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嘀嗒出行IPO 出行界的“拼多多”?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9-17 16:03:51
热度:79

嘀嗒出行IPO 出行界的“拼多多”?出行界,都快忘了嘀嗒。可以说,相比于行业老大滴滴,嘀嗒并不怎么亮眼。但是谁也没有想到,6年后,嘀嗒华丽的一个转身,就是在去IPO的路上。闷声做

出行界,都快忘了嘀嗒。

可以说,相比于行业老大滴滴,嘀嗒并不怎么亮眼。但是谁也没有想到,6年后,嘀嗒华丽的一个转身,就是在去IPO的路上。

闷声做事的嘀嗒真的值得IPO吗?此时IPO又暗藏什么玄机?在即将见顶的网约车业务中,嘀嗒出行又能走多远呢?

网约车大战再起 嘀嗒出行顺势IPO

今年以来,出行市场好不热闹,滴滴连续拆分出多个子品牌,发力垂直网约车市场,聚合平台东山再起,就连“失联许久”的嘀嗒也在近日被传要IPO了。

据IFR消息称,中国第二大移动出行平台嘀嗒出行考虑在香港进行5亿美元IPO。嘀嗒出行就此对媒体回应称,针对这则信息不予评论,没有相关信息可以披露。

但是对于嘀嗒出行来说,IPO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最初以顺风车业务起家,在2017年10月进入出租车市场,从顺风车到出租车,从远郊市场到城区,嘀嗒悄无声息的就成为了顺风车霸主。

根据嘀嗒出行六周年成绩汇报信披露,截至今年8月31日,嘀嗒出行的整体注册用户数已突破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1900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1000万;累计注册出租车司机数量超过190万,累计认证通过出租车司机数量超80万。

那么,原本闷声做事的嘀嗒出行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IPO了呢?

嘀嗒出行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IPO?

有人说,嘀嗒现在赶着IPO主要是因为行业老大滴滴要上市了,自己不能落于下风,但其实并非如此。

滴滴账面现金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现金流比较充裕,而且正在不断地抬高估值,短时间内并没有要上市的打算。嘀嗒出行此举,最重要的还是嘀嗒缺钱了。

嘀嗒出行自2014年至今累计融资共四轮,金额超过了1.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崇德投资、挚信资本、IDG资本、易车等。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017年3月,由蔚来资本投资完成了D轮融资,也就是说整整3年的时间,嘀嗒出行都没有再进行公开的融资。

而且由于市场份额太少,嘀嗒能在一级市场中拿到的融资并不容易。再加上一直补贴,嘀嗒出行已经入不敷出了。

除此之外,让嘀嗒出行更加焦虑的是,距离嘀嗒出行2014年的A轮投资已过去6年时间,而5至6年是多数风投退出的时间点。也就是说,包括IDG资本在内的投资人很有可能退出。

而且,嘀嗒在体量上虽然与众多二线玩家相比还不错,但与行业老大滴滴还有较大差距,急需烧钱拓展市场。毕竟,8月26日滴滴宣布其全球日订单已突破5000万。

综上所述,为了留住投资人,也为了能够拓展市场,嘀嗒出行此时上市是一个最好的选项。

专攻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嘀嗒出行 已经实现盈利难题

不同于滴滴在出行市场多线布局,嘀嗒将重心集中在顺风车和出租车两项业务上,实现了差异化发展。

在滴滴顺风车遭遇下线整改期间,嘀嗒月活一度翻番,三个季度内月活增长135%,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做出差异化,嘀嗒还添加了带有浪漫色彩的社交功能。陆续推出了“顺路同行圈”、“下单通知好友”、“行前沟通”、“结伴”等一系列的社交功能。白白捞了一个顺风车霸主的地位。

相比于滴滴、Uber、Lyft来说,专注于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嘀嗒出行早在2019年9月就已经实现整体盈利,根据《商业数据派》报道,嘀嗒预计在2020年收入4亿元的净利润。这也是能够IPO的本钱。

那么为什么嘀嗒出行能够能这么早的实现盈利呢?这主要还是因为旗下的顺风车业务。相比于其他网约车业务来说,顺风车是C2C的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平台本身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资金压力,更不需要补贴、运营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盈利。

这一点也被滴滴顺风车验证过,滴滴顺风车下线前,日均订单200万单,仅占滴滴全部订单量的8%,却为滴滴创造了8亿元的利润。根据36氪报道,目前嘀嗒出行的日单量接近100万单,其中七成来自顺风车业务。

艾媒咨询机构预计,2020年,中国顺风车用户规模将达2.49亿人,顺风车需求会长期存在且日渐增多。可见,嘀嗒出行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更难得的是,在出租车业务上,嘀嗒也找到了一条盈利之路。由于传统出租车行业涉及监管方、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行业协会、乘客等诸多参与方,体系十分复杂,所以嘀嗒出行将自己定位为城市出租车智慧运营服务商。

发力B端市场,推动出租车公司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服务中收取信息费、服务费。进一步地,未来合作探索出租车内衍生广告平台、增值业务、移动电商等,甚至嘀嗒出行还可以进军汽车衍生业务,例如汽车加油、维修保养、保险、车辆金融服务,新车、二手车买卖等等,嘀嗒出行也将获得相应收入。

现在嘀嗒出行已经开发了“出租车智慧码”、“扬招打车助手”多款产品,并且“出租车智慧码”工具在西安市区全部近1.4万辆出租车试点,使用量超过5000万次,占当地出租车营运总趟次的72%。

尽管网约车主要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比较高,在下沉市场中,还是出租车占据高地,那么IPO之后,嘀嗒出行能够成为出行界“拼多多”吗?

嘀嗒出行为什么成不了出行界“拼多多”?

尽管排行老二,但是嘀嗒出行目前的体量还没有达到滴滴顺风车下线前的水平。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增长”这一关键要素上,嘀嗒出行并不能给资本市场多少信心。想要成为拼多多,嘀嗒出行还差得远呢。

从自身业务上讲,其主营业务顺风车和出租车都是增长相对较慢的业务。顺风车的安全问题一直都被大众诟病,市场参与方良莠不齐,本身管理难度大。再加上顺风车门槛较低,很多网约车平台稍微做大了些都想往顺风车赛道上挤。所以业务拓展难度极大。

而且嘀嗒早已经给自己画好了边界,专注于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的嘀嗒虽说走得快,但是价值链没有太多可以延伸的地方,这并不利于嘀嗒的长远发展,也很难做成真正的生态型平台企业。

最糟糕的是,顺风车和出租车业务都很难去形成自己的行业壁垒,从垂直走向全平台,嘀嗒出行很可能被更大的平台所吞噬。

从网约车行业来说,随着巨头们转身,嘀嗒出行所在的赛道也逐渐拥挤。目前网约车赛道不仅有以曹操、享道为代表的传统车企背景的打车平台,还有以易到、嘀嗒为代表的传统网约车平台、以地方公共交通集团或出租车公司主导的平台以及高德、美团这样的聚合类平台。赛道逐渐拥挤。

曾经因为网约车崛起而被边缘的“出租车”,在网约车业务即将见顶之时,又承担起出行界下一阶段增长的重任。

如今巨头们在出租车业务中的竞争越发激烈,不断的攻城略地大显身手。9月1日,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为出租车乘客发放打车券拉动消费。

高德也在九月份和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多家北京大型出租车企业达成了巡游车网约化合作,届时将接入超过3万辆出租车,接近北京市巡游出租车总量的一半。

在顺风车业务中,嘀嗒的霸主地位可能也快不保了。现在滴滴顺风车陆续在全国多个城市试运营,今年6月19日,滴滴公布,顺风车已陆续在全国300个城市重新上线试运营,相较试运营初期,每周选择顺风车出行的车主、乘客数量增长了数十倍。

根据经济学上的雪球效应,滴滴旗下的用户数量如此之多,日后顺风车行业也会逐渐占据大部分市场,那时候才是嘀嗒出行的至暗时刻,更何况还有美团,高德在后呢。

从整个出行的大环境来讲,现在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不仅网约车平台众多,而且公交、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也越来越完善,单车、电单车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连私家车保有量也逐渐增长,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中国私家车保有量约为2.07亿辆。

眼见嘀嗒出行的天花板变得越来越低,即使上市成功,嘀嗒出行也很难走得长久,同样的,缺乏增长动力的嘀嗒出行成不了出行界的拼多多。

本文作者:宁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