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 (2021—2025年)》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21-06-04 13:01:41
热度:

《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 (2021—2025年)》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重庆环境修复网讯:环境修复网获悉,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筑牢长江上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重庆

环境修复网讯:环境修复网获悉,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详情如下: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渝府发〔2021〕1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

(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加快我市“十四五”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制定本规划。规划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统筹了《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规划范围为重庆全域,联动市外毗邻地区。规划期为2021—2025年,基准年为2020年。

一、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安全屏障,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长江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源头与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是继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之后我国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并指出重庆具有好山好水的自然基础,要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是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具体行动;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内容;是积极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的政治担当;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坚实基础;是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主动作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共同使命;是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强化“上游意识”、承担“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的核心举措;是重庆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应有之义。

二、生态本底

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大山大江的资源本底特征明显。“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目标愿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生态本底更加牢固。

(一)江河湖库水质总体优良。

全市江河纵横交织,域内有5300余条河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河流42条,水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2.65%;长江干流重庆境内全长691公里,三峡库区总库容近400亿立方米,维系着全国35%的淡水资源。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滚动实施“碧水行动”,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长江支流重庆段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重要蓄滞洪区和重点防洪保护区能力不断提升,江河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3%,水旱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日益健全。实施岸线整治专项行动,岸线布局和使用更加优化。零星湖泊镶嵌在长江、嘉陵江、乌江支流;水库3083座,其中大中型水库124座。通过实施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重要湖库水域功能达标率达到92.3%,48段城市黑臭水体消除黑臭。湿地资源分布较广,面积达到2072平方公里,通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治理等工程,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二)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

我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自西向东形成盆中方山丘陵、盆东平行岭谷、盆周边缘山地,山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76%。山体叠嶂起伏,大巴山系、巫山山系、武陵山系、大娄山系环峙盆周,以华蓥山为主脉的23条平行山岭南北贯穿市域中西部,155座规模以上独立山体和孤立高丘散布域内,地形复杂多样,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开发管控,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水土流失率下降至30%,石漠化土地面积大幅减少。森林丰茂广布,林地面积达到7166万亩,森林蓄积量2.41亿立方米。依托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提升、国家储备林基地、森林抚育经营等工程,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高山草场延绵,全市草地资源面积248.2平方公里,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是我国中低纬度区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原始的亚高山草甸。通过开展乡村振兴、农村绿化、退耕还草等行动,加大了对高山草场的保护力度,生态功能逐步释放。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国土绿化提升等行动,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较高水平。

(三)土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全市耕地坡陡土薄,耕地保有量2912万亩,15°以上坡耕地面积占比39%,高等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量的12.9%,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5%。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耕地质量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平均等别提高至9.7等。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行动,推进养殖污染防治、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等污染防治工程,面源污染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超过73.5%。通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格管控和修复受污染建设用地,受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88%。通过实施尾矿库专项清理整改,推行尾矿库复林复草,生态环境逐步修复。

(四)生物多样性日益改善。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地217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5.4%;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生物丰度指数达到56。通过加大物种多样性保护,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积极保护。通过加大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典型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牧渔遗传资源、中药遗传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得到妥善保护,与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引种回归等相关的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过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90%以上的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重点河流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亚高山草甸和灌丛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然保护地监测系统日益完备。

尽管“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取得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尚未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目标要求仍存差距,生态系统还比较敏感脆弱,环境容量和承载力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山体一定程度受损,矿山地质环境未得到彻底修复;三峡库区消落带治理有待深入探索,部分支流、次级河流水质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洪涝灾害防治存在薄弱环节;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题尚未完全破解,土壤污染治理仍需加大力度;湖库水质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湿地草地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有待提升;水生生物和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亟需加强。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深刻领会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大意义,准确认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主要功能,科学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有机联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协同实施“守好山”“治好水”“育好林”“理好田”“净好湖”“植好草”“护好鱼”7项主要任务,完善体制和政策安排,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庆篇章夯实绿色本底。

(二)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进行全方位诊断,找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存在的问题根源,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目标体系,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定项目、定制度、定措施。牢牢把握住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风险。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对生态系统实行保护优先。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过多干预,辅以必要的人工促进措施,使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实现良性循环。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立足重庆全域,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为依据,加强与市外毗邻地区互动协作,构建区域协调联动机制。以生态本底为基础,聚焦重庆地域地理特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岸下、流域上下游一体化保护修复,打造立体生态屏障。

——制度创新,政策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抓住国家新一轮政策窗口期,注重政策集成,抓好政策兑现,将国家政策势能转化为重庆实践动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保护成果。

(三)功能定位。

——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以长江干流重庆段及其主要支流为重点,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重点保护和涵养好三峡库区这一大“水窖”,为全国淡水资源跨流域大范围水资源调配拓展空间,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安全。

——国家重要生物基因库。聚焦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加强江豚、中华鲟、崖柏、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恢复生境物种品类,建成全国重要生物基因库。

——长江生态风险防范屏障。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升重要蓄滞洪区能力,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行洪安全,为建设安澜长江作出重庆贡献;控制好水土流失,确保长江黄金水道通航安全;培育好千里林带,发挥释氧固碳功能,助推长江上游地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四)建设目标。

到2022年,全市生态安全格局日益形成,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不断完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轮廓初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逐步显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到2025年,生态安全格局更加优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系统稳定健康,气候适应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更加健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更加突出,全市山水自然之美、城乡特色之美、人文之美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之美充分展现。

——空间格局更优。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为1.03万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2]6700平方公里。

——山更青。主要平行山岭和近郊重要独立山体全部实行划线保护,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24.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率下降至28%以下,新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

——水更秀。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纳入国家考核的74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考核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林更美。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7%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3%及以上,森林固碳能力不断提升,森林碳汇量持续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田更良。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12万亩,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75%,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湖更净。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3]提高到95%以上;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增消落带库岸环境治理50公里。

——草更盛。草地资源保有量稳定保持在248.2平方公里及以上,生态功能充分释放,重庆高山特色草场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在39.8%及以上。

——鱼更丰。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面积比例稳中有升,生物丰度指数提高到60,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生产生活更绿色低碳。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专栏1:重庆市“十四五”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主要指标

注:带*号指标2025年目标以国家批准数或下达指标为准。

四、空间格局

加强与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实施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用途管制。联动市外生态毗邻地区,结合全市“一区两群”的生态本底、生态功能、生态需求,构建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为主体,以平行山岭、次级河流、生态廊道为主脉,以重要独立山体、大中型湖库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补充的“三带四屏多廊多点”复合型、立体化、网络化生态安全格局。

(一)“三带”。

“三带”即长江、嘉陵江、乌江组成的生态涵养带(含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联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等上下游毗邻地区,主要发挥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二)“四屏”。

四屏即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组成的生态屏障(含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联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陕西等共同山体屏障地区,主要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功能。

(三)“多廊”。

多廊包括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云雾山等23条平行山岭,大宁河、涪江、阿蓬江等37条次级河流,以及重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通道,联动周边共同山体屏障和流域上下游地区,重点保护珍稀鱼类洄游通道和珍稀陆地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维育市域景观生态廊道。

(四)“多点”。

多点包括樵坪山、云篆山等重要独立山体,长寿湖、龙水湖等大中型水库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形成市域生态斑块,共同发挥水质净化、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

图1: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与周边省份联动示意图

图3:“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空间格局示意图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