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85名环境资源界委员将亮相全国政协会议 为何是他们?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23-03-03 11:00:52
热度:

85名环境资源界委员将亮相全国政协会议 为何是他们?相较于2158名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增加了14名,达到了2172名。名单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新增了“环境资源界”这

相较于2158名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增加了14名,达到了2172名。

名单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新增了“环境资源界”这一界别,共有85名委员,在全部34个界别中人数较多。

“这是全国政协界别30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告诉本报记者。

委员来自哪儿?

记者梳理发现,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的85位委员涵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海洋、城市规划、林业地质等多个专业领域,既有党政领导干部、能源化工领域企业高管,也有两院院士、专家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水利系统是入选这一新界别的主力军,近20人,占比超过两成。来自能源化工领域企业的“一把手”紧随其后,共17人。85人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身份的委员有11位。

不少入选的委员有相关环境资源背景。如甘肃省委统战部部长孙雪涛此前担任过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余蔚平、易军、凌月明等委员也曾任国务院部委副职。

还有部分委员为继任,从其他界别转至环境资源界别。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童金南、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之前均为十三届全国政协科学技术界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之前为农业界委员,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之前为经济界委员。

也有一些委员之前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如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

“以前,好多有着环境资源专业或行业背景的委员分散在不同的界别中,导致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较为分散,难以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余国东告诉记者,界别调整后,一方面能保障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无疑增强了环境资源领域履职力量。

此外,有部分委员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如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石碧。还有一些来自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如印红、江桂斌和欧青平是委员会副主任,而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何广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蒋齐等人则是委员会委员。

增设环境资源界,正好解决了困扰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多年无界别依托的难题。“这有助于增进研究问题的深度、拓展认识问题的广度,有助于提升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履职能力与水平。”谷树忠说。

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布的五年工作总结中提到,增设环境资源界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从历届来看,全国政协的界别设置一直在根据形势进行调整,如在第八届全国政协增设经济界别,此后除个别界别名称上略有调整外,界别设置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优化界别设置,增强界别代表性,更好反映各界各方面愿望诉求。

2020年9月,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新增补43名委员进入委员会,不仅弥补了委员会专业力量相对薄弱的短板,也为增设界别工作打下基础。

省级及以下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基本以上级政协的界别设置为遵循。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都增设了环境资源界。

2022年12月,浙江省政协率先新增设“环境资源界”,多地省级政协随后调整,西藏自治区政协将“经济界”调整为“经济和生态界”。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不少委员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设立环境资源界别,既顺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要求,也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之举。

“人口与资源环境始终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余国东说,“新界别的设置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展要求的积极响应。”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少委员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的就是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可以从全局上聚合国家和地方的建议意见,让这一综合性大课题研究体系化、科学化,进一步适应和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余国东说。

积极建言献策

无论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还是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都需要85名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建言献策。

实际上,不少委员过去都密切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或者提交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提案。

石碧对碳减排路径进行了思考与探索,闵庆文认为国家公园身为“公园”却不能“过度公园化”,童金南建议将生物多样性有机融入学校相关教育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张兴赢说,“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对此,温枢刚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能源化工领域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跑出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认为,应不断推动“空天地”一体化高科技装备综合运用,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成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征程上就有了新的使命。

“我期待,未来五年,在环境资源界这个大家庭里,与众多委员一起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找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妙计良方。”余国东说。

原标题:新界别 新使命 新作为 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倾心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