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贺克斌:“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19-11-29 09:04:47
热度:

贺克斌:“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大气网讯: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PM2.5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得到解决,污染防

大气网讯: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是,PM2.5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得到解决,污染防治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与此同时,臭氧水平不断升高,成为空气污染治理的新难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在11月26日举办的“ 2019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如此表示。

该论坛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发起,以“‘十四五’展望——协同、深化、突破”为主题,来自政府、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等各方代表深入解读当下大气污染治理所面临的新挑战,并对“十四五”规划进行了展望。

贺克斌院士也是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会上,他总结了2013-2018六年间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的成效,并对现阶段以及接下来的“十四五”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与难点进行了分析。首先,针对当下PM2.5以及臭氧带来的新问题,他认为,未来大气污染治理要做到两个协同控制,第一是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第二是碳和雾霾的协同控制。

目前,距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结束仅一年有余,对于能否打赢这场战役,他认为仍有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要注意臭氧和PM2.5的协同,这是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期尤其要注意的。PM2.5污染防治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第二,非电工业行业、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氨排放控制,是接下来的减排潜力目标。第三,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削减潜力有待释放。最后,要注意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科技引领,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大气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最后,对即将开展的“十四五”工作目标和治理策略,他从五个方面给出建议。第一,巩固和深化“大气十条”成果。第二,扩大重点区域范围。第三,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第四,实施国家减排行动计划。第五。加大科技支撑和能力建设力度。

以下为嘉宾主旨演讲的精华摘要:

贺克斌:我的演讲题目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关于这个问题,从今年年初大家便一直在讨论。目前各方观点逐渐从多样聚焦到某些方面,但是仍然在讨论过程中。 “十四五”是我们即将要迎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蓝天保卫战,并且它是有传承性的。

首先,众所周知,过去五年当中“大气十条”有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全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在迅速下降。美国同行经常以1980-2018年间不断累计的喇叭口式的图表做分析:上面是各类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中间是能耗指标,下面是污染物指标。从2010年以后,我们把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也画了一个图,就是右边这个图,中国正在形成目前这样的发展趋势。其中GDP是红线,二氧化硫是绿线,可以看出二氧化硫减排是最明显的,这个喇叭口也正在形成。喇叭口越大,说明以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在蓝天上面的体现就越充分。

1.png

这里还有一些不太理想的成绩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VOC上了2%,因为它的产生量是增加的。

但是,根本的还是天上的浓度。2013-2018六年间,地面监测和卫星反演都相互验证了浓度大幅度的下降,这在全世界是公认的。从数据上来讲,地面监测是国内的数据,卫星观测是全世界监督的数据,任何一个课题组在采集卫星信号之后用反演的方法都可以做出这样的结果。

2.png

那么,污染物排放量、天上监测浓度的下降是不是因为经济放缓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放缓是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总量的放缓,增速放缓意味着各种经济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的量还是在增加。

人为减排,仍是最核心的工作。通过对过去“大气十条”五年时间的人为减排做了分析显示,过去六年时间惯性比较强的还是依赖末端治理,如重大减排工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已经开始触及。最近国内由十几个单位的数十个专家一起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观点表明,大家都认为末端治理是不能重来的,要进一步减排,必须逐步转移到结构部分去,这是一个基本态势。

以上是目前取得的成绩,那么主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什么呢?应该说还有几个问题。第一,PM2.5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得到解决。如果按照中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来看,到2018年底,全国388个城市中有190个城市的是超标的。虽然臭氧和PM2.5有交错的问题,但整体上来讲,PM2.5仍是目前挑战最大、排在第一位的问题。

第二,按平均浓度计算,2017年底,全国338个城市的平均浓度是43微克/立方米,到2018年底变成了39微克/立方米,在逐步往35微克/立方米靠近,但是距离35微克/立方米仍然有距离。欧盟28国平均浓度低于15微克/立方米,美国的主要城市平均浓度低于8微克/立方米,如果跟世界卫生组织的最终推荐值10微克/立方米做对比,欧盟平均值已经达到第三阶段。所以,我们现在正在为第一阶段努力,欧洲已经达到第三阶段,美国平均浓度已经到了终极值。注意这是平均值,伦敦、巴黎、纽约还没有达到15微克/立方米的水平。所以,中国的PM2.5治理还需要长期的努力,距离理想目标还有很长时间。

另外,就是臭氧问题。这么多年,治好了总悬浮颗粒物(TSP),治好了酸雨之后,又出现了雾霾。那么,大气污染治理到底有没有成绩,做的对不对?对此我的总结是,我们过去经常是来什么治什么,多数时间是在治理,对防的事情做得还不够,我们高度重视PM2.5治理,但是臭氧问题也开始显现。尽管大部分O3污染还是轻度污染,不算良,但是如果我们不足够重视的话就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说未来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既要治PM2.5,又要防治臭氧持续上升。

而根本问题在于,天上的事情的根源在地上,就是地上的排放量。我刚才对比了PM2.5的三个浓度,以及中国、美国、欧盟的排放量。可以看出,自己跟自己比,成绩单很漂亮,但是横向跟他们比,我们的排放量是他们的2-5倍。

为什么选这三个区域来对比呢,因为这三个地域总面积相似,但是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每平方公里排放量的强度是它们的2-5倍。美国区域相对集中,虽然把欧盟当作一个统一单位,但实际由28国组成,它的分布相对来讲更均匀。但是中国基本是在城市化高度集中的东部。按此区域分布,东部重点地区按照单位平方公里排放强度远远超过2-5倍。从大气物理以及大气化学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在地面治理好这些污染物是核心。

同时要兼顾臭氧PM2.5协同。现阶段的中国还是非常复杂的工业发展体系,有最先进的,也有最落后的没有完全淘汰的,跨度非常大,比如钢铁、交通领域。所以,这一复杂系统有着多污染物的产生,中间还涉及了很多大气化学大气物理的机制。所以从2010-2017七年时间,我们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在七年当中有了更多新的技术投入、政策投入、措施投入,我们排放量都下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把增量降低了一些,但是整体比较起来波动较大,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变化不大。

接下来要相对稳住臭氧、持续降PM2.5,但是氮氧化物差别不大,挥发性有机物VOC略有增加,这二者要像PM2.5缩得那么小,是必须要解决的。为什么氮氧化物和VOC面临着浓度下降比较慢的过程?2010-2017年,氮氧化物实现了净减但是减的幅度不够,VOC还没有实现净减,但也不意味着没有施加措施。那么,怎么实现氮氧化物和VOC更大幅度的下降?火电厂的潜力不算大了,接着是非电、重型卡车等等方面的潜力。VOC的潜力在哪些方面呢?通过1990-2017年可以看出,在民用部分、一部分工业部门基本上稳住甚至下降了。溶剂使用量显著增加,导致了整个排放量的增加。

下一步要协同控制,未来的两个协同,第一个协同控制是PM2.5和臭氧,核心问题是VOC,第二是加大氮氧化物的减排幅度。第二个协同就是碳和霾的协同。我们有美丽中国目标,还有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这是公诸于世要做的事。应该说“大气十条”这五六年时间,据乐观估计和保守估计,这五年如果没有“大气十条”措施,碳还会增加3-6%,但是有了这些措施以后已经开始有协同效应。但是未来二者之间的作用力要进一步结合,就要有更高的要求。

打赢蓝天保卫战,最终有四方面的挑战。第一,要注意臭氧和PM2.5的协同,这是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期尤其要注意的。PM2.5污染防治刚走出第一步,依然任重道远。第二,非电工业行业、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氨排放控制,是接下来的减排潜力目标。第三,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大气污染削减潜力有待释放。最后,要注意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科技引领,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构建精细化大气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对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治理策略,有几方面建议。第一,我们不能每到一个阶段就有全新的措施,任何创新都应该是有传承的。“大气十条”做的对的事情要巩固深化,比如精准施策、全面布局,“京60”目标最后的实现,便是靠全面布局最终打赢的非常好的检验。又如,从2016年开始,“大气十条”第一篇稿子里还没有“双散”,2016年以后它不断在调整。另外,对于2+26城市的跟踪服务和严格监管是2017年开始出现的,这些好的做法应该在“十四五”时期持续执行。

第二,重点区域范围随着时段的发展应该有新的考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目前国家已经在“蓝天三年保卫战”中也把汾渭地区列进去了,川渝、长江经济带也要给予关注。

第三,要持续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实行全国煤炭总量控制,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利用;加强清洁燃料替代,扩大无煤区范围,推动农村能源清洁化;实施基于环境绩效的错峰生产;创新运输组织,优化铁路-公路-水运相结合的运输结构。

第四要实施国家减排行动计划,在打赢“蓝天三年保卫战”中已经开始布局,但是这远远不是三年就能完全展开的,还需要“十四五”时期继续发力。国家柴油机清洁行动计划,对于氮氧化物和PM2.5浓度降低是非常有潜力的。这些措施对于碳问题有好处,同时它还对黑碳问题、对气候问题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五科技方面,“十四五”时期及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规划应该有一个顶层设计。开始是五年的“大气十条”,之后是三年的“蓝天计划”等等。其实规划的制定应该长短结合。另外,京津冀生态环境重大工程,是国家科技重大工程中的重大项目,在京津冀这个地区如何通过科技支撑,让它有更充分的体现也尤为关键。编制“蓝天保卫战”科技能力建设规划,还要提升科技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