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滴滴IPO:说服市场与资本,滴滴有能力也有隐忧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6-17 10:01:26
热度:202

滴滴IPO:说服市场与资本,滴滴有能力也有隐忧文|熔财经作者|余一滴滴上市的消息多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可谓是千呼万唤如今终于尘埃落定。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文|熔财经

作者|余一

滴滴上市的消息多少年来一直不绝于耳,可谓是千呼万唤如今终于尘埃落定。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拟于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

随着这些天的持续发酵,外界对于滴滴上市的议论越来越多,最主要则是围绕一个点,“滴滴最终估值”将会是多少?有人猜测700亿美金、也有人猜测过千亿美金,但无论最终估值是多少,上市对于滴滴而言或许仅仅只是个起点。

滴滴这九年不容易

在招股说明书的最开始,程维讲述了创办滴滴的初衷,“2012年的一个雪夜,他与许多人一起在大雪中等着出租车,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让人们更容易的打车。”同年小桔科技在北京成立并推出了滴滴打车APP。

只是从出生起滴滴的发展从来都谈不上一帆风顺。比如最初滴滴就遭遇了资金难题,9年前那是一个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年代,APP对于大多数司机以及用户而言都是“陌生人”,为了让当时仅有的500名安装了软件的司机继续用下去,滴滴给出了每周5元的补贴,对于一个只有80万启动资金的初创公司而言,这一年的补贴便需要13万,直到朱啸虎的出现,一笔300万美元的融资使得滴滴缓了口气。

但即便是朱啸虎,他也没想到如此刚需的一个赛道,将会出现之后那么烧钱的玩法。2013年开始国内网约车的风口一下进入到各路资本视野,像背靠阿里的快的、背靠国际资本的Uber,当然滴滴也获得了腾讯资本的青睐,仿佛一夜之间市场上竞相涌出了三十余家竞争对手。

一场“烧钱大战”不可避免地就此展开,2013年8月,快的、滴滴、大黄蜂都宣布自己为上海第一。期间,只要谁不补贴或者补贴力度小了,用户就会跑向另外两家。

单单一个城市每家公司就需要烧掉数以亿计的补贴,终于在烧完数百亿后,大部分公司烧不动了,2013年快的打车并购了大黄蜂;2015年巨头之一的快的也未能挺住,选择与滴滴进行战略合并;2016年,雄心勃勃的“过江龙”Uber在烧完10亿美金补贴后,其国内业务同样是被滴滴全盘收购。

至此,一场由滴滴收尾的“千车大战”算是艰难地落下帷幕,回过头来看虽然最终只有滴滴仍在屹立,但结局并没有所谓的赢家,本以为国内网约车赛道也会就此稳定,显然资本似乎不愿让滴滴一家独大。

包括美团、T3、哈罗、曹操等平台都在不断对滴滴发出挑战,此外,网约车赛道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同样也是香饽饽,如威马旗下的““GETnGO”、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都在成为新挑战者。据了解,目前滴滴占据了国内网约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对于网约车这个赛道而言“内忧与外患”永远无法彻底消灭,即便是如今滴滴要上市了。不得不承认,能活到如今对于滴滴而言就是本事,可作为行业先驱者滴滴的未来也注定不会“轻松”。

说服市场与资本,滴滴有能力也有隐忧

回到滴滴的最终估值,“熔财经”认为1000亿美金将不是问题,毕竟滴滴一直都是资本的宠儿,但并不是说滴滴前行都将是一路绿灯。

1、滴滴的闭环能力

滴滴有多受资本青睐?几个数据,到2019年滴滴一共融资21论,融资数额200多亿美金;旗下4大子公司,青桔估值19亿美金、自动驾驶业务34亿美金估值、滴滴货运28亿美金估值、橙心优选18亿美金估值,4家公司累计融资约40多亿美金。

那么滴滴为什么会如此受到资本的喜爱?主要在于滴滴完成的几个闭环。首先是足够庞大的出行业务闭环,出租车、网约车、顺丰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等出行业务,让其出行边界无限扩展,建立起广泛的“出行=滴滴”这么一个锚定效应。

其次是目标用户闭环,对于滴滴而言这是最重要的一环。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显然,滴滴牢牢抓住了出行环节中唯二的两个群体,即司机和乘客。

最后则是“团队资源闭环”,为什么VC对滴滴的业务格外支持?因为相比投资一家完全没有被证明过的创业团队,为什么不选择滴滴内部孵化的高管团队?足够高的投资安全边际,再加上滴滴的业务线都足够具备“风口”,让资本没有理由不选择。

2、不可避免的通病

在资本的热捧下,滴滴就可以高枕无忧吗?显然也并不能。

伴随滴滴招股书明书而来的,还有一封滴滴创始人信,程维与柳青讲述了滴滴十年来的故事。其中2018年的两起安全事故,被他们称之为“最黑暗的日子”,安全问题一度成为它们最大的“心病”。

作为旁观者,大多数人都“亲眼见证”了那一段时日,当时对于滴滴的口诛笔伐可谓是字字诛心,许多人一度认为滴滴怕是就将这么倒下。在信中也能看到滴滴的焦虑,“我们首先意识到我们的业务与其他互联网平台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不仅仅用信息或商品将人们联系起来。相反,我们做了更重要的事情,我们运送人,包括母亲、父亲、祖父母和孩子。这意味着我们要对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生命负责。”

“因此,我们改变了我们的方法。我们对司机入职流程做了重大改变,包括加强背景调查。我们还重新设计了200多个产品功能,并在全国各地的滴滴车上安装了具有远程信息处理和其他功能的智能设备以及安全硬件。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物理安全“SWAT”小组,可以在几小时内到达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对地面上的安全事件作出反应。”

当然安全事故绝对属于行业通病,任何玩家都会遭遇类似的事情,滴滴既然成为了“出头鸟”,那就更需要做好自我保护。因此在招股书中滴滴也在强调“在发展方向上,滴滴坚持“安全第一”承诺,持续投入安全,将安全放在首位。目前滴滴拥有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策略覆盖乘车前、乘车中和乘车后。”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