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气荒”不仅仅是储气能力的问题?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7-11-21 13:45:59
热度:

“气荒”不仅仅是储气能力的问题?有一种市场交易,叫做用金钱换取时间。具体来说,需求方为了从供应方获得商品或服务,要么少花点钱多花点时间等待,要么少花点时间等待多付点钱,在两者之间进

  有一种市场交易,叫做用金钱换取时间。具体来说,需求方为了从供应方获得商品或服务,要么少花点钱多花点时间等待,要么少花点时间等待多付点钱,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比如,吃“金拱门”要排队,除了花钱还得付出等待的时间成本;也可以点外卖,这样是不用排队了,但需要多付点送餐费。

  有一种管理手段,叫做用空间换取时间。具体来讲,供应方为了快速响应需求方,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会配备一定的空间用来储存一些商品。有些商品的需求种类各式各样,质量、价格、数量各个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每个客户的要求都不一样。为了维系客流,这类商品的供应方往往要保持大量的库存。这些库存商品本身占用了流动资金,同时储存空间也是成本。

  因此,用空间换时间,其实是间接地用金钱换时间,即先用金钱换空间,再用空间换时间。为了覆盖储存成本(库存商品与储存空间两部分成本),供应方就需要在客流规模、库存周转率、毛利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收益。

  能源商品虽然比较特殊,但市场供求规律同样适用。能源商品不仅同质化程度高,而且终端价格往往受管制,短期内变化不大,所以需求变化主要集中在量上。各地过去推进“煤改气”,冬天又来了,我国部分地区“气荒”大概率又要出现。气荒到底是不是储气能力的问题?

  储气设施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对天然气来说,空间是指储气设施。从最广的含义来讲,所有可调节供应量的气源都是储气设施,包括气田、LNG罐、地下储气库等等。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天然气就在那里,在地下沉睡着。抽采上来以后,要么被直接消费掉或者排放到空中,要么在各种储气设施里面待着(包括回注到气田里、在路上跑着、在地下储气库待着、被液化冷藏起来等等)。时间是指用气量随时间的波动。最明显的就是采暖需求导致冬季用气量的季节性波动。以空间换时间,就是利用储气设施的空间储存一定气量,然后在某段用气高峰时间对基础供气能力进行补充。

  以“双十一”购物节作个类比。一个小白领,每个月领几千块钱的工资,如果是“月光族”,平时不储蓄,那么自然无法享受节日的狂欢。银行卡里的储蓄,当然还有其他用途,但其中一个用途就是应对节日的花钱高峰。

  除了应对有规律的用气量波动外,储气还有别的作用。一方面,冬季用气高峰可以预测,但具体峰值的预测准确度难以达到100%。另一方面,突发状况是不可预测的,也需要应急保障。前者是预测不准,后者是根本无法预测。因此,储气能够弥补有限的需求预测能力。

  同样拿小白领类比,购物节具体会花多少钱是预测不准的,只能留个大概的数,而且除了购物节的花销,生个大病这种无法预测的事情也得有储蓄。与储气设施类似,储蓄也有多种形式,信用卡、社保等等只是储蓄的另外一种形式而已。本质上,信用卡是储蓄能力的提前使用,欠的钱早晚是要拿储蓄还的。社保听说是国家怕你乱花钱,规定你先存上一笔。

  储存成本包括库存商品的成本与储存空间的成本。储气也是如此。储气设施最终的目的是在需要的时候供气,尤其是在基本供气能力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供气。储气设施的供气能力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储气设施的容量,二是储存的气量(对应储气设施的利用率)。前者是产能,后者是产能利用率。很显然,两者都是影响盈利情况的重要因素。

  储气设施三种产权结构的盈利模式

  储气设施的供应能力从规模上影响盈利,价格或收费模式则从单位收益上影响盈利。单位收益主要由储气设施的产权结构决定。

  根据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关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规〔2016〕2176号),为鼓励城镇燃气企业投资建设储气设施,允许其将自建自用储气设施的投资运行成本纳入配气成本并给予合理收益;同时,尽快推行季节性差价政策,以提高城镇燃气企业供气积极性。

  根据这一政策,根据产权结构不同,城镇燃气企业可利用的储气模式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自建自用储气设施

  城镇燃气企业投资建设储气设施,并在用气高峰之前购进天然气储存起来。这种模式下,天然气断供的风险最低,但资金投入很大,储气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及储备天然气的购买成本都是不小的支出。

  2、向储气设施经营企业购买储气服务

  城镇燃气企业在专业化的储气企业存储自己购买的天然气,以备用气高峰时期使用。这种模式,储气企业仅提供储存服务,相当于仓库。对城镇燃气企业来讲,优点是减少了储气设施的投资成本,缺点是储气企业的履约能力增加了高峰时期供气的不确定性。

  3、直接向储气设施经营企业购气

  城镇燃气企业不建储气设施,也不提前购买储存天然气,直接与储气设施经营企业签订天然气购销合同,约定高峰时期由储气企业负责向城镇燃气企业供气。这种模式下,城镇燃气企业的成本最低,但严重依赖储气企业的履约能力,三种模式中的不确定性最高。


图1城镇燃气企业利用储气设施的模式

  就储气设施的收益来讲,第一种是“包养”模式,储气设施属于城镇燃气企业的资产,有人罩着,不怕;第二种是“来回扯皮”模式,单位收益稳定,但周转量不确定,需要与用户多次谈判确定保本总收益;第三种是“市场优胜劣汰”模式,独立经营储气设施的企业要自负盈亏,进气出气的差价就是收益来源。

  某些地区冬季“气荒”现象的直接原因是高峰时期供气能力不足。但是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以上分析可知,供气能力包括储气设施规模和储存气量两方面。储气设施的盈利情况由供气能力和价格因素决定。盈利情况的预期又决定了储气设施的投资决策。这环环相扣的运行逻辑,需要“更上一层楼”的精神去探究。但气荒肯定不是简单的储气能力问题。(【无所不能专栏作者,应赛,能源行业研究人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