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LNG进口展望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8-03-16 19:00:13
热度:

中国LNG进口展望2017年,中国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LNG进口量自2012年以来再度超过管道气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升至21%。预计未来几年,中国L

  2017年,中国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LNG进口量自2012年以来再度超过管道气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升至21%。预计未来几年,中国LNG进口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接收能力整体充裕、季节性紧张,进口主体更加多元,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仍起到领军作用。建议国家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统筹采购接收环节和加快接收站审批,以增强LNG进口动力、优化LNG进口效率和提升LNG进口能力。

  展望中国LNG进口形势:

  第一,LNG需求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凭借在化石能源中最清洁和在广义清洁能源中最可靠的优势,天然气在居民、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利用将继续扩大。未来几年,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有望接近10%,消费量在2020年达到3080亿立方米左右。

  与此同时,天然气行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也很突出,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不足,并且短期内难以改变。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前天然气管道里程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均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即便目标顺利完成,我国储运调峰能力仍然落后于其他天然气利用大国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和我国国土面积相当的美国。

  作为解决上述矛盾的重要手段,未来几年中国LNG进口势必快速增长。预计LNG进口量在2020年增至5000万吨左右,占消费的比重升至23%。随着中俄东线投产、中亚管道气增加,LNG进口在2020年后将小幅放缓,但仍保持5%左右的年均增速,帮助中国向全球LNG最大进口国迈进。

  第二,LNG接收能力整体充裕,但冬季较为紧张。自2006年首座LNG接收站投产以来,中国LNG接收能力保持着20%以上的年均增速,在2017年达到5940万吨/年,是当年LNG进口量的1.5倍。如扩建和在建项目顺利进行,中国LNG接收能力有望在2020年超过7000万吨/年,剩余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

  但在LNG接收能力整体充裕的情况下,季节性紧张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在刚过去的冬天,国产LNG工厂的开工率因气源限制普遍下调,以大连、唐山为代表的北方LNG接收站的进口量却在逼近设计能力。全国进口LNG槽车供应量也因此超过了国产LNG工厂供应量,进口LNG成为应急调峰保供主体力量,在沿海市场的销售半径进一步扩大。即便如此,市场供需缺口仍然没有被填平。未来几年,考虑到“煤改气”有序推进、进口LNG合同更加灵活和进口管道气仍有可能波动,LNG进口的季节性特征将越发明显,冬季供需矛盾有望持续突出。

  第三,LNG进口主体趋向多元,但仍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领军。一方面,LNG进口商趋向多元。随着多个合同上马和国内市场转向宽松,2015年以来中国新签的LNG进口合同几乎全部由包括新奥、华电等在内的新兴买家锁定。另一方面,LNG接收站的所有者趋向多元。根据IHS数据,中国LNG接收站的所有者数量从2006年的10个增加到2017年的31个,到2023年将进一步增加到39个。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领军作用短期内不会动摇。首先,在不考虑新增合同的情况下,我国LNG进口合同量在2020年将达到4500万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合计占比较2017年有所下降,但仍达96%。其次,除了合同量上的绝对优势以外,中国石油和美国切尼尔公司在2月签署了正式合同,成为新型LNG进口模式的探路者。

  再次,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引领全国LNG接收能力提升。2006年至201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所拥有的LNG接收能力年均增速达到35%,占比从2006年的33%升至2017年的59%。虽然LNG接收站的投资和所有者数量都在增加,未来几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LNG接收能力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并贡献2023年前全国新增LNG接收能力的60%。同期,电力企业LNG接收能力保持高速增长,城市燃气、金融公司较为平稳,贸易、外资企业则明显放缓。

  结合未来中国LNG进口形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增强LNG进口动力。由于进口气价格倒挂,近年来LNG进口企业背负着较大压力。考虑到冬季天然气供需矛盾将持续突出,“非居民补居民”等交叉补贴定价手段将越发不利于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短期内在LNG进口环节给予一定的财税倾斜,实现居民和非居民气价并轨;中长期要实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上海、重庆等交易中心形成非居民用气价格,及时调整居民用气价格并形成季节性差价,以期从根本上刺激LNG进口和储气调峰能力建设。

  其次,统筹采购接收环节,优化LNG进口效率。未来几年,我国LNG采购和接收主体向多元化迈进。在资源采购环节,买方多头竞争极易推涨进口成本,而买方合作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还能更有效保障冬季供应。建议一是统筹有序开展LNG采购与贸易,着力避免进口企业多头竞价局面,鼓励进口企业形成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尝试联合采购新模式;二是支持和推广联合供应和应急机制,将2017年冬季“抱团取暖”的互联互通模式扩展到LNG接收和船运领域。

  最后,加快接收站审批,提升LNG进口能力。我国LNG接受能力整体充裕,但冬季较为紧张,且经常出现LNG船靠岸困难情况。建议一是加快LNG接收站的审批程序,在填海造陆和浮式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二是督促地方海事等部门加强改善港口通航环境,提升大型化船舶靠泊能力,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适当放宽恶劣天气下的船舶进出港标准。(文/王新哲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所经济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