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阿姆河难题 产量跨越式提升
破解阿姆河难题 产量跨越式提升近日,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的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顺利建成170亿立方米年产能,这是继2014年实现100亿立方米产
近日,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的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顺利建成170亿立方米年产能,这是继2014年实现100亿立方米产能目标、2016年建成160亿立方米产能规模后,第三次实现跨越式规模增储上产。
阿姆河右岸区块的勘探开发是中土两国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也是中国石油海外100%控股的最大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这曾是一块极难啃的“硬骨头”。“阿姆河右岸斜坡点礁难以形成大型气田,投资风险高、开发难度大”,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埃克森美孚、壳牌等西方石油公司就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阿姆河右岸区块开发已近50年,累计钻探井192口,成功率却仅有21%。亚太研究所接手研究该项任务后认为,破解勘探开发难题、实现非常规油气技术突围是阿姆河右岸天然气项目效益运行的关键。
地质认识突破“认不准”。土库曼斯坦科学院爱谢杜拉耶夫·拉赫曼古雷院士曾说:“阿姆河右岸是阿姆河盆地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项目组成员将右岸及邻区190余口井纸质测井资料进行扫描和拼接数值化,开展312个岩芯样品3485项分析结果研究、8口井110个铸体薄片分析,并重新对6000平方公里三维区地震特征进行识别。首次发现台缘斜坡大面积缓坡礁滩群、台内隐伏隆起上叠合颗粒滩及山前逆冲构造缝洞体等3类规模储集体,突破了前人“台缘堤礁—斜坡点礁”储层发育模式,明确了缓坡礁滩复合体发育规律,新增落实探明储量3000亿立方米,提升了对阿姆河右岸风险探区的勘探信心。
储量发现解决“看不清”。阿姆河右岸礁滩体被厚达1400米的变形盐膏岩直接覆盖,地震波场复杂,屏蔽严重。为快速弄清资源潜力,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项目组研究人员的工作时间由8小时制变成14小时制,参加井位论证会议30余次,论证探井、评价井80余口,工作时间延伸至凌晨2-3时也成了家常便饭。通过研发炮检点双向照明补偿逆时偏移成像技术,丰富复杂构造地区地震成像理论,解决了振幅畸变与信号屏蔽难题,并集成创新了碳酸盐开发目标优选配套技术,解决困扰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公司的碳酸盐岩上巨厚盐膏岩地震变速度问题。探井评价井成功率由21%提高到82%,从而发现多瓦姆雷、莫拉珠玛等一系列“金豆子”气田。
产能建设克服“采出难”。开展项目合作之初,阿姆河右岸当时唯有一个基本探明且曾经投入开发过的气田——萨曼杰佩气田,其快速复产、上产是实现项目既定产能目标的关键。项目组针对萨曼杰佩气田研发了裂缝—孔隙型气藏整体大斜度井网优化技术,利用大斜度井产量是直井5至10倍的优势,克服了台缘斜坡直井产量低、储量动用低、经济效益差的难题。不仅大大节约了钻井费用,而且加速推进了气田开发投产时间,实现萨曼杰佩气田单井产能及气田规模“双翻番”,缓坡礁滩气藏单井产能从30万立方米/天(直井)提高到100万立方米/天(水平井)以上,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