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废弃桃枝搭建起“生态桥”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8-01-24 10:33:32
热度:

废弃桃枝搭建起“生态桥”一根桃树枝何以激发起全区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在北京市平谷区,一项以资源化利用“树枝子”等废弃物为突破口的“生态桥”治理模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情参与。通

一根桃树枝何以激发起全区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在北京市平谷区,一项以资源化利用“树枝子”等废弃物为突破口的“生态桥”治理模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情参与。通过制度创新,让人头疼多年的农村农业废弃物,不仅得到高效处置和利用,而且以技术创新实现了环境治理和土壤改良。

从“废桃枝”变“黑土地”

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的果农胡殿文万万没想到,种植大桃20多年来都头疼不知如何处理的废弃桃枝,现在竟然可以直接兑换价值不菲的有机肥。他高兴地赶紧把自己地里的树枝全都送了过去。

废弃桃枝不仅困扰着像胡殿文一样的村民,也是多年来制约平谷实现绿水青山的棘手难题。作为北京最大的果品基地,“平谷大桃”这张响亮名片背后,也承担着快速发展带来的烦恼。

当地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平谷区共有果园38万亩,每年产生的树枝、树叶等废弃物达到20万吨以上。走进村里,田间地头到处能看到随意堆积的枝杈,有些果园废枝叶被焚烧、养殖业产生的污水横流,对农村环境和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安全隐患尤其突出。

为了在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2017年平谷区提出了“生态桥”治理模式,运用市场化方式,引导生产企业或合作社成立公司,将果树园林枝条、畜禽粪污、蔬菜植株残体等农业废弃物集中进行资源化处理,通过创新技术生产为绿色优质的有机肥,按比例与农民置换桃树枝等废弃物,再度还田生产,不仅改良土壤、美化生态,还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参与到树枝、秸秆等废弃物的收集中。刘家店镇镇长刘晓东说,有的村里村民还在村委会集体签字,保证将树枝送到工厂,换回有机肥改良土壤。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所谓“生态桥”,即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农户四者之间的协同共治,打通各主体间政策、技术、信息等“断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科研支撑、村级组织、农户参与”的运营模式。

走进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可以看到醒目的绿色大棚——“平谷生态桥工程试点基地”,不时有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主动送来桃树枝,1吨树枝可以换1吨有机肥。这些枝条被送入机器加工成粉末状,再与禽畜粪便或沼液沼渣混合,发酵成有机肥。

“这不是简单的农业循环项目,而是一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工程。”北京市平谷区副区长李永生说,这种探索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治理难题。

新模式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刘晓东说,截至目前“生态桥”工程共收集处理农业废弃物2.65万吨,生产优质有机肥5570吨,并全部发放回农户还田利用。这些肥料经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多次检测,均达到有机肥国家标准。与同类有机肥相比,这些肥料不仅有机质高出近30%,成本也仅为其一半。

制度供给创新治理模式

和胡殿文一样,自从听说了“生态桥”的政策,越来越多村民参与进来。胡殿文说:“现在村里越来越干净齐整,我们也省下了买化肥的钱,一开春我就把这新肥用进地里。”

“生态桥”治理模式的成功试点,背后是一系列不断完善的制度供给作为支撑。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局介绍,政府以资金“拨改投”为纽带,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将所得利益用于返还社员或企业扩大再生产,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探索打通了农业生态化生产的多个链条。

2018年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继续拓展“生态桥”运用领域,从农业废弃物处理推广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提高基层生态综合治理水平。

李永生说,今年平谷“生态桥”治理工程力争辐射17个乡镇,2018年12月底前建成东部和西部两个果树园林枝条消纳基地,年设计生产能力共计10万吨。

一根桃树枝的制度供给,解决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开启了农民生态意识的“最初一公里”,不仅增强了京郊农村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更探索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