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浙江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浙江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大气网讯:日前,浙江嘉兴印发《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详情如下: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降低PM2.5浓度
大气网讯:日前,浙江嘉兴印发《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详情如下:
嘉兴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降低PM2.5浓度,实现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规定,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践行“两山理论”和“八八战略”,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实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PM2.5和VOCs污染治理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确保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二)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根据本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引导产业升级和转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用环保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质量为纲,精准施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对大气污染过程进行科学化、定量化分析,识别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提出系统化治理方案。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减排,提出精细化、定量化治理要求,按照行业特性、企业特性、工艺特性和排污特性分类制定减排方案;对城市扬尘、燃煤锅炉、移动源等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在易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季节,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降低污染负荷。
依法推进,长效治污。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建立督促和引导企业深化治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照现有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推进企业达标行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信息公开,丰富公众参与渠道,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全社会治污格局。
部门协同,区域联动。加强统筹协调,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环保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全面分解规划任务,督促落实并严格量化考核。加强嘉兴市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共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减排工程,建立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联防联控机制,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和经济健康发展。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嘉兴市,规划面积4223平方公里,含7个县(市、区)行政区划内的陆域面积,具体包括: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和桐乡市,以及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嘉兴港区。
(四)规划目标。
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37µg/m3及以下,O3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其他污染物稳定达标。
到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达到35µg/m3及以下,O3浓度达到拐点,其他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
到2030年,PM2.5年均浓度达到30µg/m3左右,O3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污染物浓度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实现根本好转。
二、空气质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空气污染以颗粒物和臭氧的复合型污染为主。
影响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以PM2.5和O3为主,2013~2017年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减少,由2013年的186天,下降至2017年的77天,占比由51.0%下降至21.1%,但PM2.5目前仍是影响嘉兴市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118天上升至2017年的163天,占比由32.3%上升至44.7%,且从2015年起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已经超过PM2.5。
(二)本地排放污染问题突出,同时受跨界传输影响。
2013~2017年嘉兴市PM2.5年均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一次污染问题仍较突出。2017年,嘉兴市SO2、NO2、CO浓度水平在省内11个设区城市中排名分别为第5位、第6位、第9位。其中SO2浓度与全省平均值持平,NO2、CO浓度水平分别比全省平均高9.7%、11.7%。SO2、NO2、CO等气态污染物是生成PM2.5的重要前体物,其二次转化生成的硫酸盐颗粒物、硝酸盐颗粒物等二次污染物对PM2.5浓度有重要贡献。此外,秋冬季污染防控的重点仍是PM2.5,2017年冬季PM2.5平均浓度为58µg/m3,比年均浓度高约38.1%。嘉兴市本地环境空气质量基础相对较好,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低,但冬季易受到北方污染气团跨界传输的影响,出现PM2.5重污染天气,未来仍需重视突发重污染天气的影响,建立应急机制。
(三)臭氧污染凸显,需加强NOX和VOCS协同控制。
近年来,嘉兴市的臭氧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数浓度(以下称为“O3_8h_90per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O3_8h_90per浓度为182µg/m3,比2013年上升4.0%。O3已成为影响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夏季O3浓度超标时有发生,2017年夏季O3_8h_90per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限值约26.3%。2017年O3超标共有69天,比2013年增加32.7%。嘉兴市O3浓度升高还与周边苏州、上海、湖州和杭州等地区的跨界传输有关。嘉兴市亟需加强NOX和VOCS协同控制,防止O3污染恶化。
(四)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季节特征显著。
目前,影响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NO2和O3,PM10和NO2年均浓度虽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在部分月份仍存在超标情况。PM2.5、PM10和NO2超标主要集中在秋冬季,O3超标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影响1~3月、10~12月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影响4~9月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O3。
(五)空气污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PM2.5高值区集中在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海宁市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PM10高值区集中在嘉善县、海宁市和桐乡市。上述区域人口密度较大,工业较为密集,其一次PM2.5、一次PM10及颗粒物的气态前体物排放量较高。
NO2高值区集中在南湖区、秀洲区、桐乡市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工业较为发达,路网稠密,是工业源和移动源NO2排放较为集中的区域。
SO2高值区为海宁市,工业锅炉及电厂的排放贡献可能是SO2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CO高值区集中在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和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上述区域人口相对密集,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等也相对集中。
除海盐县外,其他县(市、区)的O3均偏高。嘉兴市涉VOCs企业较多,在夏季受高温影响时容易在本地迅速生成O3。同时,嘉兴市南面临海,在受到海陆风影响时也容易推高O3浓度。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
2017年,嘉兴市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VOCs、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为1.5万吨、6.1万吨、9.3万吨、7.0万吨和1.9万吨。SO2的排放贡献主要来自固定燃烧源,占总排放量的75.5%,其中电力供热和工业锅炉的排放占比较大。NOX排放中移动源的分担率最大,占总排放量的51.1%,主要来自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源。VOCs排放中工艺过程源和溶剂使用源分担率最大,占到77.4%。PM10和PM2.5排放源中工艺过程源分担率最大,分别占65.2%和59.7%。
四、空气质量达标压力分析
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以来,嘉兴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持续改善,达标天数逐年增加,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明显降低。
截至2017年底,嘉兴市PM10、NO2、SO2和CO浓度均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PM2.5和O3仍存在明显超标现象。,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为42µ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0.0%。2017年O3_8h_90per浓度为182µ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13.8%。
总体来说,嘉兴市PM2.5年均浓度近五年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标,O3浓度超标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优良天数比例,均需重点控制。
五、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强化源头管控。
1.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1)大气环境空间高敏感区重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空间品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政治文化中心和以商贸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强化产业与城市空间相互协调布局,结合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的特点和本地产业规划,综合考虑产业园区、重点工业企业空间布局,避免人口密集区处于污染物扩散下风向区域。科学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鼓励、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2)通过关停淘汰、上大压小、整治入园、规范提升等方式,推进建材、木业、纺织印染、塑料制品、印刷等行业扶优汰劣、整体提升,全面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摸底排查,重点加快大气环境空间高敏感区及次敏感区城市建成区中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进度。各县(市、区)已确定的退城企业,要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依法依规予以停产。到2020年,大气环境空间高敏感区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到2022年,全市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
(3)推动重大项目向重点开发区域集中,推动传统产业向园区聚集发展,开展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整合提升现有各类园区。按照各产业集群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配套,培育和建设关联企业高度集中的产业基地。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新建工业项目向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符合区域规划和规划环评要求的化工园区。全市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进行分类整合、改造提升、压减淘汰。中心城区范围内禁止新、扩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项目。到2020年底,各县(市、区)新增重大产业项目主导功能落实率达100%。
2. 严格环境准入要求。
(1)强化环境空气质量对规划环评的约束和指导作用,2019年底完成“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全面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和“三线一单”要求,实施项目、总量、空间“三位一体”准入制度,落实差别化管控措施,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
(2)严控“两高”行业产能。禁止新增钢铁、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搬迁或改建项目实行污染物排放量2倍削减替代,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并将替代方案落实到企业排污许可证中,纳入环境执法管理。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符合区域、规划环评要求。提高电力、化工、印染、造纸、化纤等重点行业环保准入门槛,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禁止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包括燃煤、重油、生物质、醇基等锅炉)。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
(3)严格控制涉VOCs项目建设。严格限制新、扩建医药、印染、化纤、合成革、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塑料和橡胶等重污染项目。禁止新、改、扩建涉高VOCs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和胶黏剂等生产和使用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建涉VOCs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新建涉VOCs排放的工业企业全部入园区,实行区域内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并从源头加强控制,使用低(无)VOCs含量的原辅材料,配套安装高效收集、治理设施。
3. 加快化解过剩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以钢铁、建材、印染、造纸、化工、化纤、电力等高污染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淘汰过剩产能工作方案,明确年度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措施和责任部门。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综合运用市场、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淘汰一批能耗超标、污染严重的过剩产能、工艺和设备。明确区域产业(块状行业)整治重点清单,以大气环境高敏感区、次敏感区为重点推进区域,加大高污染产业集群的淘汰、转型力度。到2020年底,关停35家“两高”企业,力争完成淘汰钢铁(铸造)行业200万吨、印染行业8亿米、造纸行业10万吨、水泥(建材)行业500万吨、化工行业20万吨、化纤行业30万吨、热电行业50兆瓦的落后低效产能;到2022年底,重点行业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4. 加强“散乱污”“低散乱”企业管控。
全面开展“散乱污”涉气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开展“散乱污”涉气企业及集群大排查,摸清全市低端落后企业(作坊)底数,建立“散乱污”涉气企业清单和企业管理台账。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标准。根据分类处置的原则,同步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企业升级改造,确保2019年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其中,列入淘汰类的,依法依规予以取缔,做到“两断三清”;列入整合搬迁类的,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列入升级改造类的,对标先进企业实施深度治理,并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整治“低散乱”问题企业(作坊),每年整治1000家以上。到2020年,基本完成“低散乱”问题企业(作坊)治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市、县、镇(街道)三级联动监管机制,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设备,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员作用,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和巡查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对在检查核查中发现“死灰复燃”的“散乱污”企业,一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加快壮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
(1)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开展低碳技术产业示范,发展低碳高效能源,打造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带。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供给能力为主线,优先发展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的节能环保装备技术,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气体有害物控制及收集回用、高效节能热处理装置、地热能利用等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秀洲区、海盐县、平湖市、桐乡市。其中,秀洲区重点打造环保产业集群,海盐县、平湖市、桐乡市重点打造节能产业集群。
(2)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规模化发展,推动新能源高效低费利用技术产业化。加快建设有利于新能源灵活并网和充分消纳的智能电网系统,突破智能电网运行优化、能耗在线监测与用能优化等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源-网-荷-储-用”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3)大力发展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加快新型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跨越提升,大力发展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整车及动力总成;加快发展便捷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基地。
(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6. 削减煤炭消费总量。
(1)加大力度削减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地方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5%;到2022年,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8%。依据各区域实际制定年度非电用煤限额,重点在桐乡市、海宁市和嘉善县三个非电用煤量较大的区域开展限煤工作。重点加强燃煤电厂煤炭消耗量控制,2018年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和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公司压减电煤55万吨,在此基础上确保电煤保持逐年负增长。
(2)深入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扩大Ⅱ类燃料(煤炭及其制品)禁燃区范围,研究划定Ⅲ类禁燃区范围。对照《高污染燃料目录》(国环规大气〔2017〕2号),市、县(市、区)基本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优化和重新划定工作。到2020年,除火力发电、集中供热和原料煤需求外,全部县级以上城市建成Ⅱ类燃料禁燃区,力争到2022年全部县级以上城市建成Ⅲ类燃料禁燃区,禁止燃烧煤炭及其制品(包括原煤、散煤、煤矸石、煤泥、煤粉、水煤浆、型煤、焦炭、兰炭等)、石油焦、油页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非专用锅炉或未配置高效除尘设施的专用锅炉燃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
(3)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项目建设。禁止新建自备燃煤机组,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除背压热电联产机组外,禁止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和高污染燃料锅炉项目。所有改、扩建耗煤项目(包括所有以原煤或焦炭等煤制品为原料或燃料,进行生产加工或燃烧的建设项目)新增燃煤一律实施1.5倍煤炭和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且排污强度、能效和碳排放水平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严格煤炭加工、储运、购销、使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全市禁止使用灰分大于15%、硫分大于0.7%的煤炭,确保进入我市的煤炭达到清洁煤要求。2019年,全市燃煤发电机组(含热电、省统调电厂)、59家万吨耗煤企业,必须使用灰分不高于15%、硫分不高于0.6%,低位发热量≥4900大卡/千克标准的清洁煤。加强煤炭质量监管,纳入网格化管理。积极推广使用洗选后的燃煤,开发和推广配煤和型煤等洁净煤技术,燃煤锅炉和窑炉应使用低硫煤、洗后动力煤或固硫型煤。
7. 加快燃煤锅炉淘汰。
(1)坚持“源头治理、全面禁止,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分散燃煤锅(窑)炉和其他工业燃煤设施淘汰、改造。排查高污染燃料设施,确保无死角、无盲区。对新发现的煤炭销售点、燃煤茶浴锅炉、燃煤大灶、经营性小煤炉持续开展排查拆除工作,确保随时发现、随时淘汰。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城市建成区淘汰每小时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到2020年底,基本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上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在南湖区、秀洲区、嘉善县等地的服装纺织、木材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等行业,试点蓄热式工业电锅炉替代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燃煤锅炉。在金属加工、铸造、陶瓷、岩棉等加工行业推广电窑炉。
(2)加快园区集中供热,推进配套热力管网建设。制定各类工业园区“一区一热源”行动方案,重点推进热电联产新、扩、改建项目,增强区域内集中供热能力,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得新建自备燃煤热电机组、分散燃煤锅炉。到2020年,所有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量占供热总规模的95%以上,基本淘汰热网覆盖区域内的分散燃煤锅炉,确需保留的供热锅炉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或超低排放改造。对用气用热负荷分散、规模较小或暂不具备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条件的园区,通过推进现有燃煤锅炉煤改气或分布式能源站等方式实现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和燃气管网未覆盖的产业集聚区,推进电网升级改造,积极推进电锅炉供热。
8. 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抓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嘉兴独山港区应急调峰储备库、浙沪天然气联络线一期工程等建设。加快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旧城管网改造和镇级管网延伸。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以嘉燃集团华隆广场星级酒店分布式能源站工程为试点,逐步在宾馆酒店、旅游景区及工业园区等热电冷相对需求稳定区域推广,积极推进海宁新奥园区储能站、华能乌镇天然气分布式电站等项目。到2020年,中心城区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100%,镇居民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0%,天然气利用量达到14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6%;到2022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0%左右。
逐步完善电力供应体系。通过在工业、交通、商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等领域开展专项工作,有序推进电能替代。建设绿色电力体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和储能配套能力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优先上网。
9. 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努力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8.5%以上;到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3%以上。
深化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应用,大力发展分布式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利用在居民建筑和工农业领域的应用规模。争取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9.4%以上。灵活推进陆上风电开发,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开发,加快浙能嘉兴1号风电场、华能嘉兴海上风电场等项目建设,强化提高调峰能力和优化运行调度等措施,有效推进海上风电消纳和输送。力争到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86.7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72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5.4%。统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养殖场沼气利用,有序推进城镇垃圾能源化利用,力争到2019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到2020年超过280万千瓦。
10.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加强重点能耗行业节能。
加强技术节能,推广低碳、节能技术。水泥行业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电力行业加快实施风机运行优化、汽轮机通流改造、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等离子点火等节能技术。锅(窑)炉加快优化燃烧方式和炉膛结构,采用高效燃烧器以及防垢、除垢新技术,提高锅炉热效率;采用冷凝式余热回收锅炉技术、热管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回收烟气余热。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积极推广“互联网+”、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指导和督促节能措施落实。到2020年,累计在100家以上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中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和智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市力争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0家,每年创建绿色企业10家,对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示范。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到2021年完成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和能源消耗情况的全面调查,严格依法处置未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主要工序或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不达标的企业。新建高能耗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设备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同步配套建设节能设施,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消费在线监管。
(2)积极推进建筑节能。
新建居住建筑要严格执行《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DB33/1015-2017),推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制度,推广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推进新能源城市建设。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对达不到现行节能标准但具有改造价值的既有建筑实施有序节能改造。到2020年,实现全市城镇地区新建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20年,全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到2022年,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对既有建筑实施有序的绿色化改造。推广有热回收功能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新风系统。地源热泵应用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354万平方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
(三)深化区域烟气废气治理,深挖减排潜力。
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全面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和污染治理水平,以每年完成100个工业废气重点治理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治理,建立完善“一厂一策一档”制度。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将通过计量检定的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对未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予以停产整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2020年底,完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通过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推动工业行业污染治理。
11. 实施燃煤电厂深度治理。
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新增用电量主要依靠区域内清洁能源发电。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对现役3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节能增效提标改造,力争供电煤耗达到全国同类机组先进水平。到2020年,全市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控制在310克标煤/千瓦时以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295克标煤/千瓦时。加快关停改造设计寿命期满、平均供电煤耗高于331克标煤/千瓦时以及未稳定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发电机组。
开展电力行业深度减排专项行动,对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完善治污设施,提高去除效率,在保证超低排放改造效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烟气深度治理,实施有色烟羽治理。到2021年底,全市大气环境空间高敏感区中燃煤电厂基本完成有色烟羽治理。
12. 推进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
加快推进平板玻璃企业实施燃料替代,提高玻璃行业清洁能源利用率。2021年底,平湖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力争完成石油焦改天然气,鼓励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福玻璃有限公司实施重油改天然气。开展玻璃行业烟气清洁化改造。2021年底,玻璃制品企业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稳定达到《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表2限值的70%。
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底,全市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在基准含氧量16%条件下,热处理炉、热风炉产生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50mg/m3、150mg/m3。热轧精轧机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m3,废酸再生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m3,拉矫、精整、抛丸、修磨、焊接机及其他生产设施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不高于10mg/m3。
强化水泥行业脱硝除尘改造。推广水泥生产企业使用高效、成熟的脱硝技术和除尘技术,到2021年底,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水泥窑废气在基准氧含量10%的条件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50mg/m3、100mg/m3。
13. 全面提升锅炉烟气排放标准。
实施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2020年底,35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并持续加强超低排放设施的运行监管,改造完成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
开展生物质锅炉专项整治。对生物质锅炉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掌握锅炉规模、分布、燃料、炉型、治污设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严格生物质锅炉登记注册,生物质锅炉应采用专用锅炉,禁止掺烧煤炭等其他燃料,配套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对现有生物质锅炉,逐一开展环保核查,对工业聚集区内有多台分散小型生物质锅炉的,要拆小并大,最多保留一个大型锅炉。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到2021年底,其余区域保留的生物质锅炉必须实施清洁排放提升改造,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中燃气锅炉的特别排放限值。
开展燃轻质柴油、燃醇基燃料锅炉改造。到2021年底,城市建成区燃轻质柴油、燃醇基燃料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mg/m3、35mg/m3、50mg/m3。其他区域保留的锅炉实施清洁排放提升改造,污染物排放达到或优于燃气锅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开展排查工作,严禁以燃烧醇基燃料等为名掺烧化工废料。
逐步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排放改造,新建天然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原则上不高于30mg/m3,改造后天然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原则上不高于50mg/m3。2020年底,全市天然气锅炉基本完成低氮改造。
14. 开展工业炉窑整治专项行动。
制定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建立各类工业炉窑管理清单,未列入清单的工业炉窑均纳入秋冬季错峰生产方案。严格实施行业规范和涉各类工业炉窑的环保、能耗等标准,分类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时间节点和改造任务。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周边热电厂供热替代工业炉窑。到2020年底,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窑);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加大化肥行业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整改力度;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
15. 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废气治理。
《省大气办关于印发〈浙江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浙大气办函〔2018〕3号)中明确的重点园区(以下简称“省定重点园区”)要编制废气专项整治方案,开展大气污染源排查工作,建立涉气排放企业清单,明确具体整治要求和重点整治项目,建立“网格长”制度。到2020年底,完成省定重点园区废气整治工作,园区内涉气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废气收集率和排放达标率明显提升,企业环保档案管理规范完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面推进重点区域整治,编制完成园区风险源排查报告,完成重点区域大气特征污染因子监测站建设,2019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各县(市、区)在省重点园区和七大重点区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工业园区整治范围(扩大园区范围清单),全面开展镇以上工业园区大气污染整治。
落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平台优化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政发〔2018〕15号),通过转移搬迁、依法关停等手段,加快平台清理退出步伐,每个县(市、区)至少退出30%以上工业平台。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70%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到2022年,80%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加大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集中整治力度,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减少工业集聚区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广集中供热。
16. 推进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
加强工业臭气异味治理。全面开展臭气异味源排查,组织实施工业臭气异味治理。涉臭气异味企业应做到生产工艺“全密闭”、污水处理设施“全加盖”、臭气异味“全收集”、臭味异味“全处理”、重点区域“全监管”,有效减少工业臭气异味排放。到2020年,涉气重复信访投诉量比2017年下降30%;到2022年涉气重复信访投诉量比2017年下降50%。
加强垃圾生活废物臭气处理。提高新增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设施标准,采取有效防臭除臭措施;按照垃圾处置排放标准和城市发展需求,提升垃圾处理各环节恶臭治理。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镇垃圾生活废物臭气异味。
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泵站臭气异味控制,到2021年完成以处理工业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能力超过5万吨/日(含)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治理,到2022年完成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治理。
17. 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
开展钢铁、建材、有色、火电、铸造等重点行业和燃煤锅炉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治理,建立管理台账;对易产生粉尘的粉状、粒状物料及燃料实现密闭储存,对达不到要求的堆场,依法依规进行治理。到2019年完成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和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任务。
(四)实施VOCs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坚持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和强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深入开展工业VOCs治理,全面执行VOCs特别排放限值。对VOCs废气末端处理工艺进行提升改造,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确保达标排放。
18. 建立VOCs污染源数据库和排放清单。
深入开展VOCs污染源摸底调查,建立并完善VOCs污染源档案和排放清单。根据重点VOCs企业清单,结合排污许可证和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对VOCs排污单位进行排查筛选、查漏补缺,确保覆盖所有涉VOCs企业。建立VOCs排放企业清单动态更新机制,不断完善VOCs基础数据台账。加快建立重点行业VOCs无组织排放改造全口径清单,推进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
19. 开展重点行业VOCs达标治理。
(1)深入推进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
严格落实《省环保厅等7部门关于印发〈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与减排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浙环发〔2017〕41号),大力推进化工、石化、包装印刷、工业涂装、合成革、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家具制造和电子信息等行业VOCs深化治理。全面推广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和产品,汽车原厂涂料、木器涂料、工程机械涂料、工业防腐涂料即用状态下的VOCs含量限值分别不高于580、600、550、650克/升。有机原料、中间产品与成品全部密闭储存,有效控制产品储存VOCs逸散;产生VOCs的工序须密闭操作,并对相关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有条件的工业聚集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各企业独立喷涂工序。
(2)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
加强城市建成区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排放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露天烧烤,引导露天烧烤入室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当地人民政府禁止时段和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新建小区需配套设置满足生活需求的餐饮功能用房。各县(市、区)要建立餐饮油烟治理工作台账,并定期对大型餐饮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
餐饮服务单位应根据企业规模和主要污染物等情况,选择相应的净化设备,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应通过集气罩收集经净化设备处理后达标排放。餐饮服务单位应记录日常运行、清洗维护和更换滤料等情况,确保净化设备正常运行,记录簿至少保留3年备查。
对未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及未正常使用、未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服务单位,责令改正,并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治。到2020年,实现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治理全覆盖,实现达标排放。
(3)加强其他固定源、生活源VOCs排放管控。
2019年底,储油库和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自动监测设备安装,实现实时在线监管。积极推进建筑、汽修等行业使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参照《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DB11/3005-2017),推广使用低(无)挥发性的建筑涂料、木器涂料、胶粘剂等产品,逐步淘汰溶剂型涂料,建筑内外墙涂饰全面推广使用水性涂料。汽修行业底色漆应使用水性、高固体分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除油罐车、化学品运输车等危险品运输车维修外,汽车修补漆使用即用状态下VOCs含量不高于540克/升的涂料,其中,底色漆和面漆应使用不高于420克/升的涂料。服装干洗店使用具有净化回收干洗溶剂功能的全封闭式干洗机,全面淘汰开启式干洗机。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联泰环保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签订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低温高效净化反应新技术及工艺项目合作协议2019-08-28
-
全文|《陕西省生态环保领域法规与标准工作最新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2019-08-28
-
天津创业环保上半年净利润2.19亿元 同比减少22.67%2019-08-28
-
环保企业香港IPO上市盘点 (2018年以来)2019-08-28
-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高端研讨会报名进行中!2019-08-28
-
平和县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设备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2019-08-28
-
2019上半年失信被执行人大梳理:这些环保公司上榜2019-08-28
-
德创环保韩国控股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2019-08-27
-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报告摘要2019-08-27
-
生态环境部:即日起废止5项、修改10项环保规章!排污许可管理办法修改2019-08-27
-
关于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2号机组拟享受脱硫、脱硝、除尘及超低排放环保电价的公示2019-08-27
-
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08-27
-
环保限产措施趋严 钢价有望止跌?2019-08-27
-
宁波106家企业被亮“红牌” 两家企业连续两年被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2019-08-26
-
中环环保披露半年报 净利润升33.53%至3072.46万元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