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南宁市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南宁市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南宁市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循环型农业发展体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南宁市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详情如下:
南宁市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7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和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对缓解我市资源环境约束,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广西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推进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本规划。规划年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市循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稳步提高,建设用地产出率累计提高38%,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175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到98.16%,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23%。再生资源利用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市废纸、金属(铁)、塑料、玻璃回收量分别为43.37万吨、44.67万吨、40.91万吨和44.37万吨。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显著,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园区,南宁高新区、六景工业园区、江南工业园区获批自治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明显增强,南宁市获批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逐步形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厨余垃圾—沼气—生物质天然气、玉米—饲料—水生畜牧—食品加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成形。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
从国际层面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成为全球共识,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资源供给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从国内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同时,我国主要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转型升级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从自治区层面看,广西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时期将着力加快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绿色化发展,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打造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提升农业循环经济水平、强化循环经济发展支撑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区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我区资源能源需求仍处于刚性较快增长阶段,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成为艰巨的任务。
从南宁市层面看,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已有循环产业链条较短,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特别是中间产业)尚未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关系尚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不高,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耦合关联度不够,行业间、企业间废物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缺乏。2020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比约40.4%,五大重点能耗行业综合能耗占规上工业综合能耗的比重达86.51%,贡献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3。随着强首府、工业强桂等战略的全面实施,对能耗和碳排放的刚性需求较大。“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循环经济发展成为破解能源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目标,全面优化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推进实施十二大重点工程和行动,促进全市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世界绿城,
进一步擦亮绿城名片,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力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各类市场交易机制的作用。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市场主体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着力提高市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
——坚持重点突破。以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强化产业间协同发展,构建闭环生态系统。选择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予以靶向突破、重点攻关,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创新对循环经济的引领作用。加强循环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加大循环经济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力度。
——坚持突出特色。紧密结合我市的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突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特色,科学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方向和任务措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循环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有机结合。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得到推广,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基本成型,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循环型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高;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全面成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全面夯实,资源能耗水平取得新突破,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到2025年,我市循环经济实现新提升,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以自治区下达为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16%(以自治区下达为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实现新突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废纸利用量达77万吨以上,金属(铁)利用量达50万吨以上,金属(铝)利用量达35万吨以上,塑料利用量达45万吨以上,玻璃利用量达49万吨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100%。
表1 “十四五”时期南宁市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三、空间布局
(一)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垃圾、污水处理以及固体废弃物、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等设施建设,探索可回收物处置利用途径,推进城乡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城乡多业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因地制宜加强乡村有机废弃物与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的协同处置。加快构建种、养、加、游等深度融合的工农服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推动城乡之间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循环经济体系。
(二)一横一纵“两带”联动
1. 一纵南北循环经济发展带
该发展带上有南宁高新区、广西—东盟经开区、广西良庆经开区、南宁综保区、南宁现代工业园等园区,重点加快建设绿色制造、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行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建成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博世科东盟环保科技产业园发展壮大,加快构建环保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2. 一横东西循环经济发展带
该发展带上有南宁经开区、江南工业园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仙葫经开区等工业园区以及广西横州现代林业产业园,重点加快建设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装配式建筑、新型节能建材、林产品加工、报废车辆和电器电子综合利用等行业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建成工业园区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规划建设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拆解及深加工。规划建设六景循环经济产业园,统筹实现横州市、青秀区东部地区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循环利用。
(三)“多点”辐射
1.循环工业园
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污染治理集中化改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继续改造落后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节能降碳,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等,有效提高园区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
2.循环经济产业园
围绕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统筹规划建设若干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推进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构建以废旧物资和典型废弃物为重点的可再生、可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按时完成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适时启动二期,积极推进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南宁桂物循环经济产业园、六景循环经济产业园、宾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规划建设,形成集再生铝精深加工、再生钢铁精深加工、再生纸、再生动力电池、再生汽车零部件、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塑料、船舶再制造等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构建集生活垃圾、有机垃圾、污泥、有害垃圾、一般废弃物、炉渣等处理设施于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积极推进江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研究和规划选址,争取尽早启动建设。
3.循环农业园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生态种植、节水农业等生态循环农业。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林业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推进采取种养加功能复合、立体复合循环、以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循环、以禽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循环等模式,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促进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构建农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耦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四、重点任务
(一)构建现代化循环产业体系
1.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持续加强能耗双控工作,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大力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聚焦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等重点能耗行业,推动实施节能降耗改造,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完成南宁市能源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水耗的智能化监测预警调度管理。依托优势资源,拉伸产业链条,降低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提高资源产出率。到2025年,全市主要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20%。
2. 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在化工、造纸、水泥、钢铁、制糖等行业领域推进清洁生产,依法严格对“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新建工业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大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淘汰力度。推进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科技替代或改造传统工业,强化工业企业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在火电、水泥等行业推行低碳燃烧技术,减少工业企业废弃物排放。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探索推进工业园区和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试点示范。
3.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重点行业继续推进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绿色家居等产业,鼓励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建材等领域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和建材绿色化,积极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大力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丰富绿色产品生产,积极申报国家绿色产品。加快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鼓励和支持南宁高新区、六景工业园区、江南工业园区等申报创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园区。
4. 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快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南宁经开区重点构建以“电子商务—空港物流—航空食品、农产品”、“中草药种植—医药生产—医疗诊断—医药物流”、“木薯—酒精—酒糟渣—高档包装纸、制糖—甘蔗渣—环保餐具”的循环产业链。南宁高新区力争在水环境治理、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技术服务等领域形成“实验研发—设计—制造—工程—运营”全流程产业链。广西—东盟经开区重点构建 “废旧玻璃—玻璃制品”、“废轮胎—再生胶粉、再生钢”、“废渣、废矿渣、淤泥—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板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南宁六景工业园区重点构建再生铝精深加工、再生钢铁精深加工、再生纸、再生动力电池、再生汽车零部件、报废汽车拆解、再生塑料、船舶再制造循环产业链。江南工业园区重点构建“金属加工—机械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报废金属—拆解—金属零件—金属加工”循环产业链。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组织广西良庆经开区、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南宁仙葫经开区等开展循环化改造工作,确保到2025年全市具备条件的自治区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专栏4-1 “十四五”时期循环化改造园区
国家级园区: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南宁高新区;
自治区级园区:广西良庆经开区、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南宁仙葫经开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
5.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积极培育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重点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包括粉煤灰、煤渣、白泥)、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推动大宗固体废物由低效分散利用向高效规模利用转变,形成稳定资源再生能力。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规范生产、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等,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动态管理。针对不同类别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积极培育相关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企业,吸引相关科技研发机构加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确保到2025年,全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6.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设备、节能环保仪器设备、高效节能节电产品、可降解塑料(生物塑料)等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制造,加快推广工业节能装备、建筑节能设备等节能装备以及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等,培育发展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土壤污染修复、环境监测等环保装备,构建节能环保优势产业和产品体系。依托环保科技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业,鼓励发展节能评估、环境评价、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环境修复、节能和环境监测等服务。加快南宁生态产业园、绿色智能制造环保设备生产项目等建设,加快构建从核心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集成、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完整产业链。
7. 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探索建立协同处置设施纳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保障设施持续稳定运行,加快健全市场化收费运行机制。推进生产系统协同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完善城市再生水回用系统,推动将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引入用水企业的生产系统,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加强污水厂对生活污水回收处理,推进回收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化浇洒,实现循环利用。开展造纸、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制糖、酒精等工业企业水污染专项整治,推动城市再生水在工业领域梯级利用试点,提高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回用率。
(二)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1.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将废旧物资回收相关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用地需求,规范建设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并规范管理,保障合理路权。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站点、中转站、绿色综合分拣中心。提升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回收网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提高规范化回收企业对个体经营者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家庭废旧物资便利化水平。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销售服务网络,开展废旧物资回收。推动废旧物资回收专业化,授权专业化企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业务。规范二手商品市场的发展,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促进二手商品在定价、交易、售后等全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二手商品的环保有序流通。积极组织申报创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促进建立和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体系。
2. 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
依托我市作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以及创建“无废城市”的有利条件,重点打造废铝、废钢、废纸、废塑料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产业链。加大对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行业、企业的规范管理和环境监管力度,积极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利用龙头企业,扶持企业依托项目建设和业务拓展,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通过我市推进工业振兴各项优惠政策,做好用地、水电气等要素保障,推进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
专栏4-2 城市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方向
废铝循环利用:依托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引入废铝回收加工企业,生产ADC12铝锭、铝铸棒、铝板坯等再生铝材。积极推进构建“铝回收—铝再生—铝加工—铝制品—铝科技”为一体的循环生态铝产业链。
废钢循环利用:依托钢铁研发基地及废钢铁加工仓储配送中心、废钢铁加工仓储配送中心、钢铁延压生产中心项目等,建立起集回收、分拣、处理、配送为一体的新型废钢生产加工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覆盖全区的废钢加工、销售网络,形成废钢资源的高效循环再利用。
废纸循环利用:依托林浆纸一体化及配套产业园项目,整合我市废纸资源,并进行协同处置,用于生产高档包装纸、代塑纸、铜版纸、双胶纸、特种纸基新材料、纸浆等产品,以及上下游包装、印刷、纸张深加工。
废玻璃循环利用:依托广西—东盟经开区现有废玻璃处理企业等,就近配套海天酱油、百威啤酒、珠江啤酒等市场需求,整合我市废玻璃资源,进行协同处置,进一步提高废玻璃的循环利用价值。
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再生利用:依托广西—东盟经开区现有废旧轮胎回收生产基地等,优化废旧轮胎橡胶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推进轮胎翻新、再生橡胶、橡胶粉、热裂解等,加强废旧轮胎橡胶再生加工利用。
废塑料循环利用:依托再生塑料资源化利用项目、淀粉基生物降解颗粒母料生产项目,加快形成“回收—清洗—分离—造粒—再加工—产品交易”产业链。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依托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园等园区,构建电子废弃物“回收—破碎—拆解—分离提纯—电子电器原材料”循环产业链。
3. 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力培育和促进工业再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大型工业装备、电子产品等再制造为方向,推进再制造规模化、集聚化、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移动式修复设备,由集中再制造向现场再制造发展。建立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扩大旧件来源。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支持电器电子生产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工程机械企业等在生产环节推广使用再制造材料和产品。规范再制造服务制度,推进再制造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再制造产品连锁示范店和售后服务点,探索形成以定向修复、专业维护、后期承包为特点的再制造技术服务发展模式。
4. 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体系
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循环的消费理念,提高全社会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识。建立绿色消费市场,积极推广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和使用,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推广应用节能利废新型建筑材料,提升建筑节能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率,建立绿色建筑设计、实施、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积极争取开展绿色建造试点。加强绿色低碳型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建设,提倡绿色出行。推进大型餐饮住宿行业绿色化,推动限上住宿餐饮企业对照明、空调、锅炉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使用节能节水产品,推进绿色饭店、绿色宾馆、绿色旅游酒店等建设。积极推进绿色节约型政府建设,加强相关领域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专栏4-3 循环型社会建设重点领域
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运行节能监管等领域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工程,支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环保建筑复合材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材,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绿色建材,支持墙、散企业创建绿色生产体系,积极发展轻质高强自保温的新型砌块、精准加气砌块、一体化墙板、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管廊预制构件、高附加值的轻质特种砂浆等新型墙材和水泥制品。
绿色交通:积极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绿色出行友好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比例。推广甩挂运输等先进组织模式、提高多式联运比重、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等,强化交通运输节能。推广公路工程废旧材料、设施设备、施工材料等综合利用,鼓励公路建设应用废旧轮胎和建筑垃圾等再生材料。
绿色节约型政府:积极倡导绿色办公,推行无纸化办公,建立健全公共机构办公设施设备、办公用品等的回收循环再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推广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调整优化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建立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库,建立入库产品必须同时具备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的“双标”制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优先将循环经济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不断提高货物类政府采购项目中绿色产品采购比率和采购规模。
(三)构建循环型农业发展体系
1. 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实施粮油、甘蔗、桑蚕、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畜禽等生态种养业提升工程,推广种养结合、立体养殖、循环利用等生态种养技术。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落实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加快种养结合新型养殖技术,构建绿色生态循环种养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多元发展,着力发展以林下种植为主,兼顾林下养殖的林下生态产业,大力推广林药、林茶、林禽、林畜、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林下旅游等复合型林下经济模式,实现森林生态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园区,推进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打造林下经济示范项目。
2. 加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推进用地养地相结合,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资源利用潜力,提高耕地、水面、林地综合产出效率。大力推进有机肥生产和使用,不断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水平,推广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水产养殖业集约发展。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等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废旧农资包装废弃物物资资源化利用水平。重点开展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集中处置试点,建立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加强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全面提升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率。扎实推进农膜回收利用,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推广使用生物可降解农膜。规划建设区域性废旧农用物资集中处置利用设施,提高规模化、资源化利用水平。
3. 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
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鼓励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展农药、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大力推进科学施肥,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化学农药减量替代计划,推广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到2025年,力争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农药利用率达到43%。
4. 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逐步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清洁化。重点实施秸秆变肥工程、秸秆畜禽工程、秸秆能源工程和秸秆原料工程,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行农作物秸秆深耕精细化还田、腐熟还田、秸秆养畜、养殖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等循环利用模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落实养殖废弃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利用,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高水平利用。“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5. 积极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
强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循环链接,构建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推进蔗糖、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延长甘蔗后续产业链。支持集成养殖深加工模式,推行生态养殖一体化综合加工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精深加工复合型产业链。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规划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园、种养加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建立完善全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专栏4-4 农业与其他产业耦合产业链
甘蔗—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酒精废液浓缩燃烧—钾灰制复合肥—复合肥种甘蔗、甘蔗—制糖—蔗渣—制浆—造纸—制浆黑液碱、茉莉花/兰花/金花茶种植—精深加工—芳香/花茶/精油护肤产业链、畜禽加工—副产品—生化制品产业链、饲料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农业+服务业耦合产业链(农业+观光、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等)。
(四)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1. 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以南宁市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重点推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热泵等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加快建设一批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项目,积极引进太阳能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等项目,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火电、水泥企业煤耗。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和天然气进乡入村等工程,加快补齐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乡村燃气管道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工商业煤改气、油改气、瓶改管,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及高危性落后能源。
2. 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研究编制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目录和众创研发指引,加大对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应用等领域技术的研发。制定制约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在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资源替代、共生链接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支持企业建设循环经济技术领域的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和奖补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3.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
鼓励开展循环经济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产业合作和科技合作,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以循环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为重点,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加强绿色标准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东盟市场,推进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向东盟国家输出。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拓宽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实施资源循环产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具有竞争力的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装备的出口。
五、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园区循环化发展改造升级工程
推进既有园区循环化改造,着力推动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完成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等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终期验收,积极推进南宁仙葫经开区、广西良庆经开区、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等自治区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持续推进南宁高新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加快江南工业园综合能源服务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建设。推进新建或在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着力加快南宁伶俐工业园发展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先进制造等产业以及南宁新兴产业园发展新能源、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等产业。
专栏5-1 园区循环化改造升级工程
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南宁高新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宾阳县黎塘工业园区。
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南宁高新区
(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聚焦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包括粉煤灰、煤渣、白泥)、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坚持消纳存量和控制增量,促进绿色、高效、高质、高值、规模化利用,大力推广使用再生资源利用产品,不断探索其他规模化利用渠道。以创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为契机,开发和推广一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及高附加值产品,构建和延伸跨企业、跨行业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积极申报第二批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等为重点,探索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专栏5-2 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分布式木材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站、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烧结砖项目等。
(三)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生产和生活领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回收利用率。统筹布局城市废旧物资回收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废铝、废钢、废塑料、废玻璃、废纸、废旧轮胎等可回收物分拣进入专项资源化利用企业,加大废旧灯管、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置。积极申报创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加强废旧家电、废旧电池、废旧轮胎、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纸等城市废旧物资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引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项目集聚发展。
专栏5-3 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项目
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废钢加工仓储配送中心、废钢铁资源回收及加工中心、广西—东盟经开区废轮胎回收生产基地、广西废旧物资回收处理体系项目等。
(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推广改性沥青混合料再生筑路材料制备技术及装备。鼓励企业研发推广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技术及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成套技术,大力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新技术。引进、扶持和发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加快构建“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破碎分选—再加工—再生产品—重新进入市场—优先回用”等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循环产业链,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储运、分类处理能力。积极争创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推进开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利用试点,在条件合适的县区配套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处置项目及建筑垃圾再生体系,建立建筑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和再利用一体化的资源化利用机制。
专栏5-4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南宁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建筑废弃物以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绿宁建筑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园项目、图旭工程渣土协同处置项目、环城建筑垃圾协同处置项目、建力建筑垃圾协同处置项目等。
(五)废旧机动车(含车用电池)循环利用工程
大力推动机动车回收利用,促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建立规范有序的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制定支持汽车拆解行业企业发展政策,促进报废汽车流入规范、专业的回收拆解企业。依托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等,积极推进报废汽车、电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拆解及深加工,构建废旧机动车拆解加工循环产业链。着力推动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重点推进废旧电池分选、拆解及再生,推动汽车电池工业向绿色、安全、高效发展。以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动力铅蓄电池和锂电池、启停铅蓄电池为重点,推行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领域的二次应用,开展退役电池作为铁塔基站储能电池应用试点,提高废旧动力电池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水平。配合自治区开展车用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
专栏5-5 废旧机动车(含车用电池)循环利用项目
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报废机动车拆解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
(六)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发挥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优势,围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方向,重点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等零部件再制造,支持建立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旧件回收、再制造加工体系,壮大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动再制造企业与上游废旧资源回收、拆解企业以及下游汽车、工程机械售后维修网点,建立产业协同关系,形成“旧件回收—拆解—再制造零部件—终端产品”有机衔接的产业体系。建立再制造产业链数据中心及产品交易平台,促进行业间的信息共享。规划建设汽车再制造产业园(示范基地),支持再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实施一批再制造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再制造产业基地。
专栏5-6 再制造产业项目
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报废机动车拆解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三一再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广西—福兴茂机械再制造产业园、公交再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等。
(七)农林废弃物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积极构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推动形成秸秆—农用机械粉碎/掩埋翻耕—有机肥料、秸秆—基料—食用菌(广平菇、双孢蘑菇、草菇等)、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氨化/微贮饲料—养殖业(肉牛、羊等牲畜饲料)等循环产业链,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广“公司+小散养户+种植户”“猪—沼—肥—草—猪”“猪—沼—肥—果”“猪—沼—肥—林”等生态种养农牧结合模式,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发电—农户、禽畜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农林作物、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料—农林作物等循环产业链。加强林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健全次小薪材、林业三剩物回收体系,积极构建农林废弃物—有机肥—食用菇生产循环产业链。加快推进秸秆、畜禽粪污、林业废弃物等领域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市、区)建设,积极推进广西横州现代林业产业园发展,打造“原材料基地—人造板—高端绿色家居”全产业链,推动产业绿色化。
专栏5-7 农林废弃物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重点区域和项目
秸秆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市、区):青秀区、武鸣区、横州市、宾阳县、上林县、隆安县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市、区):西乡塘区、马山县、隆安县
林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县(市、区):上林县
农林废弃物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南宁市生猪养殖聚落全产业链生态循环农业投资项目、绿色农业科教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年处理50万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项目、宾阳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
(八)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
全面推进废旧手机、废旧家电等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体系建设及其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规范废弃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行为,逐步建立“龙头企业主导+个体回收+回收基地+信息管理”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支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专业回收企业、梯级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共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促进互联网+废旧资源回收、监管及交易,重点推进废旧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和再生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构建集消费、回收、再生、回用于一体的循环体系,形成电子废弃物“回收—破碎—拆解—分离提纯—电子电器原材料”循环产业链。积极开展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责任延伸试点,建立信息溯源平台,实现生产、销售、用户、回收、加工各环节的信息追踪、查询和共享,有序引导报废产品流向规范的拆解加工企业。依托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园等园区,集聚和培育一批专业化规范化回收、再生利用骨干企业。
专栏5-8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项目
南宁市跨境再生资源产业园、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中心扩建项目(“四机一脑”资质增量)等。
(九)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
引导汽车生产企业联合相关配套企业,共同探索制定产品全生命周期标准,实现汽车生产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及再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开展“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场景,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以汽车生产企业为骨干、中小微企业广泛参与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售后服务商、终端用户、回收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等相关方逐步进驻云上平台,实现汽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维修、二手车交易、报废、关键零部件流向等信息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促进报废汽车流入规范、专业的回收拆解企业。加强跟踪分析和经验借鉴,积极推广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经验。
(十)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行动
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限制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科学稳妥推广塑料替代产品,积极推广使用绿色材料制品、可再生品、可降解品、可拆解再利用产品等。着力摸清现有废旧塑料收运链条和企业信息等,组织开展可替代、可降解塑料制品项目精准招商,引导和整合塑料(含可降解塑料)制品加工企业集聚,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加强塑料废弃物规范回收和清运。积极组织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制定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深入开展农村、江河湖、旅游景区塑料垃圾清理整治,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
专栏5-9 塑料污染治理项目
年产30万吨淀粉基生物降解颗粒母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南宁市再生塑料资源化利用项目、塑料回收循环利用等。
(十一)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升级行动
配合上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快递包装绿色标准体系,强化快递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置各环节监督管理,推进快递包装材料源头减量,减少商品生产出厂、电商销售、快递运输等环节的二次包装。建立完善绿色快递包装产品采购和使用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规范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置。加大绿色循环共用标准化周转箱推广应用力度,积极配合自治区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基本全覆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基本实现。
专栏5-10 绿色快递包装项目
南宁绿色包装产业基地、邮政快递包装回收项目等。
(十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行动
积极推进成熟适用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一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实施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废物资源化利用、可回收利用材料、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再制造、再生资源高值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等关键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着力推进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全降解塑料制品和可再生塑料制品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领域示范。
专栏5-11 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装置技术及核心装备开发、易腐垃圾环保处理与资源化智能装备研制与示范应用、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按照“五化”工作法(即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时序流程化、推进制度化、落实标准化)的要求,统筹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市直相关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与企业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根据本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责任层层落实。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引导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
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综合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构建多渠道资金投入模式,大力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广“建宁模式”,引导社会投资参与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和创新给予资金支持,鼓励环保类技术创新和相关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增加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三)强化监督考核
加强考核监督,建立严格有效的考核奖惩制度,将循环经济主要指标纳入市直相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开发区考核范畴。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成效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的硬约束机制。强化统计监测,严格落实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机制,完善统计核算方法。配合自治区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循环经济数据的统计和评价分析。
(四)加强风险监测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探索开展废水综合毒性评估、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作为行业准入、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完善企业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制度,推行环境风险分类分级管理,严格高风险企业监管,实施环境风险源登记与动态管理。定期开展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设立、选址与规划、园区内布局、准入和退出、配套功能设施、一体化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等风险排查工作,指导园区和企业做好问题整改。
(五)加强宣传教育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活动,加大节能减排降碳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教育范围,动员和组织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社团等单位,开展以节能减排降碳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节约共同行动,推动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全市基础教育内容,提高科学知识普及程度。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总体上减少工业源、农业源和生活源对环境的影响。但由于规划实施时间较长,空间跨度较大,各工程项目实施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污染影响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燃煤锅炉烟气、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废气达标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废水主要为生产设备清洗废水、循环冷却排污水、工艺废水等,工艺废水主要有含磷酸盐废水、喷漆废水、地面清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和特征污染物等,废水均按照要求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对水环境影响较小。噪声污染主要是注塑机、喷漆机、烘干机、各种风机、各类泵类、车床等工艺设备噪声,强度在65~100dB(A),经采取消声、减震、隔声等措施后噪声可达标排放,对声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物主要包括边角料、锅炉灰渣、包装废料、气化炉排灰、废干燥剂、污泥、废耐火材料、脱硫石膏、废油、脱硝废催化剂等,各类固体废物按照要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妥善贮存、处置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各工程需做好防腐防渗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具体工程可能涉及风险物质和风险工艺等,在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下,环境风险可接受。
(二)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
《规划》实施各主体单位应落实“三线一单”相关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应严格项目准入,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如建立重点排污单位清单、加强与排污许可衔接、建立大数据平台),建立重大环境影响预警体系,具体工程必须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新建、扩建“两高”项目应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各项目应制定并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各相关单位要制定大气联防联控措施、地表水上下游联防联控措施、自然资源调查联动措施、固体废物非法转移部门联防联控措施,应在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增加达成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的日常运营管理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规划》实施总体上可以实现全市节能降耗降碳减污增效的目标。具体工程实施会给局部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不利环境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减缓。《规划》实施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总体可控,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规划》实施是可行的。
八、组织实施
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切实推进规划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各县(市、区)、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精心组织安排,明确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结合实际抓好规划贯彻落实。具体分工如下:
(一)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发展改造升级工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
(二)组织实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市政园林局、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
(三)组织实施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责任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司法局、供销社,南宁邮政管理局〕
(四)组织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市政园林局、住建局、发展改革委〕
(五)组织实施废旧车辆(含车用电池)循环利用工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
(六)组织实施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
(七)组织实施农林废弃物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供销社〕
(八)组织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工信局、供销社〕
(九)组织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工信局、大数据发展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
(十)组织开展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行动。〔责任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工信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十一)组织开展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升级行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邮政管理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十二)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行动。〔责任单位:市科技、发展改革委、工信局〕
-
重点支持陶瓷蓄热部件等开发!《萍乡市节能环保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2022-07-12
-
西藏自治区:关于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的通知2022-07-11
-
海南省:关于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倡议书2022-06-27
-
《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事项》印发!2022-06-20
-
郑州: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06-20
-
一文读懂节能环保产业如何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2022-06-07
-
《深圳市培育发展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2022-06-07
-
《唐山市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发布 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2022-06-06
-
河南省征集遴选2022年节能环保示范企业2022-05-23
-
山东青岛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2022-05-19
-
PACT工艺实现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的节能环保提标改造2022-05-13
-
面向苏伊士等招商!六安市“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2022-05-06
-
2022年提案回复:关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税赋影响及建议2022-05-05
-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2022-04-26
-
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