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屏障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7-12-12 09:35:11
热度:

构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堪称我国流域治理的典范。从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南水北调沿线有关省市及中央有关部门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步推进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堪称我国流域治理的典范。从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南水北调沿线有关省市及中央有关部门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步推进增绿、治污和产业转型,不断把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向新高度,构建起生态大屏障,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流

2017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3周年的日子。

3年来,长江水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多地的主力水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累计调水超过100亿立方米,沿线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5310万人喝上了南水北调水;3年来,南水北调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监测数据显示,使用南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每升380毫克降至现在的每升120至130毫克;3年来,北京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同比上升0.53米,天津市地下水位累计回升0.17米,河北省利用南水先后向滹沱河、七里河生态补水0.7亿立方米。

增绿:建设千里绿色长廊

深冬时节,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水库陶岔口大坝上远眺,清澈的丹江水缓缓通过水闸,干渠两侧生态林枝繁叶茂,形成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护送着丹江水一路向北流去。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河南省淅川县是守护丹江口水库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构筑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屏障”,淅川县重点建设环库生态圈、环城生态圈、主干公路沿线、主要河流两岸绿化带,加强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目前淅川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3%,丹江口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2%,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县。

从陶岔渠首到京津大地远距离调水,水质安全是成败的关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全长1432公里,基本都是露天明渠。为保障中线干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2014年5月15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印发《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线生态带建设规划》,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管理区、一级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建设“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加强林地生态林建设、耕地生态农业建设、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在红线范围内竖起绿色保护网。经过近3年的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防护林带建设长度634公里。

3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南省已绿化干渠580公里,万木森郁的美景在千里干渠上随处可见。丹江口水库库周1公里范围内建设环库生态隔离带,开展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建设围村围镇防护林,并在保护区其他耕地上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从根本上解决库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地处汉江发源地陕西秦巴山区的安康市,加强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从根本上恢复山区植被。2017年,安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断显现:北方受水区加快南水北调水与当地地下水水源的置换,补水区域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地下水生态恶化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水区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河道重现生机。河南省境内主体工程以及渠道两侧的绿化带建设,不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极大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治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在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特区,源于武当山金顶的剑河水流清澈。

“剑河水质的改变,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的实施而发生的。”十堰市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吴芳说,过去,地处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的十堰市,污水排放及处理设施建设十分落后,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官山河5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污水横流,两岸杂草丛生,臭气熏天,曾被当地人称为十堰市的“龙须沟”。这5条河流的水量小,占入库总水量不足1%,对水库水质影响甚微,但社会关注度较高。十堰市通过铺设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建设一批排污口,进行河道清淤,加强河流两岸的生态修复,并在每条河上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强行净化。现在,5条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城市景观。

水源区污水处理能力和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是导致河道污染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初期,水源区仅有5座污水处理厂和1座垃圾填埋场,不能及时处理的污水和垃圾给丹江口水库水质带来很大隐患。近年来,水源地加大生产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覆盖了城市和重点乡镇水源区所在县级以上地方,彻底改变了水源区污水直排和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明显改善。据了解,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II类水质要求;主要入库支流水质基本符合水功能区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II类标准。

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厂投资巨大,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丹江口库区的“十三五”时期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规划项目投资比例达到84%。但是2016年以来,该投资比例有所下降,污水垃圾处理类项目中央投资不足60%,河道内源污染治理项目中央投资比例不足30%。水源地希望国家提高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环境治理项目的中央投资比例。

转型:生态产业成为首选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很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大多数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为了确保水质安全,这些贫困县把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但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出一条既能保护水质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河南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记者看到,田里全部栽上了金银花,田地变成了林地。福森药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韩建忠说,金银花是制作中药材的重要原料,种植金银花有利于保持水土。2011年,公司流转了村里1.1万亩土地种植金银花。为了确保中药材质量,保护水源地水质,田里全部使用有机肥,并采用物理杀虫法捕杀害虫。“金银花种植既满足了公司中药材原料的需求,又带动了农民致富。农民每亩土地流转费六七百元,采摘金银花每人每年收入七八千元。”

在湖北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成立于2014年的湖北北斗星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茯苓村、马家院、陈家湾3个村投资建设了农博园,公司负责人李巍说,他们将重点发展石榴、桃、葡萄、杏、梨等系列水果、花卉和苗木,并建设恒温联栋大棚、鸟巢科技大棚等设施农业,将农博园打造成为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花果飘香的现代观光示范园,带动3个村的产业转型。

陈家湾村农民夏清华以前在深圳打工,今年6月份返乡到农博园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前村里土地荒芜,农博园建起来后,村里道路硬化了,村庄漂亮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还会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农博园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夏清华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成为水源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选择。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水源区为了保护水质,大量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取缔网箱养鱼,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但是目前,生态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而仅仅依靠中央财政对水源区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水源区水质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国家、水源区和受水区共同承担责任,建立三方共同投入机制。国家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受水区要加大对水源区的扶持力度,推动水源区产业转型升级。水源区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围绕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新的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