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格力6000亿梦难圆,海尔物联网化路漫漫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5-12 12:01:10
热度:202

格力6000亿梦难圆,海尔物联网化路漫漫 昨天小编挖了挖美的年报的干货,今天谈谈格力年报,再看下海尔在干什么? 总得来说家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这几年都

       昨天小编挖了挖美的年报的干货,今天谈谈格力年报,再看下海尔在干什么?

       总得来说家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这几年都在努力转型,试图撕掉身上家电厂商的标签,往智能制造、物联网前沿风口转。

       但从结果来看,几家欢喜几家愁!

 

海尔到底在物联网领域干了什么?

       海尔2019年改名“海尔智家”,而且一改到底,坚决舍弃“家电、电器”称号,死活要变成“智家模式”,撕家电标签撕的很彻底。

       去年,为改变整体形象和强化内部整合,海尔智家忙着发行H股私有化港股公司海尔电器的事,最终海尔智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海尔电器则在同时间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由公众公司转为非上市公司,两家公司变成一家公司,实现海尔智家业务板块整体上市,也为智家业务打开了新的市场想象空间。

      海尔称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绝不提自己是个卖家电的,一改过去有些土味的形象。

       事实上,早在2018年前,张瑞敏一直推动海尔向物联网领域进军,猛推衣联网、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等。

       去年,趁热打铁推出了生态场景品牌“三翼鸟”,为用户提供阳台、厨房、客厅、浴室、卧室等智慧家庭全场景解决方案。

       以及猛推自建和自运营的线上众播平台—海尔智家App,从年报数据可知,智家App平均日活120.6万,同比增长546%,月活2480万,增长803%。

      说实话,看完这些海尔的运作轨迹,你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舵手张瑞敏要将企业物联网化的决心。

       现实是,对这些巨头家电企业而言,卖一件件家电并无前景可言,且卖了几十年货,要还停留在卖个冰箱卖个洗衣机抢点市场份额的逻辑上,用户没有期待性、投资人没有期待性、估计舵手张瑞敏自己也觉得好单调。

       所以,这几年,海尔一直谋求打造智能家电+物联网生态服务,推进场景品牌、生态品牌转型。尤其是智家APP的推出,你完全可以看做海尔也在努力探索尝试如何把制造企业平台化运营、流量化运营。

       客观的说,这些变化也为海尔年报业绩增色了不少,海尔智家去年营收收入2097.26亿元,同比增长4.46%;实现净利润113.23亿元,同比下降8.20%,毕竟去年疫情严重,家电行业行情萎缩,能保值成长确属不易。

       另外,2020年,海尔智家降本成效明显。其销售费用336.42亿元、管理费用100.53亿元,同比分别微减0.40亿元、0.60亿元,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的情况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反而在下降,销售及管理费率合计下降0.98个百分点。

       但海尔终究不是流量型企业,因为硬件方面,海尔智家有天然的硬伤,他始终缺少移动互联网下天然的智能终端入口,和苹果、小米、华为这些已经掌握硬件终端入口的企业不同,海尔的强项是大件电冰箱、洗衣机,可这玩儿意,用户使用的频次不高且不随身携带。

      虽然海尔基于衣联网推出的类似洗衣机智能场景非常接地气:一碰即洗、AI洗护、墨盒洗、语音洗、智慧洗、云程序洗、图像识衣洗、洗烘联动、洗晾联动、一碰即护.......解决了众多洗护痛点,但终究只是一个简单洗衣的环节,难以如手机般成为人、机、人流量信息交互的枢纽。

       所以,想做C端的平台,海尔终究先天有些不足!


除了空调,格力的手机、新能源车都没了消息

      一直以来,格力给人的印象就是,脚踏实地做稳主业空调,布局渠道以及将核心技术研发放在关键位置。所以单论空调业务,人家可谓天下第一,技术牛逼。

        但另一个现实是,空调本身技术上升空间有限,随着垂直家电的供应体系、制造业功底走向成熟,产业的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这是一个红海产业,且挪腾空间越来越小,普通消费用户也不会看重格力空调与其他空凋品牌那些细微的技术差距。

       所以,格力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并不能帮助其牢牢坐稳王座。

       在大家忙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觉得传统家电厂商的概念太土,不够有想象力,格力自然也求变,也在找机会多元化。

       毕竟老对手美的都定位自己是全球高科技集团,虽然库卡的业绩并不好看,收购的东芝白电业务对整体业绩的助力也有限,但不妨碍人家自我颠覆、自我突破的决心。

       格力也曾多元化,董明珠多年前就重点发展过格力手机、物联网设备、芯片等通讯设备板块,也还搞过新能源车。

       2016年,彼时她曾提出一句著名口号:“手拿格力手机,乘坐格力汽车,吹着格力空调。”

       董小姐联手王健林等知名企业家,募集30亿元入股银隆新能源,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启了漫漫造车路。

       客观说,董明珠的眼光没错,手机和新能源造车都是这些年最火的风口,前者成就了小米、华为等公司,后者成就新能源造车势力以及特斯拉等土豪公司。

       哪怕现在,还有大批互联网巨头公司急着要跨界造车。

       但格力在这两个关键领域却陷入泥潭——格力手机以及银隆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最终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格力去年还打算进军医疗设备行业。2020年2月份,当时有多家媒体报道,格力电器出资2000万元设立医疗科技子公司。根据资料,格力电器的该子公司全称为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当时董明珠透露,格力电器要投10亿元做高端医疗设备,原因是她在这次疫情中看到国内医疗设备因为没有掌握核心科技,暴露出了短板:“这10亿我准备掉到水里没有了,这件事情也必须去做,但我相信10亿投进去不可能没有结果。”

       这些多元化转型的努力,从年报业绩的角度看,并没有产生业绩。根据年报目前产品营收结构看,中短期能够对格力营收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只有空调!

       根据格力电器2020年财报显示,其空调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70%,而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的占比仅为2.69%和0.47%。

不过在年报中,格力依旧大书特书自己的多元化战略,分别在智能装备板块、半导体领域、新能源板块、医疗健康板块等做了阐述。

看其格局架势,格力已蜕变为一家代表大国重器的先进制造巨头而不会是一家主要靠空调产品的消费品公司,只是很遗憾,业绩构成不认同!

当年的董明珠曾提出格力6000亿的营收规模,如今连2000亿都不到,以后怎么搞?

最新的消息是,董明珠在推进生产基地智能制造化,5月10日,她带着一份“大礼”来到了沂水之畔—规划一期占地约912亩的格力电器(临沂)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奠基。

这一生产基地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全面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60-100亿元,提供超过4000人的就业岗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