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后期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雾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后期工作仍任重而道远从近来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我国的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污染依然严重
从近来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我国的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污染依然严重,形势不容乐观,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对大气污染的治理、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央是高度重视的,这五年来,我国先后出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壤十条,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可以说,这些年经过持续的努力,我国在污染减排方面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共同在京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简称“蓝皮书”)指出,我国的雾霾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总体情况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同比增加11个,平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1%,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更加直观的反映是,经过5年的全方位努力,民众对于雾霾也再不是当初的手足无措。不仅研究人员对雾霾的成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广大公众对雾霾的认识也在逐年提高,从原来的种种抱怨,到现在积极配合,寻求解决方法。
不过虽然总体情况有所改观,但我国大气污染的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污染依然严重,形势不容乐观,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着“重发展、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甚至认为雾霾治理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冬季的来临和寒冷的逼近,再过一个多月,我国大半城市又将重现雾霾锁城。环保部权威消息显示,今年的雾霾问题仍不容乐观,重污染天气可能将提前到来。常年的雾霾侵袭,令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寄予更高期望,大气污染治理依旧任重道远。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蓝皮书建议,应建立污染性企业退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努力提高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抑制机动车污染的过快增长;积极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逐步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区域协同治霾的长效机制;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和监察力度,切实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长研究员潘家华表示,对于治霾我们应该有信心,我们的努力会有成效,怎样把这些工作步子迈的更快,使效果更好,我们还是需要从法治规范上做出更多的长效机制,让社会参与。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说:“随着人们对雾霾危害的认识,对控制雾霾污染的重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雾霾会逐渐得到控制,我们可以有信心。”
总而言之,雾霾治理不仅需要环保部及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高压策略,更需要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一方面,政府治理雾霾要不断扩大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另一方面,要畅通民众意见表达的渠道,不要让民众诉求成为“沉没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