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淄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淄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 淄博大气网讯:近日,淄博市政府印发了《淄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
大气网讯:近日,淄博市政府印发了《淄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浓度均达到全省中游水平,综合指数排名摆脱全国后20名、全省后3名。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0%以上,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力争全面消除Ⅴ类水体,实现水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规划研究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1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10项。
淄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谱写生态美丽淄博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实现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突破生态环保瓶颈和跨越拐点、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决定性转折的关键五年。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生态赋能行动,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加速治标、聚力治本,创新实施“全员环保”机制,持续控源头、治重点、强措施,着力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5年的4.8:53.5:41.9优化为4.3:48.4:47.3。“四减四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化解过剩产能炼铁300万吨、炼钢325万吨,出清焦化产能255万吨。“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5%,较2015年提高10.7个百分点。40%以上重点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5年下降26.4%。SO2、NOx、COD、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比例分别为35.0%、35.1%、17.2%、16.5%。化肥、农药用量连续12年实现负增长。纳入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2%,同比增加12.7%,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O3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5.0%、9.5%、15.2%、7.8%,综合指数和PM10浓度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一位。实现八河联通,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全市8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COD、氨氮浓度分别改善13.5%和38.2%,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6处市控断面COD和氨氮浓度分别改善11.4%和21.7%,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马踏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探索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攻坚克难典型案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围绕打造全域公园城市,集中做好“山青”“水秀”“林绿”“景美”四篇文章,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推动16家露天矿山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孝妇河湿地公园、齐盛湖公园(二期)、文昌湖环湖公园、淄博沂河源湿地公园、四宝山、九顶山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湿地保有量达到1.36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46%。完成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和“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清水润城”生态水系基本建成。
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完成19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完成农村14个“千吨万人”及869个单村联村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建立“水质检测、信息通报、限期整改、督导约谈”监管机制,委托第三方进行抽样检测,按月通报监测情况。建设11个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场和2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建设全省第一个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完善全市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和调配。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创新提升。创新实施“全员环保”体制机制,实行一手抓“刑责治污”,一手抓“全员环保”,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全面推进监控监测信息化建设,新建95处重点镇(街道)及敏感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46处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道)环境空气质量和全流域地表水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精心打造“以物联数据为基础,以监管网格为底图,以指挥中心为依托,以决策分析为动力”的智慧环境监管网格体系。
第二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近年来,生态淄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在全国、全省仍处于落后位次。
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我市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产业结构还是二三一的结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行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约为74%,技术密集型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相对比较薄弱。
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居“2+26”城市前5位,排放强度居前3位。化工企业数量众多,“工业围城”现象突出。各类工业炉窑数量在全省占比超五分之一,虽大部分已改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但仍然是NOX产生的主要来源。PM10和PM2.5年均浓度仍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交通运输结构单一,轨道交通滞后,现状组群间道路仅为公路简单拼接,路网建设扁平化,快速路和支路网实施不佳,全年机动车尾气尘对PM2.5的分担高达27.1%。全市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东西两侧为丘陵高地,沿孝妇河和淄河呈双簸箕形,气象扩散条件十分不利。
水环境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水资源匮乏,水系流量小,甚至干枯,且排污强度大导致水环境容量不足。小清河、乌河上游、孝妇河上游、杏花河氨氮浓度不能稳定达标,总氮浓度普遍较高。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市政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污水溢流现象突出。部分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不完善,未实现园区企业雨污管线全覆盖。化工园区、化工集聚区及重点化工监控点周边地下水环境相对较差。作为黄河流域下游和小清河水域中游水环境质量维护的重要节点,严控水环境安全风险任务艰巨。
科学化精准化治污水平不高。目前,我市大气污染呈现出复合性、反应性的特征,在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方面,基础设施和软件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氮、磷已取代COD成为主要超标因子,总氮浓度偏高,针对这些污染因子的科学化精准化治污水平亟需提高。
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强。高质量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性、相容性不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机制仍待完善,在国土开发、重大规划、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发展端,缺少源头和全过程的环境治理政策制度。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尚不健全,经济领域的绿色发展政策导向偏弱。虽然构建大生态、大环保格局已成共识,但仍需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第三节充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机遇
进入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迎来新的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为我市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我市“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员环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十四五”时期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降碳为抓手,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为核心,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建成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放在优先位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项任务,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优化促进作用,以碳达峰碳中和倒逼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实施生态赋能行动,充分发挥“全员环保”机制力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奋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洁净整齐美丽的生态淄博。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手段,精细管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提高环境治理针对性和有效性,用法律武器治理污染,以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生态环境底线思维。强化危险废物处置、核与辐射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工作,建立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第三节主要目标
展望2035年,“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全域公园城市建成,空间发展布局全面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健全落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文明理念全面普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丽淄博目标基本实现。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全域公园城市初步成型,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到2025年,PM2.5浓度达到全省中游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全省中游水平,综合指数排名摆脱全国后20名、全省后3名。到2025年,国省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完成省下达任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力争全面消除Ⅴ类水体,实现水环境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增强。
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下达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全员环保”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第三章深化“四减四增”,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牢牢把握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凝心聚力攻克结构性污染问题,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作用,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一节强化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纺织、轻工、陶瓷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化工园区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工程和项目。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
培育壮大新经济。打造氢能、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算力、平台经济六大新经济标志性赛道。筛选优势领域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旗舰”企业。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加快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制定实施环保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打造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环保产业集群。以淄博国家级生态环保产业基地为中心,同步开展鲁中环保产业(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并以新材料为特色建设鹏达环保炭基环保新材料与固废资源化产业基地和桓台县“中国膜谷”制造基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气、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立足解决我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并辐射周边地市。在全市工业企业和园区推广“环保管家”服务项目,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解决各类环保问题。到2025年,我市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百亿,成为省会经济圈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环保产业中的地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第二节深化能源结构调整
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有序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到2025年,天然气利用量达到30亿立方米;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绿电入淄的规模达到40亿千瓦时;新型储能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定“十四五”煤炭消费压减方案和年度计划。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对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上的燃煤锅炉严格执行煤炭减量替代办法。调整优化《淄博市煤电机组结构优化工作方案》,实施燃煤机组、锅炉整合工程。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电厂15公里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热电机组及配套的燃煤锅炉(除唯一不可替代)有步骤、分阶段关停整合。到2025年,关停小机组20台以上、落后锅炉20台以上,减少煤炭消耗150万吨以上。
第三节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积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货运转型升级,建设新型物流中心城市。以发展多式联运促进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提升“门到门”运输服务能力,打造全省公铁水多式联运区域中心。“十四五”期间,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速超过10%。依托石化、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集聚整合陆港资源,打造淄博内陆港“一港多区”,加快铁路运输“进港入园”。持续推动小清河复航工程及淄博港一期工程建设,发展小清河—渤海—黄海海河联运、水水中转。
推动车辆结构升级。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2023年年底前,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2025年年底前,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数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货车占比达到30%以上。
第四节推进农业投入结构调整
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面实施节水、减肥、控药一体推进、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严格执行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效率。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缓控释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耕、种肥同播等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生态治理、健康栽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和先进施药机械以及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节水灌溉40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1万亩。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均提高到43%左右。
持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大力提升有机肥规模化生产能力,推广商品有机肥。鼓励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采用“种养结合”“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推广应用秸秆速腐还田、粪污堆肥还田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探索适宜复制推广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扎实推进果(菜)等有机肥替代实施行动。
专栏1结构调整重大工程
产能淘汰工程:关停隆盛、齐林傅山钢铁冶炼设备。
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工程:天然气利用量达到30亿立方米,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绿电入淄的规模达到40亿千瓦时;新型储能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程:新建淄博综合保税区铁路专用线、山东鲁维青铁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鲁中物流集聚园铁路专用线三条铁路专用线。开展齐鲁化工区铁路专用线、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铁路专用线、兴桓铁路专用线三条铁路专用线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动小清河复航工程及淄博港建设。
农业绿色生产工程:重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富硒土地保护利用、粮食生产水肥一体化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典型、高青生态循环种养结合高端奶源地建设、高青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再利用、农膜回收和机械化无膜生产推广等项目。
第四章实施十大行动,推进碳达峰进程
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和省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实现碳排放重点行业领域率先突破,深入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倒逼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动我市在全省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走在前列。
第一节实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行动
加速高排放行业减碳降碳。科学制定并扎实组织实施热电、石化、化工、建材等高排放行业减碳降碳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业副产气回收利用等能效提升工程,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从严落实国家、省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理要求,严格落实“五个减量替代”,从严控制新上“两高”项目。强化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倒逼能耗产出效益低的企业整合出清。加快存量项目节能减排改造升级,达不到规定能耗和排放标准的,列入关停计划加快淘汰。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推广应用减碳降碳技术,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高值化循环利用产业,开展绿色低碳园区、工厂建设。到2025年,全市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能源清洁低碳安全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高新区、淄博综合保税区及11家省级以上园区率先建设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园区,建设50家以上国家、省、市级绿色工厂,形成“典型带动、全员跟进”的绿色制造梯次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实施光伏发电规模推进行动
整县制推进规模化光伏发电。摸清全市屋顶资源底数,加强规划统筹,比照国家标准,实施各区县全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组织好3个区县屋顶光伏发电国家试点。围绕“城、园、村”三域,整体推进试点任务,其中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工商业和农村居民屋顶4类建筑按总面积安装光伏的比例分别不低于50%、40%、30%、20%。鼓励各镇(街道)积极参与“百乡千村”示范行动。
鼓励集中式光伏发展。利用滩涂、养殖鱼塘、荒山荒坡、已生态修复的赤泥堆场和废弃矿坑等,因地制宜开展光伏集中发展应用,推广生态友好型“光伏+农渔牧业”光伏电站建设。到2025年,全市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0万千瓦左右。
第三节实施天然气替代推广行动
积极建设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以产业和物流园区、旅游服务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医院、学校为重点,有序发展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能源项目,提升天然气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到2025年,建成5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
有序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在有稳定热、电负荷的开发区、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适度发展热电联产燃气项目。加快实施一批燃气蒸汽热电联产项目,到2025年,力争全市燃气热电联产机组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以上。
加大煤电机组、锅炉天然气改造力度。制定降低燃气改造成本的专项政策,支持实施燃煤机组、锅炉天然气改造。组织燃煤电厂开展“煤改气”试点项目建设。同时,积极稳妥引进推广天然气脱碳升级新技术,提升天然气的等级和品质。
第四节实施绿色建筑节能行动
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公共建筑、老旧居民小区等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到2025年,全市新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0万平方米。
全面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积极推广装配式、被动式建筑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按照绿色低碳标准规划建设零碳社区。在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整建制推进绿色建筑,打造绿色低碳智慧宜居城市示范区。到2025年,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
积极推广新型清洁供暖方式。修订完善城市供热规划,鼓励机关、学校、医院、高速服务区等公共区域以及相关住宅小区,因地制宜采用空气源、地源热泵等清洁化能源供暖。加大农村清洁供暖推广力度,继续支持农村民用住宅采用煤改气、煤改电、空气源和地源热泵、光储一体等清洁方式供暖,扩展新型清洁供暖应用场景。到2025年,农村清洁供暖基本实现全覆盖。
第五节实施工业余热再利用行动
增加工业余热供给。将工业余热利用纳入城市供热规划,推进工业余热供暖规模替代、区域覆盖。支持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建设工业余热收集利用系统,高效整合利用不同品质余热资源,鼓励具备工业余热供热条件的企业对外供暖。到2025年,各区县至少各建设1处、全市共建设15处工业余热示范工程,新增工业余热供热面积2500万平方米。
加快全市供热管网互联互通。统筹各区县工业余热资源和热力需求,在对现有管网优化提升的基础上,加速供热管网互联互通,为大范围工业余热利用夯实基础。到2025年,重点区域基本实现供热管网互联互通。
第六节实施氢能应用示范行动
推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先行在桓台县推进实施中低压纯氢管网建设、楼宇用热电联供系统示范、加氢站等项目。
扩大重点领域氢能示范应用。扩大重点领域氢能示范应用,到2025年,全市公交车、城市配送车、工程车等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1000辆。探索开展氢能发电试点,加强副产氢提纯和新能源制氢能力建设,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配备10%以上的制氢或储能能力。加快发展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及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优先在氢能产业园开展示范应用。选择部分偏远山区开展小型分布式氢能发电供暖试点。
建设综合能源港。规划建设一批集加油、充换电、加氢、加气等于一体的复合型能源服务港。加大现有加油站点综合能源服务改造,实现多类型能源供给互联互通。到2025年,全市建成或改造综合能源港100座。
第七节实施交通运输降碳行动
推动交通结构优化降碳。提升铁路货运比例,拓展管道运输优势,大力推进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的高效顺畅衔接,打造智慧低碳物流枢纽示范区。到2025年,全市铁路、管道货运量占比完成省下达任务,建成8个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物流园区。
加快公共机构用车新能源化。各级党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鼓励采用租赁方式用车,扩大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配备比例。“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或更新一般公务用车(除特殊要求用车外)100%新能源化。
加快巡游出租车和公交车新能源化。扩大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在出租汽车(含网约车)和公交车行业的应用范围,全市巡游出租车、公交车新增和更新车辆优先使用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到2025年,新能源巡游出租车新增和更新比例达到80%,公交车100%实现新能源化。
加快专用车新能源化。加大环卫、城市配送、邮政、救护车、校车、渣土车等专用车领域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推广应用力度,“十四五”时期,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推广应用比例逐年提高15%。力争到2025年,环卫、城市配送、邮政、救护车、校车、渣土车等专用车领域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全国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按照“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原则,加快推进充换电站(桩)建设。有计划推进既有居住社区充电桩建设,严格落实新建居住社区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100%配建要求。到2025年,全市新建各类充(换)电站3000余座,新建各类充电桩4万个以上,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具备满足全市11万辆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充电需求的能力。
第八节实施碳捕集利用和储能建设示范行动
深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对大规模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大力发展集中排放源捕集技术,着力抓好石化、煤电、建材、化工等行业高浓度二氧化碳工业捕集项目;加大分布式捕集技术研发应用,积极推广干湿法空气直接捕集技术、扩大二氧化碳捕集的范围和领域。培育负碳工业发展,探索利用水泥和固废的汇碳能力,推广“水泥部件+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在实现汇碳的同时“以废治废”。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模式。积极发展各类型储能设施。
第九节实施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领行动
实施绿色办公示范行动。发挥党政机关“绿色低碳、机关先行”示范作用,严格执行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绿色产品采购制度,强化节约用水、用电、用纸量化标准,大力推行信息化、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消耗用品使用,积极争创绿色办公单位。倡导其他公共机构集约节约利用办公资源,使用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营造绿色办公环境。
推进绿色生活引领行动。加强生态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能型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积极推广节能照明、节水器具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探索实施碳普惠制度,利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优势,量化低碳行为,带动家庭、学校等共同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大力实施公务接待简约化和“光盘行动”,鼓励适量点餐,遏制食品浪费。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鼓励民众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等低碳方式出行。
第十节实施新能源产业促进行动
大力发展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到2025年,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量达到20万辆/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打造成为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大力发展氢能装备产业。加快东岳质子交换膜、山东工陶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膜等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大力推进亿华通、爱德曼等氢能关键装备项目,努力构建“燃料电池膜-膜电极-电堆-发动机-整车”的全产业链。布局建设桓台氢能产业园、博山氢能产业基地、高新区储能产业基地项目,壮大氢能关键材料及装备产业,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专栏2碳达峰重大工程
“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桓台县30km中低压纯氢管道、马踏湖2000户热电联供系统示范、10座加氢站等项目,尽快实现突破形成示范。
储能建设工程:推进太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开展鲁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光伏发电工程:整县制推进规模化光伏发电,组织好3个区县屋顶光伏发电国家试点。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工商业和农村居民屋顶4类建筑按总面积安装光伏的比例分别不低于50%、40%、30%、20%。
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通过低温和高压技术回收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煤制气装置尾气中的CO2,将其提纯液化后送往胜利油田用于驱油。每年CO2回收规模可达百万吨。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威达环保荣登安徽省首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重点培育名单!2022-01-10
-
安徽省发布第一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重点项目2022-01-06
-
安徽省发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名单2022-01-06
-
安徽省发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第一批重点合作园区2022-01-06
-
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就《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等七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答记者问2022-01-02
-
生态环境部印发《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等七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指南2021-12-27
-
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2021-12-16
-
中国天楹:拟投资20亿成立新能源子公司2021-12-09
-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综合利用后剩余固相利用处置标准》(附解读)2021-12-03
-
工信部:拟公告的废钢、废塑料、废旧轮胎、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名单公开征求意见2021-11-26
-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未验收 榆林绿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被罚15万元2021-11-22
-
苏州高新:拟发起设立绿色低碳基金 将重点布局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2021-11-20
-
国网安阳供电公司迎来年度新能源并网“潮”2021-11-17
-
宇通新能源环卫车辆助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021-11-15
-
德创环保:与德升新能源、绍兴研究院拟成立浙工大-德创绿色低碳研究院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