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院士专家对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讨论和建议

来源: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网
时间:2019-05-23 09:02:53
热度:

院士专家对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讨论和建议水处理网讯:第九届中国水业院士专家论坛上,各院士专家对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讨论和建议详情如下:钱易 中国工程院 院士第一,我们讨论排水

水处理网讯:第九届中国水业院士专家论坛上,各院士专家对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讨论和建议详情如下:



钱易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第一,我们讨论排水系统的现状,包括排水管网和污水厂,排水管网大家都知道传统上有合流制系统和分流制两大不同系统,一定要把排水系统的性质、类型做好分析,而且要想到今后排水系统应该从哪个方面做,我不建议百分之百的城市都用分流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现在排水系统的建设,有很多数字,能不能把排水系统的管网跟它所在地的环境质量联系起来,什么地方黑臭水体多,为什么多,当地黑臭水体的管网的普及率是多少等等,这些数字有没有内在的联系。现在至关重要的是,提高整个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应该解决哪几个问题。目前整体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大于80%,甚至于90%了,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黑臭水体呢?必须把对于排水系统现状的分析、评价和建议和目前的城市水体的水质状况联系起来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即使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大于80%,甚至于90%,但是黑臭水体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三,忽视污泥。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假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就随便排放,就是污染转移,必须正确对待,采用污泥消化等措施,使污泥稳定化、减量化,把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能源,才是正确的路。再生水的利用率。现在只有75%,有171个城市是接近于0。如何把再生水用好,可以做资源,也可以做能源,在农业、市政、工业上都可以应用,这是需要思考的。

张杰  中国工程院 院士

我历来主张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是宝贵的有机肥料,各个城市都应该建城市污泥和有机垃圾的有机肥料厂,把能源肥料集中予以解决。另外,现在我们的农业几乎百分之百使用化肥,化肥的吸收率、利用率也就是30%-40%,所以有60%-70%的东西都变成了污染,污染地下水、水库。传统的农家肥本来就是能源,我们要教育农民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

就排水体制来说,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方的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强调一点,已经建成的合流制就不要改了,把合流制的缺点改了就可以,比如合流制溢流污染等,这个问题很重要。要把不合格的水截流下来,送到管网,送到污水处理厂。

彭永臻  中国工程院 院士

这几个议题都是我们水工业行业很关键的地方。日本排水普及率70%多,管网建好了,污泥处理好了,这才叫普及率。如果按照这个普及率,咱们现有的很多数据就大打折扣了。目前全国县级以上约有5000座污水处理,有污泥厌氧消化的非常少。其他的污泥呢?农业不让用,填埋不欢迎,都到哪儿去了?我们到底处理了多少污泥,有没有造成第二次污染?我建议这个要好好做研究。行业的呼吁可能会起到作用,但是关键还在政府。标准是个很敏感的话题,领导讲话中提到,中国要在重大经济政策方面做重大的改革。有的专家解读,其中就有标准问题。现在我们的标准还比较落后,标准之间“打架”的问题也比较混乱,甚至排水标准高于饮用水标准。我说过坚决遏制排水标准过高的趋势,有些有机物产生不了多少危害,没有什么重金属,也没有有毒的物质,完全没有必要限制。污泥和标准是我们国家环境领域的大问题,院士起不了多少作用,就是呼吁,一定要政府来主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和管理。

章林伟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  协会副会长 (主持工作)

2010年我们开了一个涉及到全国各省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工作会,会前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污水管网是一个碎片化的管理机制,这和我们的财政体制有关,城市污水不是中央事权而是地方事权,所以没有系统化管理。2011年我到德国和英国考察,发现他们只有污水收集率而没有污水处理率这个概念。当时拿到了欧洲很多国家的污水处理和供水的数据,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量都比供水量高不少,所以污水处理率现在的公式实际上可能是错误的。大家注意到现在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已经取消了。所以在这次标准修订的时候,我们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很多污水处理厂建成之日就是满负荷溢流之日。我们接到过很多投诉,污水处理厂没有喘息机会,停运就意味着污水直排,直排就要受罚。

厂网一体化的问题,我们现在657座城市,实施厂网一体化的不超过10座,这跟市场化过程有关,也跟管理体制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要尽可能了解很多相关工作,不仅要考虑到行业需求,也要考虑到相关部门的政策是相融还是相背。北京2012年“721”之后,网络流传全国62%的城市发生内涝,国务院马上下令,责成住建部抓排水防涝。2013年出台了《排水条例》,海绵城市、黑臭水体、厂网河一体化等方面都开始系统化研究。现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北京市是做的最好的,城区17座污水厂全部改造成再生水厂,管网也逐渐收了,全市开始按照4个流域进行划片,原来是17座厂、17个网,现在是相连的,朝着厂网河一体化在发展。

我们现在整个污水系统中,平均BOD不会超过100mg/L,但是很遗憾,我们总是更关注COD。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城市能量化人的排放指标,在国外欧盟专门有排放当量的指标,针对氮磷都有,比如每人每天多少克。污泥农用方面,当时对“污泥符合标准可以进农田”的这一条,农业部是坚决反对的。虽然我们反复解释,排水系统有进入标准,已经把工业废水排除出去了,我们排水条例中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很遗憾,很多地方没有利用好这个许可,污泥农用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李艺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第一,管网存在的问题。现在很多城市的管网问题不是缺,而是管网建设的质量问题和混接问题。我以前讲过城市污水处理的“点线面”,现在已经做了“点”,建了3781座污水处理厂(城市+县城,2017),达到了95%的处理率,量已经够了;水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很多截流系统,“线”也在逐步完善;但是我们缺一个“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一定程度,管理水平跟不上的话,一样存在问题。管网的运维、错接都是管理的问题,如果还是停留在现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上,各种问题还会存在。管网的寿命一般只有50年,但建国以后建的很多管网已经运行了70年,其实都是超期服役,到了雨季的塌陷是难免的。

第二,从现在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来说,很多是沿河做截流,这些大的截流管截流了很多污水,但同时也把很多地下水、雨水、山水都截流到了污水处理厂,并且按照现在的政策,都要按照污水的指标来处理。浪费大量的资源来处理这些天然水,我觉得这不是正确的方向。

第三,现在农村乡镇的污水处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照搬城市模式,一是标准,我们用城市的标准处理农村的污水是不可行的。二是管网进不了农户,只能沿着村、街道来建。三是农村的人口很分散,建设的管径很小,实施和运维上都带来困难。最后说点想法和预测。现在把污水处理的流程做得越来越长,同时又要求节省能源,我觉得这是长流程不能兼顾的,不应该是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材料学的发展来颠覆、扩充或者是改变现在污水处理的问题,用最短的流程把污染物处理掉、变成资源,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现场提问互动环节

Q:pH是造成短程反硝化的主要因素,那么pH和硝氮的降解在机理上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其它的因素,例如温度和底物氨氮浓度对此过程的影响有多大,出水硝氮怎么处理?

彭永臻院士:这个问题比较学术,现在全世界学者都对短程硝化过程比较了解,即所有污水中的氨氮都氧化为亚硝氮,然后再还原为氮气。短程反硝化是在有机物的作用下将硝氮还原成亚硝氮的过程。温度和氨氮浓度对短程反硝化过程影响不大,乙酸纳在短程反硝化过程中是有效的有机底物。短程反硝化这个过程比较稳定,我的团队在国际期刊上首先发表8篇论文,这个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温度和氨氮浓度,是pH和有机物类型。短程反硝化仅仅是Thauera里面的一种反应过程,各种细菌在体系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存在的比例随环境发生变化。

Q:排污许可对工业企业有明确约定,地方政府还出台了更严格的要求,废水必须在企业内部处理,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现状如何看,真的能够达到要求吗?现在讲效果考核,地表水标准正在修订,如果今后规定断面达标,如何考核?


章林伟副会长:这两个问题严格来讲应该是环保部回答,我稍微谈一点看法。原来的考虑是想把排水许可和排污许可合并成一个,后来按照行政许可法,即谁许可谁负责,所以最后两个许可就不合在一块了。排污许可是环保部门实施的,主要是排污到环境中,而且排污许可的主要对象是包括工业和生活中的污染物。我们实施的是排水许可,是排入到公共下水道系统的水,而这是要保证城市安全的,同时还有一大堆的责任,包括污泥和污水处理的达标。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出口,排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是两回事。

两个断面形成的一个段,我们本身是研究水体的环境能量,都是为了水体的环境,而弄到一个薄片上,而这个标准做多少,我认为应该符合科学依据,应该是研究两个段,而这一个段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承受能力,由地方在这段符合的人自己去解决,这是一个大概念。

Q:我们知道彭院士是反对高标准的,想问两位大师的意见。

彭永臻院士:我不是单纯的反对高标准,比如说排往渤海的水,一定要提高标准;但是各地区,特别是二、三、四线城市将受纳水体提到三、四类水体标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极为荒唐的。

李艺大师:我反对标准全国一刀切,也反对不顾实际无限提高标准限值。现在有的想法是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标准进行索引,筛选出各国标准里最严格的限值,甚至出现了一些限值比饮用水标准还要严格,对于这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我本人不赞成。但是现在北京搞的四类水体标准甚至三类水体标准,对于北京而言应该是适合的,我也是赞成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推广到全国,我认为需要因地制宜。

张辰大师:我也同意李大师的意见,对于不同的受纳水体,不同的水环境容量,应该做不一样的考虑,“因地制宜”四个字非常重要。同时我要再次强调,必须用系统的思维来对待排水系统和水环境治理。

Q:收集雨水,采取什么处理方式,能否采用强化的处理方式,还是完全送到处理厂进行全流处理。

章林伟副会长:我们用海绵的理念也好,系统的理念也好,整个搞排水工程的都要转变理念。第一,污水处理厂既有旱季流量,也有预计设计流量,旱季流量变化系数提高了,这里不展开说明。截流要提高,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截流到污水处理厂,截流设施是很讲究的,如果设计的不好,雨水都进入到了我们的污水管道中了。我们要树立预计设计流量,预计设计流量是旱季流量的多少倍,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环境流量来确定。第二,我们要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有的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有个变化系数,在这个流量下一定要达标,超过这个流量,可以有另外的标准。如果一个污水处理厂有两个排放口的话,怎么来监管?我认为可以从流量来监管,如果流量达到了设计流量,在这个流量的基础上再来溢流。所以我想,老厂有老办法,新厂有新办法,如果我们借助新的标准实施,把我们一些新的理念纳入进去。我们多呼吁,然后影响政府,影响行业,把我们整个环境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好。

本文根据2019年4月27~28日“第九届中国水业院士专家论坛”速记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原标题:院士专家对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讨论和建议

Baidu
map