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煤治理如何破题
散煤治理如何破题一方面要完成大气十条设定的PM2.5年均浓度控制任务,另一方面要实现清洁取暖、控制采暖季雾霾,年关将至,双重任务叠加,散煤治理急需破题。作为蓝天保卫战的首要任务,全
一方面要完成大气十条设定的PM2.5年均浓度控制任务,另一方面要实现清洁取暖、控制采暖季雾霾,年关将至,双重任务叠加,散煤治理急需破题。
作为蓝天保卫战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散煤治理早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明确为今年大气环境治理的重头。
今年还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各地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面临巨大压力。上半年,全国PM2.5浓度平均值没有下降,使得下半年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压力倍增。而随着北方采暖季的临近,作为采暖季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散煤燃烧必须严控。
一方面要完成大气十条设定的PM2.5年均浓度控制任务,另一方面要实现清洁取暖、控制采暖季雾霾,年关将至,双重任务叠加,散煤治理急需破题。
能否摸索出一条减少散煤燃烧的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能否有效解决农村地区散煤燃烧问题,进而引导开展一场农村能源革命,各地各部门需要给出答案。
散煤排放危害
散煤包括小锅炉、小窑炉以及生活和商业服务业分散使用的散烧煤,由于点多面广、直燃直排,散煤燃烧后排放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吴吟曾指出,我国民用煤炭基本上为分散式燃烧,没有采取除尘、脱硫等环保措施,1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是火电燃煤排放的5~10倍,这导致北京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非采暖季节的5倍左右。
据散煤控制课题组所做的《2017中国散煤治理调研报告》测算,2015年中国散煤消费量约7.5亿吨,其中民用生活燃煤约2.34亿吨,小锅炉燃煤约2.2亿吨,工业小窑炉燃煤约2.36亿吨,其他未完全统计的散煤约0.6亿吨。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张强表示,由于散煤量大面广,很难有一个完全口径上的统计,所以调研专家组推算散煤实际消耗量更高,可能在8亿吨左右。在全国散煤利用中,工业小窑炉、民用散煤和工业小锅炉三分天下。
“我们通常讲散煤想到的是农村采暖,但实际上小的工业窑炉燃煤量很大,而且很多是直排。”张强说。
工业小窑炉燃煤约2.36亿吨,占散煤总量的31.5%。其中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散烧煤为1630万吨,石灰行业散烧煤为1018万吨,砖瓦行业散烧煤约2.1亿吨。
调研发现,小窑炉散烧煤主要来自三大行业的落后产能。砖瓦行业的落后产能涉及企业约4.5万家,占行业总量的92%,多数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企业多、规模小,基本为轮窑生产,产能约为5650亿块标砖,企业平均规模仅1250万标块,占总产能的70%左右。
散煤控制课题组认为,工业小窑炉散煤治理重点是抓好落后产能的淘汰。今年,环保部在京津冀及其周边“2+26”城市,开展了空前严厉的小散乱污企业整顿关停行动。
而对于工业小锅炉和民用散煤,课题组认为,前者应尽快淘汰禁售10蒸吨以下小锅炉,后者的重点则是抓好北方农村采暖清洁高效利用和替代。
散煤治理优选路径
根据《2017中国散煤治理调研报告》设定的目标,2017年我国减少散煤7000万吨,2020年减少2亿吨以上,这一目标将通过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和减量三个技术路径实现。
“燃煤肯定会长期存在,首先要看怎样对它进行清洁和高效利用。”张强介绍,清洁高效利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源头控制,使用经过洗选加工的洁净型煤,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燃烧方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使之达到相关排放要求。
洁净煤主要包括型煤、兰炭、绿焦、无烟煤等,其中民用洁净型煤的生产集中在河北,消费集中在河北和山东。河北已建立205个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项目,累计生产能力2800万吨,后续年产能将达3000万吨以上,可满足该省及京津鲁豫等地区洁净型煤推广需求。
清洁利用的另一方面是节能环保炉具。2016年,全国农村分散采暖用户约9300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8%。其中,燃煤采暖约6600万户,燃生物质及其它燃料采暖约2700万户。全国采暖炉具市场容量约1.86亿台,节能环保炉具用户使用率仅占23%,推广使用范围很窄。
清洁能源替代是通过天然气、电力以及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地热等)的利用来替代散烧煤,这也是今年大力推进的散煤治理路径。
5月,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启动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天津、石家庄、唐山等12个城市入围首批试点。
在9月8日举办的四部门工作视频会上,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通过以气代煤、以电代煤、集中供热替代,以及使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这是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技术路线。
张强调研发现,清洁能源替代普遍存在供需的季节性矛盾,如只在冬季供暖使用,会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成本高、过度依赖补贴,一些地方存在财政压力,补贴政策的时效和散煤治理的可持续性备受关注。而且,气代散煤推广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管网投入大、利用率低,气源供应不稳定和气价高是主要瓶颈。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少专家表示,在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采取“清洁煤+清洁炉具”的过渡性技术路线。
对此,刘炳江在9月8日会议上表示,“清洁型煤+环保炉具”的技术路线已走过弯路,在对暂时不具备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地区,可作为散煤治理的过渡性措施,但不应纳入清洁供暖实施范围。
农村散煤治理应因地制宜
在散煤治理诸环节中,农村散煤治理最为复杂,难度最大。
在全部2.34亿吨民用生活燃煤中,城镇生活燃煤仅1361万吨,农村生活燃煤约2.2亿吨,主要用于采暖和炊事燃煤,其中冬季采暖散烧煤约2亿吨,占比达90%左右。
目前,在占农村采暖市场主体的北方地区,采暖设备主要是水暖炉、火炕和烤火炉,电暖器、空调等只作为辅助采暖设施。而在传统炉灶、液化气灶、电炊具、蜂窝煤炉、沼气灶等多元化的炊事炉具格局中,传统炉灶在农村使用仍很普遍。
“农村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依然是以煤炭、农作物秸秆和薪柴为主,这三项主要能源消费形式大概占农村生活用能的70%,甚至更多。”在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自然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看来,散煤获取渠道多,成本相对较低,不仅是现在,可能若干年后还是农村广泛使用的首选能源形式。
近年,为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京津冀重点城市开始大范围设置无煤区、禁煤区,并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替代。
2014年12月,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重点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优先利用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有序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快推进集中供热以及加强散煤治理。
北京是上述办法提到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较早启动散煤清洁替代的地区,主要是采取补贴方式支持煤改气、煤改电以及房屋节能改造等。
但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军玲注意到,在农村地区推进清洁能源改造过程中,供电能力、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都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实施保障先行。
李景明则指出,对于北方冬季取暖,现在较多考虑借鉴城镇居民集中供暖方式,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分散的小型燃煤方式,如何解决存在难度,靠以气代煤、以电代煤、集中供暖的方式,恐怕不现实。至于在农村地区散煤替代方式,应该从农村一些自然资源里选择替代方案,比如生物质成型燃料。
“另外,利用一些低硫无烟煤、清洁煤炭,和现在国家大规模在一些地区推广的沼气,都可以在燃料解决方案上来替代传统散煤高污染的状况。”李景明表示,散煤治理应该考虑到农村现实情况,提出和制定一个分步走方案,而不是一刀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认为,不应只盯着散烧煤替代,而要着眼于农村革命、农业现代化,地热、工业余热、生物质能甚至农村垃圾废弃物都可以转化成能源替代散煤。“生物质能不管是做沼气还是发电,把它能源化。现在讲光电扶贫,我觉得可以提生物质扶贫。”
中国煤控项目核心组成员杨富强表示,民用散煤消费高峰期在冬季供暖期,而广大农村地区是治理难点。“目前农村地区清洁供暖比例仍然很低,建议把握农村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因地制宜地实施清洁能源利用,在合适区域推广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