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湖南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18-09-28 09:03:00
热度:

湖南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大气网讯:日前,湖南常德印发《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65

大气网讯:日前,湖南常德印发《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在2017年基础上增长率在20%以上,培育产值5家过亿元的企业。重点发展三大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方面重点引进水泥、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与设备,新一代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与设备。全文如下:

常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印发《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常生环委发〔2018〕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管委会:

现将《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

2018年9月26日

常德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5〕17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建设生态强市和富饶美丽幸福新常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实力雄厚、特色鲜明、敢于创新、蓬勃发展的“常德环保产业”,引导和促进全市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和实力提升显著。2014—2016年,我市环保产业总产值分别为39亿元、46亿元、54亿元,实现了总体目标。2016年实现环保设备和产品制造业(含环境友好产品)总产值40亿元、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业13亿元、环境综合服务业(含环保产品)1.2亿元。规模以上从业企业数量达到66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环保企业数量也逐年增加。

2.环保产业区域集聚度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武陵区、澧县、石门县、桃源县4个区县市和常德经济开发区、西洞庭管理区。截至2016年,六地集聚环保企业已达33家,从业人员0.4万人,年总产值42.1亿元,占常德市环保产业总产值的77.8%。环保产业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效应。

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技术成果得到了转化与应用。如: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水质监测技术、生活垃圾清洁焚烧技术等。与兄弟市州比较,我市环保产业中资源综合利用、烟气和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生活垃圾清洁焚烧技术等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4.环境综合服务业发展迅速。我市从单一环保产品向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洁净技术产品、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全面拓展。初步形成了包括集体、股份合作、联营、私营、中外合资、外商投资等多种领域成分、各自经济成分在彼此互补、互相竞争中发展,产值总量增长迅速。

我市环保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相关的环保产业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尚需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率有待提高,环保需求市场化和潜在市场需求释放程度不够,环保产业投融资渠道和力度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环保设备制造业与发达市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不多等。

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产业立市、开放强市”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指南,以服务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围绕“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目标任务,依托我市“十三五”各项环保重点工程,推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使环保产业成为我市建设经济强市的新的增长点,为建设生态强市和富饶美丽幸福新常德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壮大企业市场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扶持,提高环境公共服务效率,形成多元化的环保管家式服务体系。

科技支撑、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产学研用科技平台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

职责明确、制度联动。落实相关部门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完善配套机制和制度建设,有效形成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强化监管、规范市场。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加大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在2017年基础上增长率在20%以上,培育产值5家过亿元的企业。环保设备制造业和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重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结构趋于合理。龙头骨干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环保产业中的地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明显提高,环保产业总体水平达到全省领先。全市环境基础设施、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废旧资源回收、再生和利用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体系。

三、重点领域

(一)环保设备和产品制造业

重点发展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设备、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设备和药剂、噪声及振动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环境友好产品等。

1.水污染防治技术设备。以湘宜环保、宏青环保为依托,重点发展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力争小城镇污水处理、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等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以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为依托,积极推广城市黑臭水体、水生物治理技术,逐步形成城市黑臭水体、水生物治理产业。

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重点引进水泥、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与设备,新一代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与设备,餐饮业油烟净化技术与设备,机动车燃油活化技术与设备,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建筑工地扬尘控制技术与设备。

3.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设备。以中联电力、宏旺环保、理昂电力、凯迪能源、海螺水泥为依托,重点发展固体废物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与设备,危险废物安全收集、贮存和区域性集中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与设备,生活垃圾清洁焚烧技术,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工业协同处置技术与设备,进一步提升餐厨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水平。

4.土壤修复治理技术设备和产品。以石门县土壤修复工程为依托,重点发展受污染农田、耕地、工业场地、矿区等的生态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设备与药剂产品、淋洗修复技术设备与药剂产品、电化学修复技术设备、生物修复技术设备与药剂产品等。

(二)环境服务业

1.环境监测服务业。扶持常德市德环环境检测中心由专项检测机构升级为综合检测机构,培育、发展3-4家环境专项检测机构,规范现有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检测行为;积极推行“放、管、服”,在环保验收、自行监测方案及信息发布、比对监测等领域进一步向社会检测机构放开检测市场,总结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试点的经验,完善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强社会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社会检测机构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严格的环境诚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加强对社会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管和年度考核,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引导社会检测机构加强行业自律,确保监测数据合法、真实、有效;积极为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服务,除资质审核、人员培训、持证考试外,提供省内外监测需求服务信息,促进社会检测机构走出去。

2.环境咨询服务业。扶持市双赢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拓展环境咨询服务范围,在做大、做强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咨询主业的同时,向环境工程咨询、自然生态评估、环境税申报、环境规划、环境调查、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工程咨询与设计、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等领域拓展,使其逐步发展成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集成、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全方位环境服务业,形成集团化、集约化发展格局。

3.第三方治理服务。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购买环境服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逐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领域和范围;以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改革为契机,引导污染源企业对环保设施实施社会化运营,不断提高社会化运营比例。进一步提高环保咨询服务的水平,推进环境综合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机构向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提供专业的第三方环境咨询服务。推广合同减排服务、排污权交易等新型环境服务模式。

(三)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业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分类回收、就近利用。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等固体废物的处置体系。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农林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设备和产品制造。

1.以粉煤灰综合利用为重点,扶持现行建材产业;

2.以宏旺环保科技公司为依托,扩大废矿物油的收集、综合利用的范围和规模;

3.以安邦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为依托,将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处置服务范围扩大至全市所有医疗点;启动澧水流域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4.以宏鑫科技为依托,促进废纸综合利用规模化;

5.加强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

6.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

(四)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点推广海绵城市治理技术、低氮燃烧技术、脱硫脱硝技术、废水脱磷除氮技术,持续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四、发展举措

(一)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带动环保产业发展

1.以蓝天保卫战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发展。通过实施火电、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及重金属氧化物等)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工程,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工程,城区餐饮油烟治理工程,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程等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发展。

2.以碧水保卫战带动水污染防治产业发展。依托造纸、氮肥、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电镀等重点行业的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集中水处理设施提质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促进排污单位污染深度治理和环保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全面提升环保产业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3.以净土保卫战带动产业创新。通过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农田优先保护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冶炼企业周边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工程,停产企业场地遗留污染治理工程,湖泊流域土壤治理工程,污灌区农田土壤治理工程等”重点工程,促进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拓展和生态修复业的发展。

(二)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环保产业集聚发展

重点扶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洞庭食品工业园区环保产业小区建设,建设一批集环保企业聚集、环保信息交流、环保知识培训、环保产品展示、环保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特色环保产业专业园区,做大做强环保技术设备制造和环境友好产品生产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以实施“请进来”战略拓展环保产业发展空间

积极引导我市环保产业“请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类市场。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抓住机遇,引进国内环保科技产业化项目,重点引进珠海宸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双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逐渐实现我市环保企业在技术合作中的不断发展壮大。

五、主要措施

(一)培育规范环保产业市场

建立健全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政策,完善环保产业的布局。以环境保护设施监管为抓手,强化环保产业市场监管。建立完善环保产业调查统计制度,健全环保产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自律,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以及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引导环保产业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建立环保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建立环保企业黑红名单制度,作为相关部门实施监管和联合惩戒的依据,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由相关部门联合实施惩戒,促进市场规范发展。

(二)抓好绿色发展鼓励政策措施的实施

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政策,用好用足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型微利企业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扶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落实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运行企业生产用电给予大工业用电政策优惠。整合现有相关专项资金,用于落实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所需奖励补助。通过财政、税收和价格等体制改革,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在划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列为各级财政保障范畴,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采取第三方治理、政府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领域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拓宽环保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担保等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支持排污权、收费权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为环保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区域合作,整合环保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资金,对重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绿色产业项目、第三方治理示范项目、关键环保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特殊人才引进、环保产业公共平台建设等进行重点支持,并用于支持初创型、成长型环保企业发展。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纳入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鼓励环保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发行债券等多途径进行资本市场融资。

完善绿色发展的配套机制。配套完善绿色发展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废弃物、再生水及垃圾资源化等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机制。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健全各类废弃物处理成本分担机制。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及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完善相关程序机制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排污权交易市场。

(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释放市场

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绿色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加大环境监察与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各污染物排放的环境监管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管理。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为标准,全方位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使污染治理潜在市场成为现实市场。着力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执法监管,督促排污单位落实好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严格实施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涉重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实行严格的赔偿制度,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环保产业平台建设

以现有工业集中区和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设立环保产业孵化基地,积极引入与本园区匹配的优质环保企业,集聚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企业在园区的比例。加强企业之间的废物资源就地利用,形成产业生态链,提高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和产品的环境友好性。推行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污染集中治理,降低企业治污成本和提高治污效率。引导环保产业企业在园区内按照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生产原则,提高环保企业在园区的技术装备集成的能力与水平,降低技术装备配套集成成本。为环保产业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人力、法务、财务、培训等资源和服务,降低创业成本。

搭建环保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市场与产业间的互动沟通桥梁,实现供方与需方的精准对接。在环境服务业、废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及技术研发、环保技术设备制造等领域构建环保产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环保物联网,实现线上精准对接、线下精准布局和精准服务,助力我市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创建产学研科技平台。开展环保产学研技术创新研发,为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材料等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搭建绿色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加强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的科学论证,支持先进可靠适用的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六、规划实施

各区县市要根据本规划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推动本地区环保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