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梅新育:简析中美磋商结果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8-05-22 14:08:47
热度:

梅新育:简析中美磋商结果华盛顿当地时间19日,中美经贸磋商一纸联合声明,宣告历时两个月的2018中美贸易战就此告一段落,双方不会相互加征关税。由于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中美贸

华盛顿当地时间19日,中美经贸磋商一纸联合声明,宣告历时两个月的2018中美贸易战就此告一段落,双方不会相互加征关税。由于中美两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中美贸易战举世瞩目,这个结果肯定让中美两国的许多贸易伙伴都松了一口气。这些天来,从外资机构、外媒到驻华使馆外交官,我接待的来访客人中不少就是希望听取我对中美贸易战影响、走向的看法。

中美双方达成共识,这个我并不意外,因为从一开始,无论是与同行探讨,还是接待咨询、采访、发表文章,或是在有关部门讲座,我一直明确认为,这次中美贸易战最后双方相互妥协达成共识的概率有八成(本公号文章链接:梅新育:与贸易战共舞)[①];没有料到的只是这一轮便能谈妥,我本以为还要继续折腾一两个回合。审视联合声明全文,我认为,这个结果对我国虽然不是很多人所期望的最优,但属于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也能实现的次优,守住了我方不可退让的三大底线:

以中国扩大进口的积极主张缓解贸易不平衡,而不是中国减少出口的消极主张;

没有设定美方当初提出的“中国削减两千亿美元贸易顺差”指令性计划指标;

没有扼杀《中国制造2025》,维护了中国追求产业升级、自我发展的权利。

至迟从2016年特朗普竞选时起,我就一再强调,我很理解特朗普希望缓解、消除美国财政/贸易孪生赤字的心理,也希望改善美国宏观经济平衡,因为美国在中国的海外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保证其宏观经济不至于过度失衡,我们才能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这个大市场。也正如前文曾经指出的那样,要化解中美贸易不平衡,中方提出的扩大进口积极主张优于美方提出的中国减少出口消极主张,因为前者的效果是保持、增强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为美国产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为美国工人、农民、白领创造更多的面向中国市场的就业机会;后者的效果则是直接减少中国市场的购买力,进而导致美国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发展空间缩小,美国工人、农民、白领面向中国市场的就业机会减少。

进一步审视联合声明中提出的中国扩大从美国进口两大重点领域——农产品和能源,可以看到,这是符合双方共赢原则的,也是我方一直提倡的,特别是能源领域。

至迟从2009年以来,我就一再主张发展中美能源贸易合作,特别是开发、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并向企业界人士宣传该领域存在的商业机会,在特朗普竞选胜出之后对此主张尤甚,在报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中美能源合作需避免单向思维》,《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23;

《液化天然气应是能源进口发展重点》,《21世纪经济报道》,2016-4-14;

《美国放宽油气出口与华双赢》,《香港经济日报》,2015-6-25;

《中美能源市场存在共同利益》,《21世纪经济报道》,2017-4-12;(梅新育:中美能源市场共同利益)

《走出“中必输”思维看中美合作》,《环球时报》,2017-5-15;(本公号文章链接:梅新育:中美经贸合作无关“中必输”)

我为什么主张扩大进口美国油气?因为此举能够同时满足中美双方利益。作为全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中国利益在于获得稳定、廉价的进口能源供给,特别是要最大限度缩小、消除中国能源价格与其它主要工业化国家能源价格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源头消除开放经济环境下可能损害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因素。作为兼具世界数一数二石油天然气生产国、最大消费国双重身份的美国,美国的利益在于既要保证价格足以使其油气生产企业能够可持续运营,以确保其“能源独立”,又要为其下游产业、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廉价的能源供给。中国扩大进口美国石油天然气,恰恰有助于同时满足中美双方的利益。

中国扩大进口美国能源的利益,在天然气贸易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这些年来全球和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一直快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尤为迅猛。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国务院2017年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计划至2030年将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到15%,但中国天然气消费面临资源和价格双重约束:

美国是全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美国能源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国天然气储量高达78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此前认定的世界天然气储量第一大国俄罗斯的47.57万亿立方米。自从“页岩革命”爆发以来,美国页岩气生产爆发式增长,使得美国迅速成为全球天然气价格的洼地;东亚天然气消费者则不得不承受国际天然气市场长期存在的“东亚溢价”的负担,东亚市场天然气价格高时可达北美市场6倍左右。如表1所示,从2012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欧洲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美国天然气价格的1.8—4.1倍,东亚价格(以日本价格为基准)相当于美国的2.7—5.9倍。这种情况导致中国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不得不承受数倍的能源成本劣势,而且激励了中国制造业向美国转移产能,以求获取其廉价油气能源、原料供给。

由于储量、品质、开采成本等资源禀赋不如海外其它主要石油天然气生产国,过度强调能源自给只能抬高中国下游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降低其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进而动摇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天然气国内产量更是根本就跟不上国内消费量增长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扩大进口品质更优、成本更低的海外油气,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原油更是已经连续两年(2016、2017)减产而进口连年猛增,今年第一季度国内原油产量继续下降(参见表2)。在各类能源中,天然气进口增长最为迅猛。

2017年,中国进口原油4.1957亿吨,相当于同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的2.2倍,同比增长10.1%,是全世界第一原油进口大国,进口额1623.28亿美元,同比增长39.1%;

进口成品油2964万吨,同比增长6.4%,进口额144.86亿吨,同比增长29.8%;

进口天然气6857万吨(按1吨天然气等于1390立方米折算合9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6.9%,进口额23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1.2%。目前中国是天然气第二进口大国,预计不久就会超过日本跃居第一天然气进口大国。

那么,我们油气进口量如此巨大,现在又要增加进口美国油气,是否会损害我国能源安全?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会损害我国能源安全,反而有助于改善我国能源安全,在天然气贸易上表现尤为显著。

为了改善自己在能源进口贸易中的谈判地位,中国需要推进油气进口来源和方式多样化,管道油气和海运油气并举。而且,如果说小进口国无法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那么,作为一个进口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去年高达4亿余吨、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进口国,中国完全可以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这样,在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已于2016年中期投入使用、美国原油和液化气能够以有竞争力成本进入东亚市场的情况下,增加从美国这个新供应方的进口,毫无疑问有助于遏制传统供应方的要价。

特别是天然气贸易,输气管道固定资产投资浩大,涉及规模巨大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而提高了其复杂性,且因资产专用性强而更容易遭到途经国家不可预测风险因素干扰;液化天然气(LNG)则不涉及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产专用性相对较低,运营相对灵活,因此,进一步扩大液化气进口对中国改善天然气贸易地位不可或缺。在全球市场上,由于管道天然气出口国要价过高,且围绕管道走向的政治斗争不确定性过高;天然气液化技术的进步则在快速降低其成本,提升其与管道天然气的竞争力;结果是液化天然气市场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天然气市场总体增速。

由于国际天然气市场长期存在“东亚溢价”,东亚市场天然气价格高时甚至可达北美市场6倍左右,进一步刺激了东亚液化天然气贸易的快速增长。目前,在中国等东亚经济体天然气进口贸易中,液化气所占地位已经大大高于其在全球天然气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中国2017年进口的6857万吨天然气中,液化天然气占3813万吨,同比增长46.3%,气态天然气(管道天然气)3043万吨,同比增幅只有8.8%。如果中国能够从美国这个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价格洼地大量进口液化气,一方面有助于压低包括中国在内东亚市场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抬高美国国内市场过低的天然气价格,中美能源价差缩小、甚至消除,既能减轻、消除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劣势,又能削弱中国制造业向美国转移产能以获取其廉价油气能源、原料供给的动机。

那么,扩大对华油气出口是否就会因此而损害美国的利益呢?不是的,中美油气贸易不是这样的零和博弈,美国也会从扩大对华出口油气中获取多方面收益。显而易见的收益是大幅度增加油气出口收入,美国经济界对此期望不低。前几年,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就断言,由于“页岩革命”,油气出口将成为美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如果不能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美国油气出口增长前景就是黯淡的。

其次,打开规模巨大的中国出口市场,美国油气产量增长,将有助于分摊油气产业巨大的固定成本,进而降低美国油气产业的平均成本,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收益能力。对于石油天然气这种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

同时,对于美国而言,也不是国内油气价格越低越好,因为过度的低价将导致其国内油气生产企业难乎为继,最终损害其“能源独立”战略。通过打开中国出口市场,抬升美国国内油气价格,有利于保证其油气企业可持续运营。

在实践中,自2016年美国恢复原油出口以来,中国进口美国原油数量已经猛增,从而收到了抑制亚洲市场油价、扩大美国出口、减少美国过多原油库存的效果。根据美国能源署(EIA)数据,2016年11月,中国自美国进口原油数量开始增长,当月达到200万桶;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8165万桶,占美国出口总量的20%,进口额近40亿美元。

正因为如此,特朗普上台以来,能源迅速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头号开拓重点。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双方签署2535亿美元经贸合约,其中与能源相关者超过1600亿美元,占比高达65%左右,主要包括4个大项目:

中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能)与西弗吉尼亚州签署《页岩气全产业链开发示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向西弗吉尼亚州的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投资837亿美元;

中国石化、中投海外、中国银行和阿拉斯加州政府、阿拉斯加天然气开发公司(AGDC)签署中美联合开发阿拉斯加LNG项目谅解备忘录(MOU),涉及金额430亿美元;

山东南山集团与美国乙烷公司签署《乙烷购销协议》,金额260亿美元;

中国石油与切尼尔能源公司签署《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切尼尔能源有限公司关于LNG长约购销的谅解备忘录》,金额110亿美元。

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上述能源合作项目应该是受到了一定影响;这回中美达成共识,贸易战休兵,相信这些项目会重新启动。同时,各能源输出国也需要铭记,作为一个进口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进口国,中国完全可以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在中长期内,任何一个大供应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企图向中国索取过高的要价而反复拿捏中国,结果都只能是“五心不定,输个干净”,使得自己在这个增长最快、未来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市场上自我边缘化。

1973年,欧佩克国家供给了西欧能源消费的93%;由于阿拉伯国家对西方一度实施石油禁运和油价暴涨,到1983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63%,欧佩克占西欧石油进口总量比例下降到了45%,来自北海、墨西哥、苏联等地区的油气取而代之。[②]在1980年代中期以来延续逾15年的熊市中,欧佩克国家创巨痛深,在主要能源市场上地位大幅度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这回以扩大进口方式化解中美贸易失衡与贸易战,不等于这回达成的联合声明在具体执行中不会遇到磕磕绊绊,也不等于联合声明中没有明确指明的我们关注的那些经贸问题(如中兴问题)就会烟消云散,更不等于中美经贸争端会就此消失。相反,在这次中美贸易战爆发初期,我就声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与其它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的形形色色贸易战不会断绝;昔日的北美印第安部落“与狼共舞”,我们则要与贸易战共舞。在这里,我想再次重申。

为什么?除了其它贸易伙伴与中国之间都会存在的这样那样经济利益争端外,还因为山姆大叔是个守成霸权,占据国际经济政治霸主地位已经70余年,因此必然格外警惕防范新兴大国挑战其霸主地位。而中国不仅是新兴大国,而且种族与美国不同,社会制度与美国不同,文化传统与美国不同;相应地,在山姆大叔眼里,中国的挑战也就格外巨大,格外需要防范遏制。

不仅如此,就当前而言,在近二十年来的美国总统中,特朗普最重视重建美国实体经济部门,其政治基础也最倚重美国实体经济部门,而且企图通过贸易保护重建美国实体经济部门产业链,在对外谈判中赌徒个性也格外突出,格外喜欢玩弄那种一开始就把谈判对手逼到悬崖边缘的“交易的艺术”,所以搞出对500亿美元进口额加征关税的大招,这在以前的美国总统中是不可想象的。

展望未来,美国选举年、经济萧条年也是中美贸易战高风险年。今年正值中期选举年,美方对中国搞出了这场贸易战;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而且按照美国经济周期运行规律,2020年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萧条,甚至再次爆发次贷级金融危机,届时中国很可能将再次面临超大规模中美贸易战。对此,我们应当做好足够思想准备。

作者: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