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十四五”云南将这样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21-10-10 13:03:26
热度:

“十四五”云南将这样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再生资源利用固废网讯: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云南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云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再生资源利用

固废网讯: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云南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近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云南省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等八方面重点任务。

发展目标

发挥云南资源禀赋优势,挖掘绿色发展新引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开启工业绿色发展新征程。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稳步下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能源效率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步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指标任务。

——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5%。

——绿色制造体系日趋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成,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实现深度融合发展,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形成规模,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任务

(一)优化调整工业结构

1.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烟草、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严格执行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利用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小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新产品,打造云南制造业品牌优势。

推动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基础再造。利用绿色能源优势引领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以绿色铝为品牌的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打造绿色硅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全产业链重塑卷烟工业新优势,巩固提升优势烟叶强省和云产卷烟地位,推动云产卷烟结构调整和品牌升级。全产业链重塑有色产业新优势,做强做精稀贵金属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绿色发展新动能。

聚焦传统产业赋能提效,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数字云南”建设基础,引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创新,重塑生产服务模式,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推进数字化能源、资源、污染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以及计量设施、管网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数字工厂、智慧园区建设,以绿色智能融合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2.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

打造面向省内、国内、南亚东南亚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依托先进技术和严格标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发展高效节能内燃机、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机等高效节能装备,支撑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批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装备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市场有效需求,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应用力度,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轻工、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改造升级。依托工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实现区域和流域节能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积极研发适应高海拔山地运输、安装和使用的智慧风机等技术,掌握和提高风电机组整机设计、组装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积极研发高效光伏组件、太阳跟踪和系统集成技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积极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巩固和扩大清洁能源优势。深入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深入融合,引领、带动、支撑绿色铝、绿色硅产业在绿色发展、产业规模、精深加工、创新研发等方面形成全球制高点,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

壮大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抢占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制高点。围绕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建立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链,着力打造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体系。支持产业基础好的州市规划建设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配套产业园,支持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企业及动力电池企业。支持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布局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汽车,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优化全省“车、桩、网、电”一体化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营造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良好使用环境。

3.推动工业集聚高效发展

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构建新型绿色工业发展格局。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抓好产业发展“留白留绿”空间,引导产业园特色化、差异化和协同化发展。加快培育园区产业集群,以产业链延伸、产业协同、产业配套发展为主线谋划产业园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向重点州(市)和开发区集聚,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全链产业、核心优势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产业园绿色化改造升级,引导产业园构建绿色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强化环境综合管理和污染集中治理,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调配和高效循环利用。

(二)提升工业能效水平

1.促进能源消费绿色转型

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终端用能设备“电气化”和“燃煤燃油替代”改造。有序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燃煤自备电厂和燃煤自备锅炉“煤改气”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建设,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热、生物质能在工业领域利用,推进产业园智能微电网建设。

2.强化节能监察和管理服务

加强工业节能法规体系建设,提升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业节能管理现代化水平。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对钢铁、建材、有色、化工、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节能监察执法。加强节能监察结果的应用,利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将节能监察执法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监督检查,提高节能监察工作规范和工作效能。推进节能监察信息化建设,在线开展监察计划申报、企业能耗指标核算、节能监察结果汇总等工作。积极推行联合监察、异地监察,促进各地节能监察工作均衡发展。

积极推动节能能力建设,加强节能管理服务。围绕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能源计量审查、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和对标,挖掘节能潜力,构建能效提升长效机制。支持培育第三方机构为节能监察提供检验检测、咨询服务、数据核算、人员培训等服务。

3.持续加强工业节能诊断

完善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体系,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推进的工作机制。培育一批资质优、信誉佳、专业强的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及专家团队。组织开展千户企业节能诊断行动,针对企业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全面挖掘企业节能潜力。鼓励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开展区域节能诊断,大型企业开展自主诊断,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专项诊断。加大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力度。加强诊断结果分析应用,推动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诊断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用能结构、工艺技术、能效指标数据库。

4.实施工业节能改造

大力推动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持续挖掘工业节能潜力。加强节能降耗新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对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进行节能低碳改造。加快淘汰老旧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耗能设备。全面推进工业锅炉、窑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改造,推进节能标杆锅炉房创建。实施新一轮电机、变压器、内燃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行动,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泵、风机、压缩机等终端设备能效在线监测。在钢铁、石化、建材等典型流程型高耗能行业实施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开展企业工艺集成与能量系统优化,推动高效用能设备与生产系统的优化匹配。对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能源梯级利用、园区能源系统优化改造。

5.提升节能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节能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加大能源系统硬件基础设备投入,对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实施数据化改造,将电表、水表、流量计、衡器等传统计量仪器仪表升级改造为带有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功能的计量设备。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端能源管控信息平台,形成集过程监控、能源调度、数据管理、能源决策一体化信息系统。鼓励第三方机构建设企业能源管理服务云平台,为企业节能、行业管理提供专业服务。鼓励园区和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园区和企业用能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区域智慧能源系统。推进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企业端建设,建设全省工业用能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三)推动工业低碳发展

1.实施重点行业达峰管理

强化工业碳排放控制和管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率先达峰。围绕国家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研究提出云南省工业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和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园区或行业碳排放率先达峰。巩固和扩大绿色能源优势,加快用能终端电气化改造。综合利用原料替代、过程消减和末端处理等手段,大力推进烟草、钢铁、水泥、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生产过程减少碳排放。积极开展工业产品和产业园碳足迹管理,提高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提升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

2.推广应用先进低碳技术

加大先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全行业低碳发展水平。积极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推进低碳技术沟通渠道建设,鼓励高碳产业之间的技术转移。结合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等碳排放重点行业特点,制定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促进先进适用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培育工业低碳技术服务第三方机构,重点发展低碳科技研发与项目孵化,开展低碳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生产信息咨询、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认可服务等科技服务,为重点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3.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

培育低碳发展示范标杆,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园试点示范,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低碳产业园建设力度。开展低碳企业试点示范,引导工业企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开展低碳企业评价,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低碳竞争力。实施低碳标杆引领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排放对标活动。鼓励有条件企业和产业园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依托绿色能源和丰富的高原林业碳汇资源,在园区、企业、产品层面探索碳中和云南方案。

(四)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1.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打造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加强产业协同利用,壮大工业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以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为重点,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引导产废企业主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持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覆盖范围,深入推进安宁、东川、兰坪、个旧、牟定等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大理、保山、文山、昭通等地因地制宜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持续完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制,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探索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体系。

推进煤矸石和粉煤灰在工程建设、塌陷区治理、矿井充填等领域的利用,有序引导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材。稳步推进金属尾矿有价组分高效提取及整体利用,推动采矿废石制备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胶凝回填利用,探索尾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利用。加快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有价组分梯级回收。拓宽磷石膏利用途径,推广磷石膏在生产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利用,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磷石膏在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利用脱硫石膏制备绿色建材等新产品新材料,扩大工业副产石膏高值化利用规模。

以绿色硅、绿色铝为引领,打造硅、铝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赤泥、工业废弃硅微粉、硅渣的循环利用和绿色化处置。推进赤泥高碱性物质和有价金属回收、制备建筑材料等技术,推广低成本赤泥脱碱技术和成套设备的应用。鼓励工业硅生产企业加强废弃硅微粉、硅渣的回收利用,拓展硅微粉制备特种高分子材料、优质掺和剂、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能力。

2.推进矿产资源深度利用

引导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鼓励发展和应用绿色采选技术,推动低品位矿、共伴生矿、复杂难处理矿产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重点支持稀土、铅、锌、锡、磷、铜、银等矿产资源在开采、冶炼、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攻关,推动锡、铜、铝、钛、镍材、稀贵金属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依托水电清洁能源优势延伸硅产业链,积极构筑硅光伏、硅电子、硅化工和碳化硅产业链。推动精细磷化工、特色盐化工和新型煤化工材料产业发展。

3.壮大再生资源利用规模

围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弃医用防护用品等主要再生资源,加快先进适用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建设一批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资源跨区域协同利用,构建区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行业秩序逐步规范,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的落地兑现,保障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已公告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建设一批再生资源利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高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企业。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开展汽车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示范。建立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模式。

(五)提升工业用水效率

1.强化工业用水管理

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强化工业企业用水管理。推广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依法淘汰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严格执行取水定额标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控制工业用水总量,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强化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推动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评估审查。探索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以及淘汰类、限制类生产设备的工业用水差别水价及超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工业节水制度和管理体系,完善节水台账和内部考核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和水效对标。强化重点工业行业产品用水定额管理,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有关规定。积极引入和培育第三方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和生产服务型企业,围绕高耗水行业提供综合节水系统解决方案,探索节水服务合同制管理等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

2.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水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建设一批重点水效提升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实施水梯级利用和集中处理,建设园区耦合用水系统。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产业园水资源系统优化等技术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水效提升技术模式。

3.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结合云南省水资源分布现状,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开展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有色、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加大雨水收集利用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产业园区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及管网建设,对厂区及产业园区内的雨水全部收集并回用。系统推进工业企业及产业园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园区内用水系统的集成优化,推动实施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提升水循环利用水平。加强企业及产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等硬件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六)稳步推进清洁生产

1.提升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

以有色、化工、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加大清洁生产扶持力度,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试点。将清洁生产工作与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在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持续完善清洁生产制度和标准体系,根据《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和《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等有关规定,修定完善云南省清洁生产审核有关规章,明确云南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推进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修订工作。培育创建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州市建立清洁生产奖励机制,对通过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及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清洁生产合格企业的单位给予资金奖励。强化清洁生产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员培训,培育一批清洁生产审核机构,提升云南省清洁生产服务能力。

2.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加快传统制造业清洁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引导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针对主要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推广应用,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提升全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推进典型行业企业非常规污染物清洁生产新工艺技术应用示范,选择有色和化工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清洁生产工艺应用示范。引导和鼓励钢铁、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开发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提高清洁生产技术水平。

3.推进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创新

指导并鼓励市州、园区、企业创新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模式,探索有效的清洁生产工作机制。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情况、技术装备水平、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和环境影响程度,探索实施差别化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探索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审核模式,提升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探索开展政府购买第三方清洁生产审核服务试点。

(七)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1.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积极创建培育绿色制造企业和园区,扩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覆盖范围。强化对现有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动态监管,持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在成为绿色工厂后,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在硅、铝、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等特色领域积极培育创建绿色企业,鼓励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牵头制定绿色标准,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制造标杆,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2.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

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加强绿色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化工产品、机械装备、电子电器、汽车及配件、特色食品等典型产品,突破轻量化设计、节能降噪技术、可拆解与回收技术等核心技术,推广易拆解、易分类的产品设计方案。聚焦生态环境影响大、消费需求旺盛、国际贸易量大的工业产品领域,遴选一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扩大绿色产品种类覆盖范围,促进绿色设计产品供给的扩大和升级,带动绿色消费。

3.强化绿色服务能力建设

积极培育本地服务机构,鼓励引导第三方服务机构创新绿色制造评价及服务模式,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咨询、诊断、检测、评价、认定、审计、培训等一揽子服务,提供绿色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工业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降碳及绿色制造等领域,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培育行动,提升绿色制造服务能力。加快发展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节能评估等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

4.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关键作用,围绕工业绿色发展需求,加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打造覆盖工业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降碳等领域的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强化对重点领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在稀贵金属、绿色能源、环保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绿色技术。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提升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支持首台(套)绿色技术创新装备示范应用。

(八)加强绿色发展交流合作

1.畅通工业绿色经济国内合作

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滇中新区工业发展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使其成为全省工业绿色发展的发动机和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加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工业绿色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导东部地区绿色产业向云南省有序转移。紧跟绿色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鼓励省内企业、研发机构、高校与国内先进机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组织科研人员交流培训,广泛开展工业绿色发展协同创新。

2.加强工业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发挥云南省紧邻南亚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加强绿色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及生效后的重大机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科技重大研究,推动工业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绿色技术,鼓励建设中外合作绿色园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省内转化落地。积极承办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组织技术交流和绿色技术展览。

促进成熟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应用和推广,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走出去”。加大云南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等特色绿色产业和绿色品牌宣传力度,引导国内外优势绿色产业进入云南发展,推动云南省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