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蓝天保卫战收官 这几点你注意到了吗?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21-03-26 15:00:58
热度:

蓝天保卫战收官 这几点你注意到了吗?蓝天保卫战 空气质量 PM2.5大气网讯:2020年蓝天保卫战成绩斐然,新冠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值得关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

蓝天保卫战 空气质量 PM2.5

大气网讯:2020年蓝天保卫战成绩斐然,新冠疫情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0%,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

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首次达到我国国家标准;臭氧也实现了近几年来的首度下降,同比降幅达6.8%。

2020年的治理经验和成效能否在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得到延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公开可得的空气质量、社会经济活动等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PM2.5治理成效显著,进一步降低浓度依然任务艰巨

尽管空气质量改善是“十三五”期间的主旋律,但PM2.5在近几年已出现改善瓶颈.近两年降幅趋缓,甚至在2019年出现持平的情况。

2020年PM2.5浓度实现了两个突破:

1、年均浓度降幅上达到了8.3%

2、年均浓度上降至国标以内为33微克/立方米

从2020年各月份的PM2.5浓度同比变化水平来看,全年的改善源于以下几点:

2020年每个月PM2.5浓度同比均有降低,降幅范围为33.8%到2.7%。而2019年有5个月同比出现恶化,主要出现在秋冬季,全年各月变化范围为-15.5%到15.4%。

2020年第一季度PM2.5降幅尤其明显,2月为33.8%,3月为23.4%,这是疫情控制最为严格的阶段。4月疫情初步缓解以后的降幅开始收窄。

2020年下半年,疫情影响减弱、各行各业生产进一步恢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从7月开始逐步达到2019年水平。但这期间,各月PM2.5浓度依然保持了下降趋势。而2019年下半年,有3个月的PM2.5浓度同比恶化。

可以说,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PM2.5浓度“开了个好头”,并且是“跨越式”的好头。而从第二季度开始,尤其是第三、第四季度保持了PM2.5浓度的下降趋势,才得以让全年PM2.5浓度稳稳落在“大幅改善”的区间。

而2020年下半年的改善,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治理的效果。在2020年年初,多地就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冲刺行动方案。

进一步对行业数据分析显示,2020年下半年各月的PM2.5浓度得以实现下降,仍与部分行业尚未完全恢复运行有一定关系。

如交通运输行业,尽管2020年底货运量规模已基本恢复至同期水平,但由于人员流通受限,客运量与往年相比大幅度下滑。如果交通运输等行业完全恢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改善空气质量的难度也将随之增加。

即使在2020年初严格防疫的情况下,部分重点地区仍出现了几次局地重污染现象,这一情况在2021年年初再次出现。这与排放量和气象条件有关。

这也说明,我国过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十四五”期间的PM2.5持续改善任务艰巨。

臭氧:几年连升后首次下降,治理成效有待长期观察

与PM2.5此前几乎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臭氧浓度自2015年后几年连升,2020年是首次下降。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0年全国337个城市臭氧年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

2020年初严格防疫措施让臭氧重要前体物之一NOx大幅下降,却并没有给臭氧治理带来利好。相反,2020年前五个月的臭氧浓度略高于2019年同期。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我国,罗马、伦敦、纽约、洛杉矶等全球多个城市在实行严格防疫限制措施后也出现了这一情况 。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疫情期间NOx排放的大幅度降低加剧了大气氧化性,削弱了NOx滴定作用,导致臭氧浓度上升。

2020年6月以后,臭氧浓度开始同比下降,降幅范围为0~12.2%。按照我国臭氧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臭氧污染一般较重。但2020年7月和8月臭氧同比降幅达8.8%和9.2%。

结合前文提到的工业和交通运行情况,更凸显臭氧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2020年全国臭氧浓度下降在5年内尚属首次,但治理成效还需长期观察。

重点区域:全年变化波动大,治理需加码

如果将重点区域的污染物浓度与全国污染物浓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两个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与全国相比,PM2.5浓度在年初下降更显著,其中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在全年中后期的回升幅度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京津冀地区和汾渭平原地区作为高耗能产业聚集地,排放基数大,年初工业活动减少和年中后期工业活动恢复带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对PM2.5浓度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排名,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倒数20名的城市大部分位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或汾渭平原地区。

2019年汾渭平原年均PM2.5浓度出现了反弹的情况,是进入蓝天保卫战后唯一出现反弹的区域 ,这可能是由于汾渭平原直到2018年才被列为空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而此前的治理措施力度尚有欠缺。

若要在今后保证空气质量仍能有所改善,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地区需要全力以赴长期推进空气污染治理。

明确结构减排目标,“提气”并“降碳”

总体来看,2020年的成绩从根本上来说得益于治理的持续推进,但也不能忽视年初疫情的影响。

根据生态环境部评估,扣除疫情影响后,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5.0%;优良天数比率为84.8%,比2015年上升3.6个百分点,仍然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指标。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如何实现空气质量继续大幅改善,就成为新的问题。

当前,各地各行各业纷纷提出各自的碳中和碳达峰计划,这也将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利好。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同根同源,减排仍是硬道理,但减排如不能触及深层次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则效果有限且难以持续。

面对“提气”“降碳”两大任务,当务之急是明确“十四五”时期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统筹减排任务,使全国尽快进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分析师,王秋怡

本文原载于中国环境报空气知库专栏,空气知库专栏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与中国环境报合作设立,分享国内外先进空气污染治理经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