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高开低走”的碳交易市场如何保持活力?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21-08-09 19:00:12
热度:

“高开低走”的碳交易市场如何保持活力?碳市场 碳排放 碳价大气网讯:正式上线半个多月以来,全国碳市场持续吸引各方关注。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6日记者发稿时,市场累

碳市场 碳排放 碳价

大气网讯:正式上线半个多月以来,全国碳市场持续吸引各方关注。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6日记者发稿时,市场累计成交量613.89万吨,累计成交额3.09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迎来“开门红”之后,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出现明显缩水。相比上线当日410.4万吨的成交量,近两周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分别不到首日的8%、5%。截至8月4日,挂牌协议成交量、成交额分别锐减至2万吨、117.4万元,双双创下开市以来的新低。

市场活跃度不足拉低交易量

“我们是首批参与全国交易的电厂,第一次买入12.5万吨配额,花了600多万元,预计全年共有40多万吨排放缺口。”四川某发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剩余配额决定“等等再买”,“我们厂经营压力本来就大,花钱买碳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想看看过段时间碳价会不会再降。”

“现在只能看到每天的交易量和成交均价,除此以外,再无更多公开信息。初期分给我们的配额不算紧张,所以打算多看看,比如具体哪些企业参与买卖、排放情况如何,心里有底了再考虑出手。”淮南某电力企业负责人直言。

记者采访多家电厂了解到,目前持观望态度者不在少数。另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尽管各方积极筹备,但开市至今,多家发电企业仍未完成注册登记工作,因而没有交易权限,加上全国市场暂未向其他机构和个人开放,参与主体受限、市场活跃度不足。“为了防止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短期内对企业经营造成过大冲击,初期配额分配相对宽松且无偿发放。这样一来,多数人觉得‘不紧张’,买方、卖方都不急于出手,交易量自然上不来。”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王科也称,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规模较小、需求有限,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成交量萎缩在所难免。“从试点市场的运行经验看,临近履约期扎堆购买、推高交易量现象频发,类似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全国市场。很多企业平时不注重减排,到了核查之前发现配额不够才集中购买。还有不少未参与过试点交易的企业,对碳市场的认识理解需要过程,不敢贸然参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交易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全国碳市场发展远不够成熟。”

尚未真正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除了成交量,价格是备受关注的另一焦点。“建立碳市场目的在于,通过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引导稀缺资源获得更好的配置。如果没有形成公平、合理、有效的价格,其功能就会大大减弱。”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

来自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开盘价48元/吨,当日最高价52.80元/吨、最低价48.00元/吨,成交均价51.23元/吨。随后的三周里,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价重回48.00元/吨。“初期碳价更多承担着引导、展示等作用,政策影响大于市场决定因素,尚未真正发挥价格发现功能。随着成交量下滑,不排除碳价继续下行的可能。”王科判断。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碳价若长期偏低,不利于碳市场发挥促进减排的功能。“长远来看,2025-2030年的碳价要达到150-200元/吨水平,才能真正发挥倒逼企业主动减排的效果。”王科称。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提出,在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碳价维持在80—100元/吨相对合理。“既要防止全国碳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无法形成有效价格,失去有效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也要防范流动性过剩、价格大起大落,导致碳排放资产出现快速贬值。”

梅德文预计,目前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在碳配额免费发放的方式下,全国碳价很难突破200元/吨。“试点碳市场已运行7年,截至2020年底,平均成交价格依然只有23.5元/吨。该价格是否科学、公允地反映减排成本,值得商榷。对此,需要一个兼具有效性、流动性、稳定性,具备广度、深度和弹性,能够反映综合社会成本的碳价格信号。”

纳入更多行业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多位受访者一致认为,尽快纳入更多行业和企业,让全国碳市场进一步活跃起来,才有望扭转“量价齐跌”的局面。

“对于发电行业而言,要么通过技术、管理提升效能,要么限产减产、减少排放。考虑到供应保障,短期内大幅减少发电的可能性很小,第一种方式的减排空间,尤其是先进机组的减排潜力非常有限。因此,纳入更多减排成本各不相同的行业,才有可能让交易真正活跃起来,发掘出有效碳价,更好地反映全社会减排成本。”王科表示。

梅德文也称,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取决于主体是否多元化。“市场主体从控排企业为主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并重的多元化主体,需要足够数量,也要有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预期、不同信息来源。只有主体多元化,才能形成公允合理的碳价。”

上述专家坦言,由于电力行业产品单一,碳排放量的统计、核查相对容易。但在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产品多样复杂、排放水平差别较大,数据核算是一大考验。“进入市场交易,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确保排放数据准确真实,不光要对企业进行督促检查,还需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质量。”

“发电行业率先试水,将来绝不会是‘一枝独秀’。结合国家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我们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建材、航空、石化、化工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与核查工作。”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透露,生态环境部已委托有关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原则,进一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