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作战图初步绘就
蓝天保卫战作战图初步绘就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确定具体战役,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确保3年取得更大成效。环境保护部对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
制定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确定具体战役,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确保3年取得更大成效。环境保护部对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接下来的蓝天保卫战如何开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围绕“四个明显”治理大气污染
新的一年,中央提出下一步治气工作要围绕“四个明显”展开,即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这也是制定三年计划的目标所在。
“四个明显”为下一步大气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首席科学家柴发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大气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但挑战依然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应对仍需重视,尤其是中部省份大气污染防治压力仍然较大。
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达标的仅占29%,其中98个达标城市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及福建省,基本为我国南方地区及沿海城市,240个不达标城市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成渝等区域。
“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区域大气容量小、地形地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工业企业呈粗放式发展、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区域污染排放强度高等。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其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水平约为全国平均排放强度的3倍~5倍。”柴发合说。
每个地区的特点不一样,打法战术也不一样
除了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地区之外,汾渭平原、成渝地区将成为未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
每个地区的特点不一样,打法战术也不一样。例如,汾渭平原和成渝地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好,燃煤使用量大。汾渭平原还显著受扬尘和生物质燃烧排放影响,这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有明显区别。而川渝盆地“散乱污”企业多、空间分布面广、不同地区污染来源也不同。
同时,汾渭平原、川渝盆地、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地区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治理经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书肖对记者说:“汾渭平原的大气污染立体监测、污染源排放清单和动态源解析等工作仍很欠缺,环保部门宏观调控能力和环保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川渝盆地内监测网络布设不完善,就四川省而言,其4个超级站全部位于成都,导致对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污染特征和成因了解不足。”
对此,王书肖建议,应尽快在这些地区开展系统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污染特征观测、区域传输等相关研究,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建设、动态污染源清单编制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
“这些地区各具特色,治污路线不能完全照搬,但可以借鉴京津冀地区‘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服务与监管模式,‘量身定制’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王书肖强调。
要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
环境保护部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要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2017年京津冀空气质量好转,散煤治理功不可没,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下降了20%左右。蓝天保卫战要取得胜利,散煤治理依然是重点。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中明确要求,“2+26”重点城市到2019年清洁取暖率要达到90%以上,县城和城乡接合部达到70%以上,农村地区达到40%以上。柴发合说,2018年双替代400万户的重点区域仍以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为主,除了双替代取得较好效果的12个试点城市外,其他城市也要逐步有序全面推行双替代工作。据了解,2018年,北京计划完成45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
整治“散乱污”企业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要措施。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取缔散乱污企业6.2万多家,主要污染物减排明显。2018年北京力争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河北也对清理“散乱污”企业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加大清理整治力度。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3月1日起全面实行,与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对比,国家对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排放要求。这意味着,三年作战计划的前奏战已经打响。
柴发合说,接下来,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把稳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成果和高架源稳定达标排放作为坚守阵地,把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重污染天气妥善应对作为重要突破口,加强联防联控,严格执法监管,强化督察问责,将之前大气污染防治好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