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炯:中资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建设的基础性逻辑
查道炯:中资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建设的基础性逻辑编者按:2018年4月26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以
编者按:2018年4月26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委会、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以“未来能源•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18(第十四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先生作致辞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演讲实录整理摘编:
“一带一路”是时讲时新的话题,今年五周年,作为学者我来分享一些我个人的观察。现在“一带一路”国内原来说沿线的国家现在不用这个词了,而是用“相关”,“线”的概念被模糊了。对于相关很多的问题,包括一些国家管理模式下,最近中兴和伊朗和美国遇到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并不是一家中兴的问题,跟能源建设也相关,包括合法性是个重要的方面。
“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不管是穷是富,怎么请他进来这方面的需求、要求和期待远远高于怎么到他的国家去,到国外还分去哪些国家,比如去伊朗受到美国管制的干扰。
作为学者一直在开会说这些事,“一带一路”基本上属于三种情况,一种是全球有不少先入为主的看法,包括联合国、UNDP、开发银行和国内的机构也在做相关的工作,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哪些是“一带一路”项目,哪些不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基本的思想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是扶贫,但是有利于减贫,有利于以人为基础的发展。比如斯里兰卡存在的对中国人的观点,我们去国外调研说了一个故事,中国人一定要有自信,有人指责你是殖民主义,如果对比美国、欧洲的殖民主义,以前到老挝、越南做了什么事,包括美国的投资和援助,中国是唯一的,在国内到国外真正为穷人着想,老百姓是看在心里的,这才是基础设施为导向工程真正的社会的基盘,所以要有自信。
往往讲“一带一路”只想着到国外去,去扶贫,去其他发展中国家去,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我们得把“一带一路”项目放在全球能源地缘政治环境下看,包括国际燃油,更重要的是美国参与了出口。市场经济是重要的。美国在出口去向国的选择上,还是国家外交工具的使用,美国政府作为外交还是要干预的,不同地区合同形式也不一样,美国不支持世界银行,也不支持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火电项目,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和资金出口,跟我们之间在一些有资金有技术需要有设备需要间是竞争的关系,所以要看清楚这一点。
巴黎气候协定也不因为美国的退出就不是事了,一定是个事,而且形式上美国真要履行法律手续退出是2019年的事,它随时可以回来,全球跟气候的谈判美国从来不缺位,而且来的人说的事并不少,它并没有退出,宣布要退但是没有启动退出的法律程序,也不是想退就可以退。
国家自主贡献,要钱。气候应对谈判有资金的一面也有其他的方面,这需要有共识,这是竞争也是机会,控制气温的上升是大的背景,怎么做是推动国内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这是本质追求,在中国是这样,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非要去其他国家发展火电,历史上有一段说法,为什么搞“一带一路”?因为中国有过剩产能,哪些是过剩的?哪些是劣质的?历史上承接了其他国家劣质和过剩产能,不要写中国崛起做论文,我的学生永远不写一篇论文“庆祝中国崛起”,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所有的产品进口里边第一位的是回收品就是“垃圾”,2017年进口这么多的东西,芯片、石油、粮食,按照物品排序,2017年中国进口垃圾里边包括可以拆卸的,有合法和非法的问题,2017年垃圾进口占所有进口里边的第六位,如果第六位是牛奶和饼干更好,我们也要看到别国也不需要你的垃圾,不能以过剩产能为理由。
去其他国家做能源还有一个方面就是OECD的规则,刚刚罗先生发言非常好,给了合法性的理由让我们少了阻力,包括财务政策、如何用贷款,OECD的规则也要借用,毕竟中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穷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追求更高的标准,“一带一路”显然有政治上的风险、财务和其他的风险。今年是“一带一路”五周年,“一带一路”项目有很大的空间,企业才是应对政治风险的主体。因为政府只是搭桥,戏怎么唱是你的问题。商业行为是短期的,逻辑上成立的整体上发展蓝图并不意味着中资不管是私企还是国企还是大型或者小型企业,并不意味着中资具体的国别、行业项目上有优势,因为对方是可以选择的,逻辑是基于基础的认识,不能因为政府间反复推动、高层反复的重视就一定可以成事,不见得,对方也是有选择的。也要看到政府高层沟通很重要,但是领导人的执政周期并不一样,相互之间的承诺需要靠底层去衔接和推动,一个国家项目做好要自下而上地去了解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政府的想法是什么,有什么优惠,前方使馆打开门了没有,包括找联合国的机构一起去,应对风险必须是自己而且是自下而上的,领导人执政周期不一样,咱们国家顶层答应的事底层不一定干,法院判的东西不是还有执行厅嘛,不管这些国家是不是认可“一带一路”,即便是认可也要看到对那个国家那个社会外资来源是非常多的,不光是中资,大家都去竞争,而且选择是双向的,你可以选择他,他也可以选择你,没有优待你的义务,基础设施也要涉及到政治,不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社会都会像中国这样政府社会高度一致来追求发展,比如拆迁在中国是可以忍受的,在国外是不可以忍受的,我们跟政府部门去国外看过很多纠纷,几十年拆不下来的情况都有,其中还有宗教的问题。
我们去论证一个项目的逻辑,不能说我们政府领导了。中资企业去国外跟人家谈判一个项目,最冒犯对方的说法就是落实我们领导人和你们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共识。我去过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和他们聊,不是有这么个红头,总理、副总理就底下落实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参与项目所在地能源的自我供应能力建设,不是为了“一带一路”也不是为了别的。还有地缘政治,要淡化国家和国家之间政治贡献这类的说辞。
企业的风险管理,不是话说给自己听,也不是写个风险管理报告。首先要了解投资目的国国内的政企关系、投资项目族群关系。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历史,很多国家跟殖民地的总署国之间有关系,商业的传统是殖民地总署国。华人社会是双刃剑,有时候可以帮你,有时候可以坏事。我们在国外企业的形象主要是由竞争统一市场的第三方建构,当地做得怎么样有人说你歪你也不能堵他的嘴,所以尽可能把自己做好。
我是作为国际政治的学者来分享我的看法,参与境外能源项目建设基础逻辑应该是,为项目所在地提高自我供应的能力,不是为了中国能源安全,更不是为了把全球什么事情做好,就是把当地的事情做好,项目终极受益人是当地人民,企业立项的就是当地企业,而不是什么代表中国政府,不是为大国关系做贡献。做好境外政治风险竞职调查,应对风险是企业自己的事而不是政府间的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