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宝沃破产给谁敲响警钟?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6-22 10:00:26
热度:153

宝沃破产给谁敲响警钟?[宝沃的戏剧化“车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第一轮造车浪潮的失败作品。]迈入2021年,由科技巨头引领的新一轮跨界造车热潮疯狂上演,被时代的


[宝沃的戏剧化“车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第一轮造车浪潮的失败作品。]

迈入2021年,由科技巨头引领的新一轮跨界造车热潮疯狂上演,被时代的潮水淹没的边缘汽车品牌几乎悄无声息,在濒临死亡的边缘苟延残喘。

该来的迟早会来,2021年第一个正式破产的汽车品牌终于浮出水面——既不是被传破产许久的众泰汽车、华泰汽车,也不是那些从未走下PPT的造车新势力品牌,而是卖身于神州优车的宝沃汽车。

据消息人士透露,宝沃汽车即将进入破产程序,这一消息最快将于7月初公布。

这个号称自己与BBA并驾齐驱的伪德国豪华品牌,被神州优车以41.0911亿元的高价买到手仅满两周年就破产,为什么衰亡得这么神速?难道连一个愿意伸出援手的白衣天使也没有吗?

真瓶装假酒 出道即巅峰

01

宝沃的戏剧化“车生”,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第一轮造车浪潮的失败作品。

宝沃这个名字,来头不小,曾经是德国第三大汽车品牌,但在1963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北汽福田在2014年3月以500万欧元从德国BorgwardAG公司手中收购过来。

到了北汽福田手上的宝沃汽车,早已失去德国技术底蕴和传承,仅仅是一个名字,北汽福田只能用自主技术去盘活宝沃品牌,也就是说,这时的宝沃其实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主品牌了。

但是,颇有心机的北汽福田自作聪明了一回,在营销上却大肆宣传它的“德国”血统,刻意隐瞒它来自福田的真实血液,甚至硬是挤进宝马、奔驰、奥迪中,以“BBBA”进行宣传。

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开始,许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确实上钩了。宝沃第一款车BX7在2016年4月上市后,迅速获得大量订单,巅峰时期月销6000辆,凭借一辆车,2016年全年销量3万辆(乘联会数据),这个成绩足以吊打很多边缘品牌。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成为宝沃的“车生”巅峰。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北汽福田割了把韭菜之后,福田的乘用车技术终究支撑不起的“德系豪华血统”的大旗,事情还是穿帮了,宝沃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开始迅速下滑,即使其在2017年连续推出BX7TS、2018款BX5、2018款BX7等新车型,第一个完整销售年的累计销量(44380辆,乘联会数据)只比2016年多出14365辆。

北汽福田本想把宝沃包装成“王炸”,没想到却给自己埋了个“雷”。从2016年到2018年,宝沃三年分别亏损4.84亿、亏损9.85亿、亏损25.45亿,总亏损高达40.14亿。

清醒过来的北汽福田急忙出售宝沃这个“烫手山芋”止损,2018年12月成功找到买家——长盛兴业,以39.725亿元的挂牌价格让出宝沃67%股权。2019年3月,神州优车又以41.0911亿元的价格向长盛兴业收购这部分宝沃汽车股权,从而成为宝沃汽车的控股股东。

但是,不管怎么颠沛流离,宝沃在2016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单一车型月销6000辆的热闹景象。由于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上营销走了歪路,重生之后的宝沃汽车终究逃不脱“出道即巅峰”的宿命。

雷军“趁火打劫”未成

02

神州优车之所以买下宝沃汽车的掌控权,其实是为了进军整车制造领域。按照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的构想,宝沃汽车借神州优车旗下的神州租车进入移动出行领域,而神州租车则利用宝沃的生产资质进入市场规模更大的造车市场。

所以,从2019年开始,宝沃向神州租车大规模提供车辆,年销量达到史上最高值5.45万辆。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把戏,不仅不可能给宝沃汽车带来利润,反而会加重亏损。

可能是考虑到宝沃亏损过大,合并报表账面数字不好看,神州优车在2019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均未将北京宝沃纳入合并范围,构成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反而让神州优车被取消新三板挂牌资格。

紧接着,神州优车因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受到牵连(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为神州优车董事长),整个神州系元气大伤,宝沃汽车自然无法独善其身。整个2020年,宝沃业绩出现雪崩式下滑,全年只销售新车8740辆,不足2019年的20%。

2020年11月10日,神州优车发布公告称,向MBKPartners(安博凯)转让其所持神州租车4.43亿股股份,转让对价17.71亿港元。高度依赖神州租车的宝沃汽车,顿时失去了消化库存的出口,成为神州优车的包袱。

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宝沃汽车,最大的价值是生产资质,及其总用地面积87.74公、总设计产能达18万辆的北京密云工厂。在第二轮造车浪潮爆发的今天,宝沃怎么会无人问津呢?

其实有人想盘下宝沃,那个人就是小米董事长雷军。

但是,深谙中国投资圈生态的雷军,特别精打细算。据报道,雷军想借陆正耀的资本困局顺势将宝沃收归囊中,但是把价格压得非常低,这个价格会让陆正耀蒙受巨大的损失。

可惜的是,除了雷军,再没有其他投资者愿意接手宝沃这一“烫手山芋”。其他没有生产资质的新造车玩家,比如百度、富士康,更倾向于找传统车厂合作,以轻资产的方式实现造车梦。

对陆正耀来说,与其让宝沃汽车血亏出售,不如选择破产重组,这样做的损失反而更小,而且可能带来一线生机。所以,陆正耀决定宁折不屈,让宝沃汽车项目破产重组,据媒体报道,这一消息最快将于7月初进行官宣。

宝沃破产给谁敲响警钟?

03

宝沃模式不是个案,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非常具有代表性。

宝沃没有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抑或品牌附加值,都是零。虽然曾经的宝沃是德国第三大汽车品牌,但这个品牌早已逝去,徒留一个名字,一个空壳,借情怀营销,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众所周知,福田虽然是商用车领域的佼佼者,但在乘用车领域确实一个菜鸟,凭借其粗浅的乘用车技术基础,显然无法撑起“德系豪华品牌”这个壳。

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的宝沃在营销上却走虚假浮夸路线,北汽福田将之包装成“德系豪华品牌”,神州优车要将其打造成为高端品牌,事实证明,没有真材实料却在营销上玩花里胡哨的操作,是舍本逐末,这是车企兵家大忌。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汽车商品不再是少数人身份的象征,而逐渐成为寻常人家代步的工具。近两年,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电动汽车快速得到普及,汽车又开始向“科技商品”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鉴别能力和要求与以前相比早已天差地别,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都逃不过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比如,早期靠模仿和抄袭迅速发家的“皮尺部”众泰汽车,在汽车排放进入“国六”标准后,就迅速被市场“阉割”;“摩托车大王”力帆汽车跨界进入汽车领域,也没有通过技术这一关,最终走向破产重组;背靠华晨汽车而且具有一定情怀的中华品牌,因为技术储备不足、根基不稳,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不论是宝沃还是众泰,它们都是中国造车浪潮下的粗制滥造品,像一颗颗流星,只能在中国汽车舞台上昙花一现,它们的结局注定是卖身、破产、倒闭。

“造车新势力的倒闭潮不会太远了。”这是有“投资教父”之称的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最近公开的一句发言。

他说,”当年美国福特造车的时候,你知道美国有多少家造车厂吗?200多家。最后变成了三个。”“造车运动会继续下去,但最终绝大部分公司都会死掉,现在已经看到很多家已经奄奄一息了。”

在第二轮造车浪潮来袭的当下,众多科技企业跨界进入造车领域,势必让“前浪”更快倒在沙滩上。宝沃的故事可能终止,也可能还会继续,但它敲响的警钟,值得每一个前浪和后浪警醒。

- END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