水调沙运用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对泥沙的调节作用,不仅对黄河下游减淤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调整小浪底水库淤积形态、延长小浪底水库使用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